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這是一個很嚴肅的系列,這個系列會講:
1-官方題目的所有解析208個;
2-長難句(不定期)。
我們今天先講一個共性問題,就是大多數同學會出錯的地方;OG1-P1-Q7.
第七題
這道題目呢,選什么的都有,按照大概率原則,自然也有選對的同學,但是每當我問起為什么的時候,大家的回答都比較模糊,或者容易犯歸因謬誤「如果希望自己的邏輯更加的清晰,可以繼續關注我,我會給你講講各種謬誤」。
好的解題路徑(Mind Route)是成功的一大半!
解題路徑第一步:
那么首先我們先講一下這道題的題干。
第一:題干問的是第一段。(重點:First Paragraph)
第二,題干問的是主要目的。(重點:主要目的/main purpose;如果選項說的沒有錯,但卻是細節也是不能選的。)
解題路徑第二步:
其次,我們要看原文,只有讀懂了原文,才能知道主要目的。
那么,請各位看來,這段話中有個破折號,確切的說是雙破折號。
破折號的作用有幾個,今天我們先來講SAT閱讀中相對比較常見的一種用法。
Use a dash or dashes to emphasize nonessential elements.? 使用一個破折號或者幾個破折號去強調不重要的信息。
而且這道題中破折號的信息還比較長,所以對于只看內容,忽視結構的同學這個段落的意義就會比較弱,就容易看不出來重點。
好,既然知道了破折號強調的內容是不重要的(nonessential),我們在尋找主要目的的時候就把它去掉先。
然后這句話就變成了如下樣子:
Akira came directly, breaking all tradition.
Was that it?
Had he followed form, would Chie have been more receptive?
就這樣短的三句話。
第一句:Akira 直接來了,打破一切傳統。
第二句:是這樣么?(表示作者在引導讀者的思考)
第三句:如果他遵循傳統,難道Chie就會更接受這件事么?(根據后文,我們知道其實這件事指的是Akira求婚的事情。)
而破折號的內容就是對傳統(form)的解釋,就是求婚要找媒婆(go-between)。
解題路徑第三步:
接下來,我們來看題目。
A 選項說“描述了一個文化”(我們知道這是破折號中的內容,不是主要目的,所以不能選)
B 選項說“批評了一個傳統”(首先,這段的重點已經不是傳統或者文化了;其次,本段并無任何批評性的內容)
C 選項說“質疑了一個建議”(哪里來的建議,同樣也沒有質疑)
D 選項說“分析了一個反應”
【分析選項】:很多同學選不對的原因,除了錯誤選項具有誤導性,還因為正確選項說的太隱晦,什么叫【分析了一個反應】?我們下次見到這樣的內容,要問自己:誰的反應?一問就知道,文中講到了Chie是否會更加receptive,這就是說問的是Chie的反應。
那么作者在寫本段的時候有沒有分析呢?有,作者很想引導讀者去知道,到底Chie【是否會更加receptive】 與 【Akira沒有遵循傳統而直接到來】有沒有關系?
比如:如果Akira 遵循了傳統,Chie就會比Akira沒有遵循傳統會更容易接受嗎?
所以這道題的正確答案是D
易錯選項按照頻率是A>C>B(你錯了么?)
到此,本題就講完啦?。ㄏ娱L的同學看到這里就可以了。)
我想授你以漁!
還有一個重點!
你會發現,仿佛文章讀透了,這題也不是那么難。
那問題出在哪里了呢?兩處。
一個是虛擬語氣:Had he followed form—had he asked his mother to speak to his father to approach a go-between—would Chie have been more receptive?
我們不講復雜的語法,只是講講虛擬語氣在SAT閱讀中的使用。
讓我們先造一個句子:如果我學過中國功夫,早就把你打死了。(如果同學們不喜歡暴力的句子,可以留言,不過我不一定會改;你可以自己造一個浪漫的句子,比如,如果我很有錢,早就娶了你了。)
這句話用英語怎么說呢?
If I had learned Chinese Martial Art (Kungfu), I would have beaten you to death already!
大家要注意黑色重點部分,并且嘗試自己造幾個句子。
但是呢,SAT閱讀幾乎不會出現這么簡單的版本,它通常都用倒裝的方式,如下:
變身一:
Had I learned Chinese Martial Art (Kungfu), I would have beaten you to death already!
注意發生變化的地方只是 If I had learned變成了 Had I learned,翻譯或者理解的方法不會變化。
第二種變化,有點難。以后的題目中還會講到。
變身二:
I would have beaten you to death already had I learned Chinese Martial Art (Kungfu).
你會發現如果的部分后置了,但是逗號消失了,所以如果這個句子很長的話,就會有些同學看不懂那個had了。
好,現在咱們來看原文這句話:
Had he followed form—had he asked his mother to speak to his father to approach a go-between—would Chie have been more receptive?
有沒有覺得很容易。
如果他follow了形式(傳統)—如果他讓媽媽和爸爸講,去找一個媒婆—那么Chie會更容易接受這件事么?
然后第二處難點在哪呢?
就是小說本身的特質了,這個文章并不是按照時間順序來排列的,就是不是按照事情的發展順序去講的,它第一段就是一個對整個事情的回顧反思(reflect on)。但是現在的問題是很多同學小說的閱讀量太少,平時閱讀的重點都是說明文居多,所以對于小說啦,歷史啦,社科啦等的結構還不是很熟悉。解決方案呢,簡單粗暴,就是多讀,哈哈哈哈。(其實一句話說不清楚,但是好讀書,不求甚解對于初學者而言是極其有益的。)
感謝各位的閱讀,請多提建議,讓我們一起完善SAT閱讀的解析,為你留學路上多一份溫暖。
勇氣不是無所畏懼,而是明明心有畏懼卻依舊面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