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一句頂十句,孩子的“有理”心理
作為父母應放下架子,與孩子平等相處,當孩子的知心朋友,爭取成為他們傾吐心事的對象和安慰者。
心理支招:
1.把命令改為商量
在很多問題上,父母不要太過武斷,也不要替孩子做決策,而應該先問詢孩子的意見,“你是怎么認為的呢?你打算如何處理呢?你打算什么時候開始做呢?”這就表示了我們對孩子的尊重,在了解了孩子的想法后,如果有些部分不正確,我們再以研究和探討的語氣與之商量:“我能理解你的想法,但我們還要考慮這件事的可行性,不是嗎……你認為媽媽的意見對嗎?”
孩子是聰明的,有判斷力的。如果你的話有道理,孩子也是會采納你的建議。交流會越來越多,親子關系更好。
以商量的方式去解決問題,即使商量失敗,但感情氛圍會增強,有利于以后問題的溝通。家長如果武斷地命令,就會使眼前的問題沒解決,還破壞了感情氣氛,阻斷了感情溝通,失去今后解決問題的機會。
2.不妨讓孩子吃點“苦頭”
青春期是孩子形成主見的關鍵時期,小錯肯定難免,所以,家長應該允許孩子犯一點錯、吃點虧,不要過分束縛孩子的手腳。
例如你的兒子“要風度不要溫度”,寒冬臘月堅決不穿毛衣,倘若商談沒成功,不用著急,讓他挨一次凍,真感冒了,他會明白你的意圖,至少以后會考慮你的意見。
總之,對于青春期的孩子,支持要比壓制好,商量要比命令好,另外,只要孩子的想法合理,就要給予全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