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老師微信里有幾百個全國各地的一線教師微信群并且還在逐月增多,通用的運營技術有些時候對教師群體不起作用,那么如何能夠有效的調動社群活躍度并且保證高忠誠度呢?今天崔老師就給大家支支招!
[原創內容,轉載請注明出處及作者]
社群運營,不是一個人能夠完成的事情,要想把群做好,肯定是一個團隊齊心協力的結果,因為運營的細小環節太多,所以把社群做好不容易,把教師社群做好,更是難上加難。今天我總結的經驗也是我個人的拙見,希望能夠跟各大運營高手一起頭腦風暴。
我把社群的成長,歸納為四個階段,如下圖:
爆發期
我微信里面的幾百個教師社群,大多數都是我在各地進行教育信息化演講和培訓時候現場建立的,由于是剛做完培訓,教師們的熱情是非常高漲的,這時候社群的熱能也是持續上升的,你會看到,在做完培訓的幾天內,群內人數是不斷攀升的,我記得在一個省級電教會議上,培訓現場入群是200人,等晚上八點左右,已經突破350人了,因為現場的老師被你演講的激情和內容所深深吸引,高漲的熱情促使老師們會把自己的同事拉進微信群一起分享這喜悅,所以爆發期一定要趁熱打鐵;
活躍期
活躍期一般是群建立之后的兩周內,這個時候老師們如饑似渴的在群內問各種各樣的問題,一般都圍繞在我培訓會上所講的內容,比如平臺操作、信息化資訊、新課改、新職稱評定制度,app小竅門等等,五花八門,這個時候大家可以建立自己在老師們心目中的威望,并且積極快速的響應老師們的各種需求,我記得上學期有幾次大會,培訓之后的一周,我會每天晚上六點準時打開微信電腦版,迎接鋪天蓋地的咨詢,每天都忙乎到凌晨1點,真的是非常辛苦,但是對于老師來講,平日里上班非常忙碌,參加了這么cool的培訓學到了很多新內容,必然會興奮,晚上下班吃完飯后,便是集體活躍的高發時間,我正是分析了老師們的日常起居,才會做好相應時間段的應對,一般我會專注在培訓結束的頭一周,尤其是晚間答疑,已經完全占據了我個人生活休息時間,但是對社群的運營是極好的,當老師有問題在群里發問,有人快速響應進行輔導,這種體驗簡直就是VIP的服務,老師自然是滿意的。
衰落期
每個社群都會經歷這個階段,只是開始的時間長短不同,教師社群尤其快,大概在第三周開始進入衰落期,最明顯的就是群內咨詢的量開始減少,可以說當老師們掌握了新資訊新用法開始使用之后,就沒什么可咨詢的了,基本上只會問些平臺內活動的情況。
沉寂期
在經歷了前面幾個階段后,教師微信群就會進入沉寂期,老師們平日里工作是非常忙的,需要備課、參加各種評課賽課活動,又要參加教育主管部門舉辦的各種會議,簽繁多的軍令狀,又要狠抓教學,關注孩子們健康成長,往往連自己家的孩子都沒有時間照顧,所以一線老師確實非常辛苦,這就催生了一個現象,當老師拼命干工作,把職稱評上去之后,反而會無心應戰退居二線,在吉林省某市做培訓的時候,校長跟我說他們學校就是這個情況,職稱評上去了,工資也提了,老師主動申請調崗去收發室,老說反饋帶不帶班教不教學,反正都是拿一樣的錢,既然做不做都一樣,那就不做。這種情況在東北非常的常見和普遍,所以東北的學術氛圍差,老師普遍工資待遇低,使得教育水平和教育信息化普及程度非常之慢,跟南方形成強烈對比,所以全國性質的會議,比如人教社、北師大、小數會、全國院長大會等,很少在東北開。再多說一個離譜的,上學期拜訪遼寧一地市教育部門,辦公樓跟七十年代的廠房一般,教學部基本沒人,問值班師傅何故,答曰:“沒啥業務,主任家里裝修,半個月沒來了,其他老師下基層也不知道去哪了,好幾天不見人了......”
但是我們不能以偏概全,只看到這些,東北大部分的教育主管部門都是盡職盡責走在教育的路上,為教育事業在做著卓越貢獻的。
好,話題收回來,以上就是社群的四個階段,但是教師社群比普通社群更難管理和運營,為什么呢?請看下圖歸納:
因為教師社群跟普通社群有本質區別。
普通社群,一般大家都是基于某種共識加入進來,比如跑步社群,大家關注運動健身;讀書社群,大家喜歡知識分享;寫作社群,大家愛動動筆桿子。但是教師社群就很不一樣:
我微信里教師社群,更多的是從具體的教育會議上組建的,這就造成了群內的老師們進群的目的和心態五花八門,有好熱鬧的,有領紅包的,有學習新技術的,有干微商的......
這類群的群內教師,首先價值觀全都不同,這也是群內言語沖突的隱患;二是興趣愛好不同,他們很少有集體認可的興趣愛好方面的話題,凝聚力較松散;三是年齡和經驗,參會的老師都是一線老師,年齡間距大,代溝也大,祖孫三代年齡段的老師都在一個群,可想而知;第四就是生活狀態也促使群內的教師基本沒啥可聊的,有的年輕老師,下班之后逛街聚餐,中年老師下班接孩子,回家做飯,處理家務,年長的教師下班吃飯九點睡覺。所以這四大原因決定了群內是非常松散的也是難管理的,還有就是階級等級和隔閡較大的同事關系,唯一他們看中的,也就是你培訓會上講的內容和在群里發的紅包了。但是面對如此困難的松散社群,也是有一定得技巧的,所以我把幾大技法教給大家:
[紅包探究竟]
大群發數量多小包,雨露均沾總額不多;小群發量少的中包,教師高興+群主省錢;
[儀式感]
每天給到老師們儀式感的溫馨關懷,讓他們養成習慣,就像一提到每晚7點,大家下意識都會想到新聞聯播。讓老師們覺得在群內被關懷,減低退群風險;
[原創輸出]
寫點原創小文,內容不限,直戳內心;
[關注時間]
掌握老師們的作息時間,針對性發力,影響更多老師;
[分享小技巧]
分享產品使用心得體會及經驗,每天兩分鐘,學會一個實用信息化小技巧,老師閱讀不費時間還能解決問題;
上面是幾大技法,其實運營這個活非常雜,還有很多方面可說,比如老師在群內發微商廣告的處理方法,老師的攻心術,教師轉化技能,群規設計及操作等等戰術,都可以單列出篇幅詳細來講,社群運營針對性強,每個群都不同,同一個方法照搬到另外一個社群有可能毫無作用,所以唯一我們能做的,就是善待每一位老師,把他們當家人,工作自然就做好了。
每個人都有倦怠期,甚至會一段時間不想做任何事情,放空自己尋求清凈,這是運營人普遍都有過的狀態,我們需要學會調節,做好生活和工作的平衡才能更有動力去做好事情,取得成功,新學期開始了,讓我們加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