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產品展會是農業展會的類型之一,主要以展出農畜產品的商品化、市場化和品牌化建設成果,宣傳推介地區農畜產品而開展的展覽展示活動。我在政府部門從事農產品市場化工作,想和各位讀者分享在組織舉辦農產品展會上的一些心得,一方面是梳理總結工作經驗和思路,同時也希望借鑒其他產品運營管理的思路,與不同行業的讀者交流。
在農產品的生產與銷售環節全面融入市場,是推進我國農業現代化的重要環節。在我國,農產品還主要以原料形式銷售,初加工、深加工水平相對滯后,農產品商品性較低,區域發展不均衡,極大地限制了農業的發展和農民收入的提高。因此,國家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力發展品牌農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現如今,以煙臺蘋果、涪陵榨菜等為代表的一批農產品品牌在國際上享有贊譽,更多高端精品農產品走上百姓的餐桌,部分農產品品牌價值超過200億,對農業生產的拉動作用進一步顯現。2002年以來,農業行政主管部門邁出發展農業會展經濟的第一步,召開了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截止2017年已連續舉辦15屆。內蒙古也于2012年開始舉辦內蒙古綠色農畜產品博覽會,以農產品為主題的農業展會品牌逐步形成。
總結回顧以政府主導的各類農產品展會,提煉形成規范的組織流程,將對今后的工作具有一定借鑒意義。
一、提前規劃
政府類的行業展會需在上一年度進行規劃,編制展會計劃,提交上級部門并履行審批手續。
通過審批后,主辦單位需要進一步制定詳細的展會方案,確定展會工作人員結構及層次,分解任務,明確分工,制定具體的推進表,并對工作完成情況進行督促。
在宣傳方面,前期召開新聞發布會及媒體吹風會,并利用報紙、網絡等新媒體進行同步宣傳,及時向社會公布展會組織情況和推進進度,接受社會監督。
二、展會設計
展會舉辦前期,根據之前確定的展會計劃,選定展會的展出形式。通常,展會有標展和特裝兩種。標展是指每位參展企業獲得一個獨立的展示空間,展會主辦單位為商家提供展示位置及用具,商家自行設計展位廣告、布局,有利于現場銷售,在年貨銷售等注重零售的展會上較為常見,標展展位規格一般為3×3m,一般不超過16平方米。另一種是特裝設計,是指展團采用整體設計整體規劃,按照類別分出展覽展示區域和形象展示區域,商家共用展覽展示區域位置,不獨立劃分商家展位。這種設計的好處是整體性更強,更有利于凸顯地區特點和品牌,有利于發展訂單業務。
確定展會展出形式后,下一步要做的就是招標。按照地方政府對招標工作的管理辦法,主辦單位制定招標要求,通過平臺向社會公開發布,社會公司按照要求出具設計方案,主辦單位進行篩選評審,確定一家最符合設計要求的單位承擔展會設計任務。
設計公司中標后,需要辦理相關施工手續,此時應與展館方面對接,進行二次資質審查,辦理施工、布展等審批,提交相關管理費用,領取進場施工、布展證件。
三、參展單位組織
根據展會工作方案,主辦單位組織領導下級部門進行展會企業招展招商,農業類展會通常由地市級農牧業局市場部門進行組織,參展對象為國家級、自治區級、地市級龍頭企業、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合作社。
同時,主辦單位內部需要舉行2-3次推進會,將各部門的組織情況進行匯總通報,協商有關問題,對展會的布展、會務、安保、消防等工作進行布置。
四、后勤保障
在展會期間,針對參展企業和工作人員的后勤保障也是十分必要的。特別是異地、跨省的展會,企業人員十分辛苦,主辦方通常會提前免費為參展單位聯絡倉儲、冷藏事宜,協調車輛進場事宜,安排工作人員義務代收物流貨物,為參展人員編制出行手冊,推薦經濟實惠的地方特色美食。
五、存在問題
一是市場化運作能力不強。對比國內外農產品展會,我們清楚的看到,目前國內展會市場化運作能力較弱,較少或尚未引入市場化運作機制,展會效率不高,專業觀眾人數較低。
二是品牌建設水平不夠。目前我國農產品品牌建設還比較滯后,農產品的國內國際影響力有待加強,優秀國際知名農產品占比較低是急需扭轉的局面。
三是營銷能力不足。在農產品銷售方式上,目前商家還主要集中在現場銷售,追求展會的直接收入,對展會的潛在效果和后續效益以及當地市場的開拓能力還明顯不夠。
六、結語
初出茅廬的農業人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我們要學會及時發現問題,探索解決之道,堅信大海之闊,非一流之歸,農產品展會在不斷的學習提升中,一定會為農業發展提供更強勁的驅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