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無效努力毀了你》這本書是加拿大作家克里斯·貝利一年高強度研究和測試的升華與總結。在過去10年中,他閱讀、研究、測試過的數千種所謂高效能方法,篩選出25種高效能方法進行介紹。
一、 關于高效能的第一個要素:時間管理
1. 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重要的事情
相對于能量和注意力而言,我們的時間是有限的,要想實現這一目標,我們需要運用“三目標法”,即一天開始,列出你這一天中想要完成的三項任務;一周開始時,列出你這一周想要完成的三項任務。
如何選擇這三項任務呢?要知道,通常情況下,如果完成某項任務比完成其他任務讓你收益更多,我們就該優先選擇這項任務。這就是“二八定律”,你只需要完成20%的任務,就可以獲得80%的收益。
2. 充分利用你的“生理黃金時間”
每個人每天并不是時刻能保持能量充沛,注意力集中,我們可以通過檢測,找到一天中能量最充沛、注意力最集中的那個時間段,這就是“生理黃金時間”。將最重要的任務安排在這個時段,是一種變蠻干為巧干的最簡單方法。
3. 克服“拖延”行為
往往最重要的任務單調,煩悶,艱難,很容易引起你的拖延。那么就列出一個原因,制定一個計劃,對拖延的誘因進行各個擊破。克服內心想要拖延不去完成任務的沖動,將對你實現高效能有很大幫助。
4. 將日常的維護性任務集中起來,一次性解決這些任務
完成日常的維護性任務,可以讓你的生活和工作正常運轉,因而非常必要。開展維護日,為自己健康高效能的生活提供更有力的保障,還可以助你完成高回報而有意義的任務。
二、關于高效能的第二個要素:能量分配
1. 精簡工作中的次要任務
當你投入次要任務的時間、注意力越少,你可以投入到重要任務的時間、注意力就越多。對次要任務說“不”,這樣你就能為高回報任務留出更多的空間與能量,可以讓你思維清晰、有足夠的回旋余地,讓你從容不迫地處理任何突發任務。
2. 制定任務清單,適時清空大腦
大腦不應該用于儲存你所需要完成的任務,因為它不是為此而生的。從大腦里清空的東西越多,你就越可以清晰地思考。
對于需要大量能量運轉的大腦,我們要讓它專注思考,學會把任務記錄下來,以保證大腦有足夠的思維空間,并可根據記錄在每周回顧你的任務和工作,思考一下未來改進的地方。
3. 階段性的調整你的目標,不斷地調整能量分配
由于能量有限,每時每刻都目標明確的工作幾乎是不可能的,我們還要“有所側重”。當你每周有意識地進行調整后,長此以往,你就可以遵循你的價值追求了。
4. 用適時的運動與睡眠補充能量,提高工作效能
運動可以增加大腦的血流量,有助于你的思維更活躍、創意更豐富。運動可以對抗疲勞,有助于你投入更多的注意力來完成工作。而充足的睡眠,也可以讓你工作高效的多。這些都能夠讓你的能量得到必要的補充,助你實現高效能工作。
三、 關于高效能的第三個要素:注意力
1. 記錄自己的“思維漫游狀態”
不必太在意你的思維漫游,它是大腦的一種默認模式,我們只需要在思維漫游時把這一時刻記錄下來,然后繼續回到我們的任務中,這有助于把注意力焦點集中在任務上。
2. 一次只處理一項任務,避免注意力分散
當你同時處理多項任務,你只是淺嘗輒止,因為你的注意力分散于不同任務,這讓你無法真正專注于你需要完成的任何一項。而一次只處理一項任務,可以幫我們集中注意力;同時,通過一些必要的手段,阻斷外界對我們的干擾,這樣才能避免我們花費大量時間從被干擾后回到我們專注的任務中來。
3. 練習冥想,鍛煉你的注意力
冥想可以有效“引導我們的注意力集中到最有益于我們的地方”。你每冥想一分鐘,就可以收獲兩分鐘的效能。冥想可以讓你減少時間浪費、更善于專注、更有目的地工作、更容易辨別高回報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