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和尚一日在山中小徑信然漫步,興致盎然。
回到了寺院門前時,首座問道,師父,你到哪里去了?
長沙答道,到山里散步去了。
首座又問,去到何處?
長沙隨吟一偈,去隨芳草,歸逐落花。
何等悠然自得的游戲三昧的無心化境。這種境界超越了無功用,無作之作的境界。
首座又道,真是春風得意,長庭信步啊。道得極為真切,可見底蘊不淺。
長沙答道,勝于秋露滴荷葉啊。答得也極為巧妙,暗中壓過了首座自以為得意的底蘊,既舒心,又自然,一個與美好的自然化為一體的禪師形象,活脫脫呈現在我們眼前。
古人嵇康的《養生論》對心靜有其獨到之見,更宜調息靜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熱亦于吾心少減,不可以熱為熱,更是熱矣。也就是說,無論冬冷夏熱,遇事都要心平氣和。
清朝末期的士大夫代表曾國藩綜合儒,道,釋三家學說,把靜字功夫看得更為重要。他在日記中說,靜字功夫要緊,大程夫子成為三代的圣人,亦是靜字功夫足。王陽明亦是靜有功夫,所以他能不動心,若不靜,省身也不密,見理也不明,都是浮的。他還主張,精神靜養必須按照靜坐,平淡,改過三個步驟去進行。他還說,自修之道,莫難于養心,養心之難,又在慎獨,能慎獨和靜處,則內省不疚,可以對天地質鬼神。
我們的五官都是向外的,眼,耳,鼻舌,嘴都在接受外界的刺激,我們所處的世界,強調經濟,現今更是強調眼球經濟,只要能吸引眼球,就能產生商機,超女現象就是最好的佐證。
豐富,絢爛,忙碌且巨大壓力下的生活,我們物質雖然富裕了,但太少停留下來給自己一點時間,向內看看自己,了解真實的自己。調試分離的身體,心理,思維,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身體變差了,因壓力過大,情緒容易抑郁,灰暗,狂躁,因過度的思維而頭暈目眩,甚至疼痛。
其實我們有許多與生俱來的潛能,都在忙碌的生活中泯滅了,其實應該留點時間給自己,去尋找真實的自我,你會找到,體會,引發自己本身具備的潛能,變得快樂,力量和智慧。
孔老夫子曾在系傳中講道,是故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兇,吉兇生大業。太極一動,便有兩儀,一為陽,一為陰。也就是說任何事情不做則已,只要一做,一行動,就會有陰陽兩面,就會有吉兇,所以我們不能指望人生永遠都好,也不必擔心永遠不好。孔子進一步解釋說,吉兇悔吝,發乎動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