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句話是徐小平老師說的,他整段話是這樣的:
就金錢而言,成長性比絕對值重要得多,結構性比起步點重要得多。要盡量選擇那些能夠給自己帶來杠桿性收入和“收入本身帶來收入”的工作。所以,與其拼命尋找一份領取高額工資的職業,還不如參與一家靠譜的創業公司、學會用互聯網把自己的能力產品化、研究這個時代新產生的財富創造機制,才會更有可能接近財務自由。
又拿出來這一段,這一句來說。真是有原因的。
跟著得到上的財富自由專欄走了一年了,這個專欄的定位是開啟個人商業模式。用白話來理解,就是讓自己變的更值錢。
放在之前,我會怎么想呢?還記得幾年前,在等公交車的時候,和一個同事閑聊,她說她為什么選擇當時的專業,說不就是穩定嘛,大部分不都是這樣嗎?女生不都是這樣選擇的嗎?我當時也附和說是,但是心里總有那么一點不甘心。不止是為她,為自己,也為這個想當然的說法。
我們被愛的名義束縛著長大,家長可能會告訴我們,好好學習,要乖要聽話,考個好大學,最好有個穩定的,又有高薪水的工作,多好。可是在這樣的成長軌跡里面,我們讓自己變的更值錢的方式是什么呢?或多或少都是有點悲觀的。
現在看到徐小平老師說的話,腦袋里同時回想起來的還有這些:多次被黃有璨的文字打動,他強調過未來是互聯網人的世界。還有不止一次在笑來老師的文章里面知道了知識改變命運是真的,也還有,年初的時候聽羅振宇的跨年演講,他也在講述他理解的這個世界,這個世界的趨勢,同時他也推薦了一本書《未來簡史》,這本書的作者自己判斷出來的一個觀點:未來是“數據神”。
數據神,也可以看作是一個概念,就像一個新的宗教,數據主義的價值觀就是:信息自由流動。
而數據主義有它的價值觀也同時有它的戒律:
一是你要跟盡可能多的媒體和信息鏈接,不斷生產和消化信息,最大化自己的信息流。
第二是你要把更多的東西跟萬物之網相連,哪怕是有些東西自己不愿意聯網,你也要設法讓它連上網。
這些放在一起想一想,再來看徐小平老師說的這一句話:學會用互聯網把自己的能力產品化。就會感慨,所謂看透表象之下的本質的高手們,他們為什么總是能夠把定義闡述的這么清晰,具體。他們總是能夠出手于無形,也不再難理解。
比如,你看羅振宇的得到,李笑來的一塊聽聽,黃有璨,成甲,彪悍一只貓,他們的個人商業模式。
還是結合怎么把自己變的更值錢這件事情來想。你能滿足多少人的需求?再滿足需求的這個領域里,你有核心競爭力嗎?比如你會畫畫,你不但能自己畫,你還可以寫出來一個簡單明白的小白也很容易上手的教程嗎?你同時還可以開視頻課程把你會畫畫,也能教會別人畫畫這個能力打磨成一個系列產品,實現一份時間投入而出售多次嗎?
記得黃有璨說過,他寫書《運營之光》的原因:是什么曾拯救過你,你就會想要用它來拯救這個世界。
我們該怎么讓自己變的更值錢?相信知識改變命運,對自己有耐心。也是有方法的,比如不要覺得理財和自己沒有關系,不要覺得沒有錢的時候就不需要學習理財。選擇職業也好,配置理財也好,選擇該把自己最寶貴的時候優先花費再成長學習上面也好,還可以通過學習來指導我們的選擇,我們寶貴的時間和注意力分配,比如,《黑天鵝》里面提到過的不對稱性。我們可以把自己能輸得起的那一部分,放在會發生好結果比壞結果大得多的事情中,all in。 是那一部分能輸得起的部分all in。
《黑天鵝》的作者,他說過一種不平均斯坦,會發生平均斯坦現象的領域,比如有,出版業,財富,智慧,閱讀量,電影行業。知道了這些之后,我只想到的是,一定要在自己本專業領域之外,習得一種技能,是和會發生不平均斯坦現象有關的領域。比如寫作,理財,還有最終的思考能力。只管積累,因為他們不但有復利效應,還有會產生贏家通吃的可能性,萬一就是你了呢?
有點走遠了,收不住了。但是強烈建議大家去讀《黑天鵝》。
再來嘗試總結一下吧,不一定能說好,但都是我的真實思考。
黃有璨作為一個非常有網感的互聯網人,他給的趨勢是未來是互聯網人的好時候,它的方法是,分享,什么救過你,你也分享來救別人;《未來簡史》的作者說,未來是數據神,我們要想辦法最大化自己的信息流,讓更多的東西和萬物之網相連;李笑來說,要想辦法給自己在互聯網上安一個根據地,打磨你的喇叭;徐小平說,不會去學,想辦法通過互聯網,把自己的能力產品化。
通過互聯網,和萬物相連。
我們該選擇連什么,或者用來承載我們的能力的工具是什么?或者是我們該先馬上學什么?內容。
為什么呢?我自己嘗試理解是這樣的:如果數據主義的價值觀是信息自由流動。那么承載信息的就是內容。
更狠的解釋自己也才有一點點的體會。現在有了區塊鏈,互聯網就是內容,那么,掙扎著去打磨自己的作品,無論會失敗多少次。持續寫作,無論多么不容易堅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