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實踐:陽泉市盂縣優化教育資源
項目名稱:陽泉市盂縣優化教育資源
項目負責人:李鑫
項目成員:劉曉琴、郭亞輝、焦思思
我們也都是從村里出來的孩子,我們也明白教育對于
我們究竟也多重要,以至于可以改變一個人的命運,在我們
年幼時,也曾有人為我們帶去知識,澆灌我們干涸的心靈,
我們想要繼續去延續讓更多的孩子都可以去充實自己。于是我們選擇了這個課題。
確實如此,我們也還是學生,這是我們第一次當老師,剛開始我們也充滿了畏懼,我們害怕自己做不好,害怕自己不能與學生好好相處。害怕不能讓每個孩子都有所收獲。
但隨著實踐日益深入,漸漸地我們找到了與孩子相處的方式,他們還小,對于他們我們應該學會鼓勵與批評并存。同時針對不同孩子的性格特點,我們也懂得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這大概就是孔子所說的因材施教吧。如今終于領悟到了真諦。
同樣我們輔導的學生不止只一個年級,而是多個年級并存。這對我們來說是一種挑戰。意味著不同年級的同學也必須采取不同的思維方式。例如對于低年級同學,我們時常采用直接法,而對于高年級同學則是采取誘導法,點到為止,給學生一個獨立思考的空間。讓學生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去思考問題。而這些都是我們在教學中一步步摸索出來的。
但在此過程中,我們也遇到了問題,比如小孩子上課時時常愛搗亂,這確實是一件令人頭疼的事。剛開始我們摸不清小孩的性格,于是采取了批評的方式,結果令小孩更加排斥。后來慢慢地明白了小孩也是有自尊心的,于是我們選擇去和小孩交流。終于小孩變好了,亦或是夏天太過炎熱,學生經常會上課打瞌睡,于是我們就去網上找一些可以讓人提神的歌曲。最后發現了拍拍操,課前做一下,孩子們精神也好了許多。或者學生上課積極性不高,于是我們采取了競答的方式,每個人都爭先恐后。
美好的日子總是短暫的,不知不覺,我們的社會實踐就結束了。世界上最可怕的是當我已經習慣一個地方的時候,我們卻就要離開了。孩子們那一雙雙渴望讀書的大眼睛,印在了我們的心上,孩子們那一張張可愛的笑臉,在我們的腦海中。
在與孩子們的相處中,他們以他們的方式教會了我用最簡單的方式和最簡單的人相處,他們一起玩耍,讓我們找到了久違的笑容,謝謝這些孩子曾帶給我們的歡聲笑語。我們約定好了,年繼續。孩子們你們是我們的動力。我們會把愛傳遞下去,希望你們也會這樣。
這次社會實踐讓我們真正地走出了校門,也讓我們明白了大學生的責任與擔當。我們在幫助別人的同時也在快樂自己。既實現了自我價值,也實現了社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