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旅行漫長,不計時間,沒有目的,沒人放牧我。
? ? ? ? ? ? ? ? ? ? ——寧肯《喜馬拉雅隨筆》
事實上這篇散文與喜馬拉雅沒有任何關聯,只是寧肯的旅行意識打動了我,故而以這行短句來開始我的旅行散記。
切入泰國的角度有無數種,而每一種不同的切入點都是旅行發端之始。作為文學院的我來說,更愿意從“暹羅”這個角度去窺探這個與中國有著密切往來的國家。
從更加嚴謹的角度來講,“暹羅”是中國對古代泰國的統稱(【元】周達觀《真臘風土記》,1296),它來源于當時素可泰王國(暹國)與大城王國(羅斛國)。1377年,明太祖朱元璋冊封阿瑜陀耶國王(即大城國國王)為“暹羅國王”,“暹羅”一詞在漢字文化圈被正式固定下來。
或者從文化的角度展開來,《紅樓夢》第二十五回里王熙鳳分贈各姐妹暹羅茶,“為爭寵姐弟遭魔魘”后,王熙鳳問各人暹羅茶吃的如何,寶玉嫌這茶不大甚好,寶釵道“味倒輕,只是顏色不大好些”,王熙鳳也覺得“還不如我每日吃的”,唯有林黛玉“吃著好”。第二十六回薛蟠過生日時請寶玉等人吃酒,特意提到有四樣極稀罕的東西,其中一樣就是“暹羅國進貢的靈柏香薰的暹羅豬”。
暹羅在元、明、清三代都與中國有著密切的貿易往來,至清康熙年間,暹羅往中國輸入最多的是暹羅米,大約就是今日市面上常見的“泰國香米”。現代化日益發展的今天,泰國也成為國人出境旅游的熱門旅行地之一。帶著這樣種種思緒,飛機從吉隆坡起飛,向曼谷飛馳而去。
一
抵達曼谷辦好落地簽證,已是夜色深濃時分。我們居住的王子宮殿酒店周邊門庭冷落,唯有對岸的一排賣水果的小攤尚且亮著零星燈光。跨過這條不知名細窄小河,站在石橋上時,那槳聲燈影,又似乎有些像記憶中的蘇州。
水果攤與國內大同小異,價格稍顯便宜,但榴蓮的價格仍舊居高不下。令人有些意外的是,許多攤位上寫有中文漢字,大約是中國游客多了,這里又毗鄰大型酒店,故而以此招徠游客。我們在一炒飯小攤邊坐下,攤主是一位年過花甲的老婆婆,會說幾句中文。手推車上用竹篾簸籮盛放著炒飯食材,其上掛著一顆浸滿油漬的燈泡,晦暗不明。炒飯價格不算便宜,大約在50到80泰銖之間。饑腸轆轆的我們嘗了一口炒飯,居然是驚人的美味。
7-11便利店就隱藏在水果攤一條街的拐角,因為時差原因多了一個小時的我們都買了許多零食薯片,開心不已。找錢的時候店員會根據消費情況一并給我們幾張郵票,郵票是hello kitty的圖案,大約是促銷手段罷了。
翌日,泰國之旅正式開始的第一天,我們一行八人包車去往曼谷附近一個有名的水上市場。車程近三小時,路上飽覽曼谷風光。與北京或吉隆坡都有所不同,湄南河穿城而過,雖有不少現代化高樓大廈,但仍有民房擁擠低矮,頗具風土人情。
水上市場以湄南河為天然水道,臨水人家賣一些旅游紀念品。我們都是學生,雖囊中羞澀,但船之所至也不好空手而歸,多少都買了一些。船行至游客集中地時,賣吃食與水果的小船多了起來,我買了一份芒果飯,雖甜卻不膩,米飯用果汁浸染得或綠或藍,十分好看。中途上岸去一廟宇參觀,須得脫鞋披衣,不得露出肩膀手臂或大腿。廟宇雖小卻極為精致,與國內佛教寺院大有不同。再度上船,船夫的速度陡然快了起來,我們的小船在湄南河上疾馳,飛濺起的水花拍在身上,好不快意。
至晚歸,同行學妹在唐人街買了一整個新鮮榴蓮,我初嘗一口甚覺美味。以前總覺得榴蓮氣味難聞,雖然也喜歡吃榴蓮班戟等榴蓮制品,卻還是第一次吃新鮮榴蓮。忽然明白了那些愛吃榴蓮的人們何以喜歡,果然名不虛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