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么一句話,頗為流行,相信你也有意無意中聽過:“思想上的巨人,行動上的矮子。” 一定程度上道出了我們的一種生活狀態。
我們可以進一步把這句話延伸來看,發現它可以組合出四種狀態,而這恰好與我們所處的幾種生活狀態相吻合,由此得出一個生活狀態四象限圖:
值得一提的是,我們這里所說的 “巨人” 和 “矮子” ,是一個相對的概念,也就是思想(思考)力和行動(勤奮)力的對比度,它們就像天秤的兩邊,需要維持在一定的平衡范圍內上才能算是比較理想的狀態。當思想遠大于行動時,思想就是巨人;當思想遠小于行動時,行動就是巨人;當思想的輸出和行動的輸出勢均力敵時,也是最理想的狀態,兩者都可以看作是巨人;既沒思想也沒行動的狀態,從成長性來看算是最糟的一種組合罷。
通過四象限圖,我們可以較清楚地逐個區域來看這幾種狀態。
1. 狀態一
思想上的巨人,行動上的矮子。有一句大家常掛在嘴邊的話也許剛好是這種狀態的最好寫照: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為什么這么說呢?從某種程度上來講,和豐滿的理想相比,大概沒有幾個人(甚至沒有誰)的現實不顯得骨感罷,這也是沒什么我們幾乎每個人都會在或曾經在內心深處為這句話引起過漣漪的原因。
這個象限能夠提醒我們:生活不能總是一味地好高騖遠、眼高手低,不然很可能只是一個不那么討人喜歡的空想家。而如果我們有幸地意識到這點,進而能夠盡可能采取與思想匹配的行動,那才有可能成為一個有實踐的思考者,甚至成為能夠給他人帶來幫助的思想家。
有思想沒行動的人容易成為做別人的嫁衣成人之美。這句話也許我們并不陌生,甚至也曾經講過:“這個我也早就想到了,只是沒有做而已。” 這多少體現出了言語者的些許懊悔之情。因為自己的行動力而裹足不前,眼睜睜地看著自己的想法被別人一一驗證,逐漸變成現實,大概就是對這個象限下的人一種最殘忍的懲罰罷。
不求行動力超過思想力,但至少應該保持兩者之間能夠相對平衡吧,即使行動力稍微弱一些,也總比完全沒有要強許多。
2. 狀態二
思想上的矮子,行動上的矮子。 這種狀態下的人可能過著一種 “破罐子破摔” 的生活罷,反而可能沒那么大的負擔。雖然也會不時因為現實的殘酷而感到難受,但也不會(或不愿)想太多,老實本分安穩于當下。
我們常說:知足者常樂。也許你也意識到了,這個 “足” 字其實是個變量,對不同的人而言它的度量是不同的,所以很難說這類人過得好不好,是否是屬于 “知足” 的狀態中,這需要由他們自己來定義。
思想上的懶惰 + 行動上的懶惰,是一個比較典型的負循環狀態,從客觀的角度來看,我們很難想象這種狀態下的人能夠過得稱心罷。一個人在極度痛苦失望的情況下,也許會容易陷入這種狀態中,我們可以把它看做是人生的一個低谷,但不應該是常態。
3. 狀態三
思想上的矮子,行動上的巨人。 別再用行動上的勤奮掩飾你思想上的懶惰,形容的就是這種狀態下的人。
這個象限下的人也許沒有意識到:比勤奮更重要的,是深度思考的能力。 往往會活得相對比較辛苦,雖任勞任怨,卻又鮮有成效,甚至有時連第一種狀態下的人都不如,因而是很容易產生抱怨情緒的。順便說一下,第一狀態下的人也容易產生抱怨情緒。
行動的質量比數量更重要。效率固然很重要,但效果可能更應該是我們行動之后要考察的重點。這就好比讀書,認認真真地閱讀一本好書,帶來的價值很可能要遠遠大于泛泛地讀完十本書。很多人都有這樣的慨嘆,讀完一本忘一本,整個過程就如同耳邊風一般,左耳朵剛進右耳已出,留不住一絲痕跡。歸根結底是因為缺少沉淀的過程, 沒有能夠深入地理解內容深層次的含義,進而轉化成自己的知識并在自己的腦里形成應有的腦溝回。
思考需要打磨,行動同樣也需要打磨。反思結果和改進行動,是這種狀態下的人比較缺乏的意識,很容易陷入盲目低效地重復性工作中。比較理想的狀態是,在每一次行動之后,都應該反觀自己,對照別人,整理過程,看看是否其中的差距和細節還有提升改進的空間,進而作為下一次行動的基礎和依據。
4. 狀態四
思想上的巨人,行動上的巨人。 這是一種理想的平衡狀態,思想就像賢內助,行動如同顧家公,在正循環中相輔相成,繼而漸入佳境。
讓思想正向來指導行動,讓行動反向來檢驗思想。我們常常說,人要學會規劃自己的發展道路,但實際情況可能是發展道路往往不是規劃出來的,而是我們把當下一件一件的事情做好之后,自然浮現出來的。這種狀態下的人的最大優點是:不會讓行動成為思想的墳墓,思想卻有效化成行動的土壤。
聽其言,觀其行。如果我們留心觀察,也很容易發現在優秀的人身上,總是能感受到這種特質能量。當然,這并不是說這個象限下的人不會遇到困難和挫折,而是他們比其他象限下的人具備有更優勢的面對困難的能力。
就像一年四季,春夏秋冬,這四種狀態也并不是一成不變的。就像天秤的兩端,當某一端增加分量,當前的平衡狀態就會被打破,繼而可能進入另一種狀態。
也許我們無法保證只維持在某種狀態,但長期來看,努力讓自己盡可能長時間的處在第四種相對平衡的狀態,對我們的成長是最有助益,也是效率最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