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電影《與神同行》是近期最熱門的韓國影片,票房自上映之后一路飆升,位列韓國影史第二。電影以人間與地獄作為背景,將西方的七宗罪作為審判根據,同時又有東方投胎轉世修來生的佛教觀念融入其中,可以說是東西方文化一次奇妙的融合。影片在片頭便以字幕的形式介紹了設定:
人死后成為死者
在陰間49天內接受七道審判
七位閻王進行謊言 怠惰 不義 背叛 暴力 殺人 天倫的審判
通過所有審判的人方得投胎轉世
整部影片的主體便是在此宏觀背景下,講述一個人間死者如何在三位地獄使者的幫助下一步步通過所有的審判順利投胎轉世的故事。每一重審判都是對死者人生的一次回顧與揭露,每一重審判也是對人性的一次考量與裁奪。
當最后一重審判結束,死者的整個人生框架也近乎完整地呈現在觀眾眼前,人性的善與美、惡與狂也以辯駁的方式立體而鮮明地被展示,而影片最終所歸結的人間真情至愛也令人無比動容。
電影最大的亮點是其背景設定,關于地獄,關于審判,關于陰森的刑罰,關于罪惡的揭露。
故事所講述的表面上是死去之人在地獄的所見所聞,但實質上依然是對人間事人間情的回眸與繾綣。
看起來似乎是怪力亂神的陰曹地府場面,但核心探究的依舊是對人性對死亡對該如何生存的反思。
“很多人都是在死后才知道生前該怎么做”,總以為時間很多機會很多,失去之后方悔不當初,這哪里是對死者的唏嘆,分明是對生者的訓誡。
在意大利詩人但丁的巨著《神曲》里,作者在《地獄篇》里系統完整地構建了一個宏闊嚴密的地獄成圖。
在但丁的地獄所里,入口處寫著:“由此進入,拋掉所有希望”。
生前犯罪的人們在其中飽受折磨與煎熬,根據其罪行的種類而受著不同類別的刑罰,如火刑、斬頭、斬手、倒栽等,陰森恐怖的慘叫聲與痛號聲遍布于暗黑地獄的各個角落,犯罪的人們因為善妒、怠惰、憤怒、淫穢、殺戮等生前惡行而受到痛苦的肉體懲罰,他們的身體或者是在永不停止的風沙里來回甩蕩,或者是被化成凝固的樹干,或者是被永久的饑餓折磨。
他們墮入無止盡的絕望里,在服刑中漸漸拋卻所有希望。
《與神同行》里也構建了一個類似的地獄之景。
在影片中的地獄里,我們也可以看見分布在地獄各重中的服刑亡者們的受刑身影,可以聽見他們受盡苦難痛不欲生的哀嚎。
影片里的地獄場景全部是由特效架構的。視覺感極強的特效也是這部電影值得一提的亮點,不論是地獄使者與怨鬼的打斗,還是地獄畫面的呈現,都是非常精致的水準。影片里,七重地獄,分別采用了水、火、鐵、冰、鏡、空氣、沙7種自然元素呈現。
這種物的代入使得其中的地獄架構更具一種莊嚴性,也使對應的刑罰更具鮮明。
對的,電影里對各類罪行的處罰方式也是頗有講究的。
電影雖然對西方審判七宗罪以及《神曲·地獄篇》有一定的借鑒,但也確實有自己的新意再創建。
在影片中,殺人地獄里,犯下殺人罪的所受的是火刑;在謊言地獄里,說謊的人要被拔掉舌頭;在不義地獄里,生前心腸冰冷的人被封閉在酷寒的冰瓶里進行懺悔;犯下背叛之罪的亡者被封鎖在鏡面世界里;而在怠惰地獄里,亡者們則被一個巨大的石磨循環碾壓(為此這些生前怠惰的人為了躲避石磨便需要一刻不休地奔跑逃離)。
罪行與刑罰的一一對應使得影片背景設定也更具吸引力,這個地獄的構建也更顯得均衡嚴慎。
《與神同行》的主角團也都是實力派的韓國演員。
