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歷史的記載中幾乎沒有留下任何的痕跡,生平不詳、身世成謎,他就像是游離于塵世之外的存在 ,“自古英雄出少年”,卻終究難敵過“天妒英才”的轉瞬人生,他18歲入宮學畫,20歲去世,兩年的時光造就了他一生的輝煌。
他一生只留下過一幅畫,這幅畫就是驚艷了世人一千年的《千里江山圖》,這幅描繪北宋輝煌江山圖景的山水畫被譽為是千年以來山水畫之巔峰,也是這個天才少年的“絕筆之作”。
他就是宋朝的著名“天才”畫家——王希孟,人們都說王希孟是中國繪畫史上最具有傳奇色彩的人物之一,為什么說他具有“傳奇”色彩呢?
他是繪畫史上唯一一位僅僅憑借一幅畫,就能夠名垂千古登頂繪畫巔峰的天才畫家,雖然年紀不大但是卻創造出了別人一生都無法企及的高度,古往今來無數人都對這位“天才少年”充滿了無限的好奇。
但可惜的是沒有人知道王希孟到底是哪里人、父母是何人、年少時又有怎樣的經歷,甚至連他去世的時間都是史學家根據只言片語的史料而推測出來的,因此王希孟的神秘身份更為他的藝術成就披上了一層傳奇的外衣。
根據為數不多的史書記載,我們得知王希孟的人生,是從18歲開始才進入大眾的視線的。在他18歲的時候以一名畫師學徒的身份進入了皇宮中。我們都知道,在古時候皇帝們都很喜歡專門聘請一些人為自己作畫,王希孟當時就是皇室儲備培養的畫師之一。
但是這個年僅十八歲的繪畫小學徒卻得到了當朝皇帝宋徽宗的賞識。說到這宋徽宗,我們都知道他在歷史上也算是個有名的“昏君”了,雖然這宋徽宗在治國方面可謂是毫無建樹,但是不得不說的是他在藝術方面卻的確可以堪稱是一個“繪畫皇帝”。
所以說當時第一眼看到王希孟,宋徽宗就覺得這個孩子以后肯定能創下很高的藝術成就,于是他親自擔任王希孟的繪畫導師。這樣看起來,王希孟的人生還真是讓羨慕,小小年紀就能得到當朝皇帝的親自傳授,這是多少人做夢都不敢想的好事啊。
事實上,宋徽宗也的確沒有看走眼,在他親自指導下,王希孟的畫技以肉眼可見的速度飛速提升,尚有一種破竹之勢,等待著一個厚積薄發的機會。
這個機會就在政和三年的春天,由于宋徽宗命人建造的皇家園林終于落成,所以命王希孟獻畫一幅來助助興,受命作畫的王希孟為了作品能夠完美呈現在“師傅”面前,在林園建成半年之前就開始構思要如何著筆了。
《千里江山圖》之所以能夠流傳千年依舊可以驚艷世人,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在于王希孟在制作它的時候,所使用的顏料是一種如今早已失傳的“御用秘方”,是一種在大自然礦物中經過提煉和萃取所得到的“礦石顏料”,這種純天然的顏料,不僅在顯色度上能夠呈現出異常飽滿、高亮的視覺效果,而且還會在畫卷上隱約透出細閃的微珠光,仿佛為整幅畫灑上了一層耀眼的光芒。
《千里江山圖》全長1191.5厘米,縱51.5厘米,如果說大家對于這個數據沒有一個具象的了解的話,我們就用同類型的長畫卷作品進行對比。
《清明上河圖》應該沒人不知道了吧,《清明上河圖》利用了超長的畫幅對宋代熱鬧非凡的市井風光進行描摹,當時《清明上河圖》問世的時候人們就被它超長的畫幅給震驚了,但是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圖》是它的兩倍還要多,可見在繪畫的時候這是多么龐大的一個工程。
整幅畫卷通篇呈現出一種清新的“孔雀藍”和“松石綠”,將這兩種極具飽和度和沖撞性的顏色結合在一起,給人造成了強大的視覺沖擊,相比之下連《清明上河圖》也要黯然失色幾分,因此,這個天才畫家留下的唯一一幅畫作也成為了千年以來山水畫的巔峰之作。
最終歷時半年之久,王希孟終于完成了這幅曠世之作,并且正好趕在皇家園林落成的當天把它作為賀禮獻給了宋徽宗,當宋徽宗在落成典禮當天打開這幅畫卷的時候,在座的所有人無不感嘆王希孟超凡的繪畫水平,于是這位天才少年的名聲也就一炮而響了。
但是讓人唏噓的是,完成這幅《千里江山圖》后沒過多久,王希孟便去世了,就像他來到這個世界就只為留下這樣一幅畫作一般,留下一幅畫之后就完成了人生使命。
關于王希孟道的死,后世眾說紛紜,有說他是過勞而死,有說他是才思枯竭郁郁而終,史冊上對這個天才畫家的記載也是語焉不詳,但這位少年繪畫奇才卻永遠地將自己留在了意氣風發的20歲、也將自己永遠留在了那驚艷千年的江山圖卷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