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具有咨詢顧問,為客戶解決問題是工作的必備,然而在有限的職業生涯,我發現高級管理者很多是不做分析僅憑直覺就做出線性決策,此時一旦出現問題,會陷入一種思維旋渦的混沌狀態。而唯有冷靜徹底的分析與人的經驗、直覺、思維能力最有效的組合起來的思維模式,才能從任何困難局面中找到人類力所能及的解決辦法。這種思維模型大致基于三個基本步驟。
第一:以事實為依據。
作為咨詢顧問,做出決策之前要最大可能的搜集足夠多的資料。積極的搜集資料往往最終才能說服別人,成就自我。首先:一切的判斷以事實為依據,那么直覺判斷就會代替冷靜的思考。這種做事的態度要不隨資歷、經驗的增長而變化,即使是一位資深的高級管理者;其次:事實往往能增加信任。當你第一次出現客戶面前,客戶很難以一種信任的眼光看你,任何的談吐都會在客戶面前產生懷疑,而任何質疑背后都能以事實為依據,那么客觀的事實就增加了客戶對你的信任。有時候技術交流的對象有博士、高級管理者等,作為后輩,唯有以事實為依據才能在這些老資歷面前贏得尊重和信任。
第二:結構化思維。
作為咨詢顧問,做出決策要按照一定的思維模式。這種思維模式類似于物理學中的歸納與演繹,而最終的目的是將問題拆分為相互獨立并無死角的境界。例如如果要分析企業銷售額的問題。那么銷售額是市場空間與市場占有率的成績,所以分析企業銷售額問題就變成分析市場空間和市場占有率的問題。而決定市場空間就需要從分析行業背景以及未來趨勢角度上著力,而市場占有率往往與品牌、品質、服務質量等有關系;例如如果要分析企業利潤的問題,那么利潤是(銷售單價-成本單價)*銷售數目。所以解決利潤的問題就需要從銷售額以及成本上著力;例如如果要分析企業成本,那么就需要從企業產品加工流程入手,從前期的設計再到后期的研發、銷售最后到后期的售后服務,唯有從產品的整體流程才能真正做到成本的控制。而這三個例子幾乎可以做到將問題拆分獨立無死角的境界。
第三:假設。
我認為解決企業、經濟的問題如同物理學一樣,做出假設的解決方法,而后收集證據去證明假設是否成立,如果不成立,就重新設定假設,而后繼續收集證據去證明。任何問題的解決過程都是一種假設證明繼續假設的過程,這個過程體現出任何困難的問題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而假設的目的就是指明了研究的重點。而這種假設的能力隨著經驗的積累會達到一種思維直覺的境界,很多優秀的管理者做出的直覺判斷如同理性分析做出的決策類似。
這就是作為一個高級管理者解決企業問題所必須具備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