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有意觀察在辦公室附近的梧桐樹和松柏樹,到了冬雪飄然而至的時節(jié),梧桐樹枝一味地抵抗,結果被大雪壓得肢體分離;松樹順勢彎腰,暫時屈就,等到了冰雪融化重獲生機。我奶奶健在時,就不止一次地告訴我,彎腰不丟人。
人在年少時,容易學會尊敬,知曉謙遜,也有自知之明,因為終究是自己知道的東西很少,不得不彎腰求教。人到中年,似乎悟出了許多道理,開始琢磨事情、思考問題,于是多了一些善意的對人尤其是對領導、對長者的尊重,自然不自然地能彎腰。到了老年,人的精神世界開始省悟,一些事情看得開了,于是彎腰自成習慣,遇事不爭、不奪、不畏,默念的是心中有數(shù)。
彎腰,它會使人顯得隨和、禮儀,彰顯人的風度。就像網(wǎng)絡語言說的,哭,不一定代表我屈服;笑,不一定說明我快樂,彎腰,只是顯得尊重,顯示對人的尊重。學會彎腰,是處世哲學,是久唱不衰的神曲。確確實實,彎腰不是卑鄙,不是屈膝,更不是無原則的。
一位長期從事經(jīng)營工作的朋友經(jīng)常說,不管干啥,當爺爺時就挺直腰桿當爺爺,但是需要當孫子時就得趴下身子當好孫子,只要心態(tài)擺正,心情順暢,沒有什么大不了的。試想,想辦成一件事情,孤立無援,就像玻璃瓶里的蒼蠅,前途光明但四處碰壁,只好有求于人,該彎腰時就得彎腰,這時只看結果不看過程。
學會彎腰,何時、何地、何人、何景,至關重要。一味的彎腰,顯得人卑躬屈膝,失卻了做人的基本,丟失了做人的尊嚴;一味的腰直梁正,不懂得變通,也不會招人喜歡,受人稱贊。凡事講究個度,就像人爭得了道理便理直氣壯一樣,關鍵是有時有理還得讓三分。不論何時何地,人,應該更加謙虛一些,才是正著。
彎腰,不丟人。
作者: 張修東
微信號:zxd_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