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江,“一座美的令你吃醋的城市”。而鎮江之美,帶得走的是鎮江香醋,帶不走的是“三山一渡”。
鎮江的“三山一渡”都是歷史文化名勝。三山是金山、焦山、北固山,一渡是西津渡。
時間有限,不能一一走到。那就選一個最有名的,兒時就聽說過的“水漫金山”故事的主角——金山寺。
金山寺的官方名稱是江天禪寺,號稱“東晉古剎”,要論年齡,據說稍小于年歲最長的洛陽白馬寺。
金山,原是長江中一個不大的島嶼,因“大江曲流”,自然改道,到了清光緒年間,小島終與一側江岸由拉手到結合,成就了今天我們看到的一座44米高的小山。
這座小山完完全全地被龐大的寺廟建筑群所遮蔽,殿閣樓臺,層層疊疊,陽光映射,金碧輝煌。
有人說,金山是因了法海和尚在此掘出了金子而得名;我想,金山八成是因了“寺裹山”的金山寺而成名。
走進歷史文化名勝,依慣例要請一個導游講講。巧的是,在金山寺大門口,偶遇了一個帶團的導游,揮舞著小旗,正在高聲解讀著門口牌樓上的一幅長聯,上聯是“江水滔滔洗盡千秋人物閱滄桑因緣聚散悟空性”,下聯是“天風浩浩吹開大地塵氛倚圣教禪靜止觀覺有情”,說是這幅楹聯中早就預示出幾位領導人。
一聽這么胡扯,我立馬打消了請導游講解的念頭。
金山寺占地本就不大,邊走邊看,一個多小時也就轉得差不多了。
大雄寶殿、觀音閣、慈壽塔、江天一覽亭,游人多多,只有七峰亭頗為清靜。
坐在七峰亭小憩,就想起了民族英雄岳飛與金山寺方丈道悅的一段故事。
話說南宋紹興年間,高宗趙構十二道金牌催逼岳飛回京。路過鎮江時,岳飛專程拜訪了金山寺方丈道悅。兩人攀談中,岳元帥說起前日夜宿瓜州時做的一個怪夢,“夢見兩只狗對面而言”,求和尚解夢,問一下吉兇禍福。道悅和尚聞言一驚,兩狗相對而言,這是一個“獄”字,岳元帥此去恐有牢獄之災,便說了幾句偈子,贈與岳飛,再三勸阻。無奈岳元帥堅從天子之命,后被以“莫須有”的罪名加害于風波亭。
這就是歷史文化名勝之地,一個小小的金山寺,不僅風景秀美,更是廣為流傳著唐僧與遷安和尚、岳飛與道悅和尚、蘇軾與佛印和尚、白娘子與法海和尚的一段段情緣、情誼、情仇,也有梁紅玉擂鼓戰金山、少年王陽明金山詠月做詩的“經典詠流傳”。
從金山寺出來,我在心里默誦著當時年僅10歲的王陽明詠金山寺的詩句“金山一點大如拳,打破維揚水底天。醉倚妙高臺上月,玉簫吹徹洞龍眠。”雖然詩句不比李杜,但這是10歲的孩子的即景之作啊,這是真正的神童。
尤為奇妙的是,再看少年王陽明另一首詠蔽月山房的詩,極具想象,充滿哲理。“山近月遠覺月小,便道此山大于月。若有人眼大如天,當見山高月更闊。”能寫出這樣的詩句,一定就是圣人的坯子。
金山寺不大,金山寺很老。
金山寺是一座有故事的寺院,金山寺的故事很好聽。
只是在這許許多多故事的講述中,不知道是金山寺成就了這些歷史名人,還是歷史名人們成就了金山寺。?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