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累托法則又稱二八定律, 約瑟夫·朱蘭在意大利與經濟學家 帕累托提出這一原則原來的觀察與人口和財富有關。帕累托注意到,并在1896年 洛桑大學 注意到80/20的聯系,并在他的第一篇文章“ 政治經濟學“上顯示帕累托,意大利約有80%的土地由20%的人口所有。[5] 然后,他對各種其他國家進行了調查,令人驚訝的是,類似的分配被應用了。
1992年的“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報告”載有一個將不平等現象視為非常明顯和易于理解的形式,即所謂的“香檳杯”效應[6] 其中顯示全球收入分配非常不平衡,全球最富有的20%的人口控制著世界收入的82.7%
由于二八定律被大量濫用,就只就事論事.在哪個國家都是精英治國齊天下,無論是美帝的民主黨跟共和黨還是英國的三大黨派到日本泰國都有政治世家,稱為既得利益者,人們只是風中勁草,倒在縹緲的承諾下.世家先輩打下的江山,先人庇后人,每一場戰爭結束后藏富于民的狀態就改變了,這其中重要套路之一就是鑄幣稅
”鑄幣稅”例子:英王十世過世,英王十一世宣布全國金幣要回收印新的君王頭像,回收后融化鑄幣,每個金幣減少了5克,新王到手每個金幣的5克就是鑄幣稅,拿去迎娶三妻四妾翻修王宮由于人們還沒那么早發現金幣少了,等到發現金幣少了原來1金幣一個雞蛋會漲價(降低貨幣的貴金屬含量和成色,超值發行.這時的鑄幣稅實際上就演變成了貨幣面值大于其實際價值的差價收入。這種差價越大,鑄幣稅就越多。鑄幣稅不是無限的,因為貨幣的鑄造數量要受到貴金屬產量的限制。而且,當貨幣的面值較大地偏離其實際價值、貨幣的鑄造數量過多時,會造成貨幣貶值,迫使鑄幣者提高貨幣的實際價值)發展到現在就是不需要以貴金屬作為抵押靠政府信譽發行鈔票,發的多了就是在稀釋民間財富.
然而這個過程是一般人是無法避免的,操這種心沒必要,全球都收稅,某研究報告說適量的通貨膨脹是有利于經濟發展的.
對于普通人,又分為食利階級(社會利潤)和勞動階級, 食利階級指的是靠關系或固定資產生活的人例如城中村蓋房,商鋪吃租金,網貸果貸這種看似過的不錯的人反而是最脆弱的,他不創造任何社會財富,反而依靠他人創造的社會利潤生活,改朝換代第一個開刀的就是這種人(比如最近的打擊網貸,即將出臺的房地產稅)這也側面說明投資多元化的重要性.勞動階級就是依靠腦力體力賺取等價貨幣的人.也是社會主流人群,屬于給奶就是娘,先得”認命”把自己位置得擺正才能坐得安穩
作為一個普通人,要有自己的思維判斷能力,最基本的辨別能力,成為一個懷疑主義者比如說最近的錢寶,被騙了還要去自首公安局微博下要求釋放當事人,據說還不是自首的只是公布故意這么說,要說抓回來的怕鬧得更大.
一個騙局通常有以下特征:
ZF背書:我們一部分基層公仆素質是非常低下的,因為有利可圖他可以為項目背書等等
某某教授,總裁,經理,受益人演講:第一很多展廳是可以租的,上至人民大會堂,無下限;第二你說你是教授,某部長請拿出你的書面證據以及證件編號,空口無憑.
口手套白狼:銷售人員通常鼓吹無風險高收益穩賺不賠,凡事無確定主義我們現在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不是最高級的共產主義.你讓華爾街的很汗顏,自己去查查全球排第一的私募近五年回報率是多少
病毒式傳銷:這個沒啥好說的了.
提出疑問要堅信是自己對這個問題看法是對的,錯了就虛心接受.堅持接觸新事物,日新月異,保持對社會運轉機制的認識,才能少踩點坑吧,前段時間熱議中產階級的焦慮無處不在,一個階級到另一個階級的跨越不是那么簡單靠存錢實現的,還需要點運氣``最重要的是資本運作,怎么運作我也不懂全靠瞎說.很多誘惑就是圍繞著資本運作,上演著東坡先生與狼的故事;辛辛苦苦在外打工的父親每年除了給孩子足夠的生活費學費舍不得吃穿還能存下一筆錢被同鄉一波游說無風險套利投資項目年底血本無歸過完年從頭開始周而復始.恍然大悟自己辛苦一年不如干項目找別人投資自己抽成就好,再不遏制藥丸,拒絕做韭菜從我做起.
別人都在說的不一定都是正確的…三人成虎,可以想想中間過程會產生怎樣的問題,而不是只聽結果論,熟練運用馬哲的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給到手上的利益才叫利益,承諾未來的利益都是唯心.天花亂墜有個錘子用.
二胎政策基本已經宣告失敗,我在5個月的打工之旅順便做了社會調查,生二胎的其實大部分都是老師公務員等體制內的人,這部分其實沒有多少人,調動不起大眾的生育欲望, 國家統計局公布,2015年全年出生人口為1655萬,比上年減少32萬, 16年為1867萬人,17年數據未出只能引入報告”今年全國出生人口很可能低于1743萬人。”即將進入老齡化社會的中國,是我們的,也不可能永遠屬于朽朽老矣之人.在此之前的所作所為都是在為打破二八原則做準備.
PS:二八原則已經適用于訓練,其中大約20%的練習和習慣有80%的影響,受訓者不應該專注于多種訓練。這并不一定意味著吃的健康或去健身房并不重要,只是他們沒有重要的習慣那么重要。[13] 健身減肥也是如此…習慣是很可怕的
食利階級一詞來自公眾號:新潮沉思錄的文章,其他資料來自于公開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