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以來最有收獲的事就是參加了一閱讀活動,雖半路夭折,但也收獲一新世界觀,及符合我的趣味。《幸運之書》由我喜愛的作家張德芬寫推薦引言,而張的書籍《遇見未知的自己》與此書的主題、世界觀如此相似,這點讓我著實高興。從最開始對一個新的世界觀感興趣,到后來逐漸發現有如此多的來自不同國家的人提出的相似觀點來支撐,這種奇妙的感覺就像發現了新大陸并確定了上面有一堆寶藏一樣。而它們都在討論一個共同主題:回歸自我。
從小就被灌輸要一帆風順才好,但世上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有些風暴再怎么逃也躲不了,事業、感情、親人、朋友等外界因素無法控制,能做的就是把握自我。具體來說:一是學會內觀自我。人作為群居動物,與外在建立聯系能增強信心,很多人選擇關注他人來建立自信,殊不知,與他人建立關系最好的方式首先是建立自我。完整、獨立的人格才能塑造自信心與魅力,從而吸引外界資源。因此,過于在乎他人不如內觀自己,關注自己身體、情緒、心理的變化,再借助外界來進行調節。扎穩腳跟,即使不能如開掛一般驅除風暴,至少暴風雨過后,還有站起來的機會。二是做到活在當下。因不能控制外界,進而不能準確遇見未來,因此最好就是關注當下,具體到過好每一天、做好每件事。過多對未來的空想與焦慮影響了現在,比如計劃學習某項技能,今天卻還在泡吧或追劇;或者整日擔心未來發生某事,也讓空想白白耽誤了本應美好的今日。沒發生的不會平白無故出現,會發生的也逃不開,因此當下立即著手,或放下焦慮思考具體應對方法,才能讓今天的打鐵為未來舉劍做好準備。
太空洞的東西講多了便成了雞湯,把所領悟到的運用于生活之中,書籍才能給人帶來真正的幸運。于我而言自身將所感受到的運用于生活中,第一點是運動:身體是革命的本錢,不管是跑步、瑜伽、舞蹈,它們的目的不僅是帶來健美的體魄,更是建立與自身身體的鏈接。軀體生長到一定程度便進入退化的過程,通過運動建立與身體每一個點的連接,也是通往心靈的橋梁。第二點是情緒控制:在遇到矛盾時先按暫停鍵,避免禍從口出,深呼吸,壓制住會傷人傷己的話語。待冷靜后理性地思考整個事的前因后果,重新看待會有新的角度,這時也能更好地理解他人。但若是他人違背原則則另當別論。若事情已發生也需冷靜處理后事,避免不良影響擴大。控制情緒的過程中包含一個反思的過程,要思考下次類似的情況怎樣才能處理得更好。第三點是學習:因盲人摸象不能發現事物本質,理性是建立在擁有更宏觀的世界觀基礎上,因此必須不斷接觸新事物并思考。學習方式不僅局限于書籍,還有活人、社會現象等。
《幸運之書》中很感人的一段話:“人類意識的轉變不再是一種奢望,它不再僅是少數個體的特權,而成了人類避免自我摧毀的必要之物。”許多人不相信,人生會被外界影響但歸根是自控的。因此,就差實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