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聽了先生講的原生家庭的錄屏,一直都知道家庭對孩子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但先生所講的家庭對孩子的相處的依戀類型真沒想過,簡單粗暴的說影響戀愛。
先生舉了個例子
e.g.如果你的男朋友沒接電話,并且掛了
你會覺得這是為什么?
你感到生氣嗎?
安全型:
不生氣,也許他/女正好有事吧
疏離型:
他/她不喜歡我了,可內心無波動
癡迷型:
他竟敢掛我電話!!
恐懼型:
敢不理我,那我也不理你
當時給自己的判斷是安全依戀型,感覺其他類型的回應不可理解,然而,拿了推薦的測試鏈接進行測驗后,驚了一下。。。
(附上測試鏈接:https://www.psy525.cn/ceshi/84333.html)
雖說這種東西只能做參考,但它說的的確不錯,看完視頻,下午對自己進行了反思:自己不喜歡他人對自己有依賴,也不喜歡麻煩他人,面對男性的追求,第一反應是排斥,身邊人對自己很好,但對他人關愛的回應挺冷淡的,也不知道如何去表達,有時候對身邊人表現一點點的關愛的回應,他們都夸我懂事了(︶︿︶),我自己也很受寵若驚!
審視了自己的原生家庭,小時候的事已經久遠,基本記不清了,只能拿現在分析,父母都是天下普通的父母,替別人打工,并不閑,但對我的愛勝于我弟和我妹(也有部分原因是親手帶大的),生活上的生病和要求都是親力親為,可能是小時候家庭條件不好,父母是真的忙,基本很晚回家,現在生活條件好了,才有了所謂的閑暇時間。
糾正非安全依戀型測驗后都有建議,看來我要開始學會多關注身邊人,積極回應身邊人給予的關愛。
如何擺脫原生家庭對我們的影響
1)獨立的人格(與原生家庭有一定程度的分離,有自己的想法,別對父母言聽計從)
2)有自主的能力(劃清一定的界限)
經濟獨立,社交邊界獨立(自己住,因為如果原生家庭依舊重復以往不好的相處模式,你就還是處在不好的影響中,觀察同樣地父母行為)
3)自力水平(有足夠自信,再沒人幫助下完成各種挑戰)
4)決策水平(面臨人生重大決策時,有多大程度能按照自己的喜好做出判斷)
當你能獨自面對壓力,完成挑戰,才有能力按自己的喜好做判斷
5)控制自己的情緒,不受他人控制(自我堅定,有一套價值評判系統,勇于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