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家金銀坊金銀佩飾加工制作技藝從100多年前開始,由開封傳入長葛市老城大周一帶,歷經四代,磨煉提升,爐火純青,已形成一套完整又有自己特色的傳統技藝,現搬至新華路,店面大、品種全,在金銀佩飾市場比較有影響。
胡家金銀坊最早在老城開店。長葛老城鎮在1960年縣政府沒有搬遷到和尚橋鎮之前,是長葛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老城鎮古跡有千年古社柏、敬史君碑、舊縣衙、泰山廟、文廟、陘山書院、洗硯池、三佛寺等,文化底蘊非常豐厚。自古就有佩金掛銀的風俗。生小孩吃喜面姥娘家要送長命鎖、項圈及帽子上綴的長壽老人像(俗稱老頭)。女兒出嫁要帶手鐲、戒指。。
第四代傳承人胡涌潮的曾祖父胡廷揚,因家窮十五歲就肩挑扁擔,開始走街串巷“找頭發換針”。17歲在開封相國寺一家金銀作坊投師學藝,13年后自立門戶,開始挑起打銀飾的工具趕會趕集,為村民打金銀首飾,35歲在現在的老城開了“胡家金銀坊”。第二代胡福慶是胡廷揚的兒子,從小跟著父親學藝。18歲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隨部隊進藏,在拉薩服役。在拉薩期間,對藏族銀飾很感興趣,和當地藏族銀匠成為朋友,互相交流手藝。5年后胡福慶轉業到鄭州鐵路分局。退休后,帶著高中畢業的兒子胡偉鴻,翻出祖傳的風箱、砧子、錘子開始重操舊業。
2010年,胡偉鴻的兒子胡涌潮,從特種部隊退伍,接承祖業。2020年以金銀坊命名,在長葛市新華路開店。
胡家金銀坊奔著變廢為寶,舊物再生,環保無害,藝術創新的原則,對舊銀器或銀鉈進行熔化提純,根據客戶的喜好和需要加工成佩飾品。其工藝流程為熔化、提純、鑄造(鍛造)、打磨、拋光、鑲嵌、試戴、修整,完成產品的制作。
為了繼承發揚守正創新。在制作過程中錄制視頻,配上語音,把制作手法,注意事項告訴學生,方便學生學習。
新華路位于建設路辦事處的繁華地段,書店、家電、家紡、娛樂、餐飲、酒店等商家眾多。繁榮的市場經濟,豐富的文化生活,助推了胡家金銀坊的發展壯大。
“胡家金銀坊”現有一家門店三個工作室,從業人員專業13人,兼職3人。
胡涌潮和員工經常到深圳蘇州等地學習深造,繼承發揚,守正創新,留住鄉愁,美化生活,助力鄉村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