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比較系統提出如何構建高效、符合發展規律的認知體系,提升思維方式等綜合素質,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實現自我提升,不僅面對職場上的升遷與加薪、還是在實際生活中,如何做出重要的選擇等等方面,能夠達到游刃有余、如魚得水的境界。
基本上用了兩三個小時看完本書,本以為需要喝一大碗亂燉的“雞湯”,沒想到這碗“雞湯”不是簡單羅列,而是結構清晰、內容系統化,再加上作者講述故事能力強,文章深度循序漸進,特別是下篇中的,系統性思維、計劃、演化等章節,里面的觀點具有啟發性。
下面摘錄精華:
1)運用透析三棱鏡:校準目標,重構方法,消除變量來解決問題。
2)結構化思維(分類思維):時間管理矩陣、波士頓矩陣、SWOT分析等二分法,三分法(麥肯錫7S)
3)系統化思維:各要素相互關聯,相互影響。
4)如何選擇?對各個因素進行量化,量化后就容易選擇。
5)如何做決策?作者舉《奇葩說》的一集辯題:分手該不該當面說?來說明目標的重要性,這個例子點評地特別精彩。然后總結到,大部分爭執,如果忽視目標而只看選項,那就會陷入非此即彼,誰都有理,誰都說服不了誰,選擇任何一個,其實都是錯誤的選擇,本質在于兩人的目標不統一;
6)利用團隊完成比較困難的項目,需要統一目標,達成目標背后意義的;共識
7)演化:對于短期的目標,我們利用靜止的計劃完成就可以達到目的。對于長期的目標,我們需要動態的計劃,也就是迭代演化。像公司的產品推陳出新,來降低不確定性的影響,以達到公司基業百年長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