車太賢飾演的亡者金自鴻,河正宇飾演地獄使者隊長江林,還有朱智勛(長腿帥哥)飾演的地獄使者解怨脈,金香起(萌蘿莉)飾演的地獄使者李德春,性情迥異的幾個人組成一個小分隊,帶領著亡者金自鴻歷經重重審判,同時在地獄審判的主線之外又有人間怨鬼的支線同向進行,兩線并進,影片畫面也由此在晦暗陰森的地獄與習以為常的人間時時切換。
從劇情來講,主人公每到一重地獄進行罪狀呈述與申辯時,都會讓觀眾對其人生有更進一步的突轉與發現,劇情也因此又有一層懸念與反轉的味道。
但單就故事性來說,其實還是有點俗爛的。有些情節確實有點爛熟,比如在前幾重審判里積極營造的主人公金自鴻善良熱心的形象,有點用力,還有弟弟金秀鴻的死,如果一個冤死鬼的能量可以這么大,那世間這么多冤死鬼,人間還不是早會被他們給滅了,地獄也不是早塌了嗎。
煽情是韓影的一大特點。《與神同行》最后的著情點在于母愛,作為一個觀影淚點還挺高的觀眾,看到結尾還是哭得很痛心了。韓影就是這么神奇,明明知道這個節奏這個音樂這個畫面就是要煽情了,還是身不由己地被完全套入情緒之中。
看到有一個評價說,與神同行,其實真正的神是母親。
我覺得,電影所表達的,或許是家人,才是彼此的神,這樣一個親情主題。
在電影里,亡者金自鴻對自己的弟弟和母親都具有濃烈的情感,他愛弟弟,愛母親,為了這份愛,在絕望至極之時他甚至想到要三個人一起去死。
后來他決定要用自己的一生都為他們而活,由于罪惡感而離家出走但又時時給母親寫信給家人寄錢,無時無刻不在牽掛著他們,卻又遲遲不敢回到家人身邊而一個人孤獨地努力生活,這樣的一份愛令人感到驚訝和心疼。
母親自然深愛她的孩子們,因為自己的病痛,為了不牽累孩子,寧愿自己去死。在孩子的回憶里,她是一位慈愛溫柔的母親,愿意為了自己的孩子付出一切,也愿意原諒孩子對自己做的一切。
還有弟弟,弟弟愛母親,也體諒著哥哥的辛苦,在最后也原諒了哥哥對自己的暴力行為。
與此同時,兄弟倆對身邊的人也同樣是溫暖對待的,金自鴻作為一個消防員勇于犧牲熱于助人的善良,金秀鴻作為一個士兵體諒關愛他人的寬仁,這都令人感覺其實這是一部在地獄中心呼喚愛的電影。
雖然挺套路,但還是能給人帶來感動。
除了愛之外,還有悔。
亡者金自鴻因為罪惡感離家在外十五年,十五年的時間從未返家見一見母親和弟弟,在最后終于決定要回家與親人在一起時,卻已經因為意外而喪生,從而永久地失去了這個機會,這種悔恨,這種不可能挽回的喪失,是只有在死亡之后才感到的痛苦。
影片里閻羅王面對想要渴望再見母親一面祈求她原諒的金自鴻說“你之前明明有十五年的時間可以去見她”,怎不令人痛心。
活著的時候,總想著再等等,再等等,卻忘記了人生與時間都是有額度的,沒有那么多猶豫踟躕的時間可以浪費。
《與神同行》站在死者的角度思考生存的意義,本身就帶有逝者已往的追悔與感傷之情。
在影片里,亡者金自鴻回想起生前幼時貧苦的生活,地獄使者李德春說很多死者在死后回想以前的事,就算當時是多么痛苦,但當回想起來都變成了美麗的回憶。
因為在死的面前,生本身,就是美麗的。中國文化傳統歷來喜歡談生忌諱談死,孔夫子言“未知生焉知死”,但“未知死”又“焉知生”呢?
在一些現代哲學思想里,死生是一個不可割裂的同一體,死就是生的一部分,因為寂靜的死,生才是彌足珍貴的,因為無悔的生,死才是寧靜致遠的,很多時候只有透過死,我們才能更好地看見生。
李商隱言“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莫要到成為亡者,才慨嘆追憶之惘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