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求自由主義的公司,是沒有上下班時間、沒有KPI、沒有洗腦、也沒有刻意的企業文化,800多萬用戶,是個賦能平臺,而非管束體系,管理層叫長老會,會盡可能的授權,激發創造。
CEO總結過去一周的經營情況說到:用戶數844萬,周新增21萬,日3萬,日活70萬,日活10%是目標,即可85萬。游戲大佬評價,是封測版游戲,有自己小的生態,沒有燒過錢。也許學習就是搞智力游戲,是燒腦并心流,打怪而升級的過程。
互聯網公司中的內容、運營、產品、設計,必須以客戶對象感為基礎,即眼前的對象是誰、真實的用戶是誰,而不是用戶畫像,從而決定或者思考適合不適合用戶。以前的內容提供是在炫技,而所謂賦能中,內容只是服務,讓用戶變的很牛、用戶反饋有價值才是目的,非剛性量化的標準。
焦點圖設計問題,卡通形象,設計師標準不同,焦點圖卡通、配色、設計風格,幾個設計師過的額,品控手冊,細節做了規定,偏好特長不同,專欄推送的默認開關,專欄更新會提醒,偏好,
羅永浩:發布會達人,一張PPT做100場高校演講?;脽羝?、演講是特長。
武志紅:網紅心理學家。
吳軍:清華大學學霸,女兒麻省理工大學。
23歲合伙人,成就企業能力拼盤的一部分,如今大學畢業生用來越好用,資源在創新行業里用處不大,而年輕對于項目判斷愈發靠譜。
那怎么用口語表達來影響他人呢?
口語的本質是自然語言,自然語言的接收與傳播是人類的本能。與印刷的區別是
1.口語帶對象感,無對象不表達;印刷,自己的表達,比如司馬遷《史記》,藏之名山給后人欣賞。
2.口語是線性交付,印刷是分布式交付,比如閱讀高手,借助關鍵字句識別與掃描,可以快速閱讀。
文字到底適應于什么樣的表達?小說內容意象選擇印刷文字,而概念,印刷文字是劣勢,口語或自然語言是優勢,線性表達就是強調線段起點和終點,對象感設計找到一個起點然后設定個終點,對象心理在想什么表達出來,而后引導一個信息交付的終點。
具體怎么操作呢,四種模式。
1.概念起點,工具終點(從難道易),比如什么是時間管理,時間管理主要把事分成四個象限,類型切分、周延、清單體,比如李嘉誠整個的商業智慧,李嘉誠概念,切分很多細節與方法,存在信息落差,從難道易,情感基線是心理基礎,通俗“這事很簡單,比如比特幣和區塊鏈...”
2.現象出發,抽象成一個概念(從高到下)。社會學上,做一件事,知道的結果是期然結果,做了并不知道什么結果,做還是不做,肯定做,存在非期然結果。比如一個朋友邀請參加一個聚會,去還是不去?應該去,萬一以后當中的朋友可以幫助自己財務自由呢?原理早有認知,但不知道怎么表達,現象對象已經看到,但是概念是信息交付終點,通俗“這才很牛逼”
3.從已知到未知,知道的太淺(從有道無),還有些事不知道,比如社會學現象中的同性戀知道,但(同妻))同性戀妻子不知道,你不知,只知其一不知其二,通俗“你說那個的算什么,還有個更新鮮的事”
4.俗知俗見,新知新見(從錯到對)。反轉認知,比如“朝貢體系,是皇帝空號面子,但是你錯了,真相是這樣的...”
口語最怕凌空交付,比如“和你說個事,一二三四,發布會發布了什么產品,多少年,功能是多少少”
演講和口語表達的效果好是結果,根源是什么,是心理基礎,心中得有話說,有沒有真正的話要說,演講是共情,語言、動作、現場氛圍的共振,有了情緒基礎,后仰姿態的前傾,掏心掏肺交付,誠懇、迫切,一定是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