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僧侶作業——喜歡的,不喜歡的,疑惑的,驚訝的
喜歡有課前的閱讀,不然短時間內無法理解具有這么多細節的故事。為了了解關于這故事的更多,我還有空余時間去搜索了更多有關的資訊和新聞寫作與非虛構寫作的區別。特別喜啟炎老師的分析,讓我們換個角度,更細致,有理有據去解讀這個人物報道。收獲王昱老師總結的——寫作手法有一個暗線,就是不停的下鉤子,像達芬奇密碼,像懸疑小說。也像導演一樣,把很多圖畫剪輯到一起,還形成跟時間搶奪生命的緊迫感,導演手頭有很多信息,用自己的手法放在一起就是一篇有價值的非虛構作品
不喜歡的——沒有不喜歡的。提個小意見,老師的簾布拉滿會好一點,強迫癥的我刻意控制了自己好一會才不分心。哈哈哈,希望老師不介意我這個小意見。
疑惑的是——這篇文章歸屬是新聞特稿,還是非虛構寫作,我有點理不清。我剛好讀到聞聞特稿與非虛構寫作的區別這篇文章,以為是特稿,但這里課堂上又將它作為非虛構寫作來解讀,區分兩者有標準嗎?
據我課前對這篇文章的更多資訊探究,這篇文章被評為“2003年南方周末最佳特稿”,那它在新聞界就認為是特稿。作者用到了故事的白描、疊敘、倒敘等手法去寫這篇稿,從而帶有創作的痕跡,非虛構寫作允許帶有創作的痕跡,但是盡可能不帶某種主觀的加工,就像董艷麗老師說的那樣,作者帶有以偏概全的主觀意愿去整理了這篇采訪,從這偏文章看得出記者在確是一個帶有灰度的職業。
另外我依然認為這是作者為了表達他想要的效果而有選擇性的去使用場景和詞語。回頭看筆記,看到到王紅老師說“只有一件內褲”也作為貧窮的依據,我想說的是,作為一個在ICU被各種管子綁滿全身的呆了24小時的人,我知道在搶救階段完全赤裸都是有可能,而且家屬看到的是還在搶救的尾聲,護士還在做胸壓,所以還不到完全移出病房的階段,只穿內褲是很正常的。也許他的病因治療時就只能穿內褲,他一個連彎腰都困難的人,身上多一點東西都是搶救的障礙。顯然作者這句話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誤解。不理解的人就會以為是“窮得只剩下內褲”。
還有一個,里面專門提到這條艷粉街和艾敬,我對作者的用意有些猜測。他是為了突出這條街本來就生活水平不高,還是用名人和“艷粉”兩個名詞給整篇文章添加反諷效果?
驚訝的——今天下課這么準時,反而懷念拖堂了。
專項作業:
用李海鵬的寫法—白描寫法,寫一個人物的一天,可以是自己,也可以通過采訪寫身邊人,要求出現時間,地點,數字等盡量多的細節。
思考:通過觀察,你認為這是一個怎樣的人?他/她可能遇到怎樣的困惑或者問題?字數不限。
二、專項作業——寫我的先生,一般文字里我將他稱呼為“胖子”
周六早上6點45分,胖子的鬧鐘響了。剛響2秒他就把鬧鐘關了,坐起來,彎著腰從床尾輕輕從我和孩子之間的空隙爬過去。他寒性體質,怕吹空調,所以他一直只能睡在床的最里側,他每天下床都必須輕手輕腳從最里側出來,200斤的他盡量不發出任何困擾我們的聲響。
洗漱完畢,他背上他的大背包就出去了,將門輕輕帶上。每天他出發時背包都會超過10斤,除了8-10件衣服,幾個乒乓球拍,還有一瓶2升的大水瓶,只有瑞士金刀這么結實的背包才能長期承受這么重的物品。
因為太早出門,他希望在周末我可以多睡一會,他的腸胃也比較敏感,西點面包之類他不吃,一般會選擇出去吃熱騰騰又快速的腸粉。7點30分之前他就會出現在他上課的乒乓球場上,非必要他不會讓學生等他,所以時間上他都是掐得很準的。
作為教練,周末是他最忙的時候。他上課的場地并不是球館,除了正常時候在學校帶校隊,其他時間他都在小區的架空層上課。他周末一天至少要跑兩個小區,白天一個,晚上一個。受場地的限制,他的學生大多是業余興趣的培養,時間與水平都不一樣,所以他沒有帶大課,堅持多年一對一教學。周末與寒暑假是學生上興趣班的密集期。因為學生大多年齡在5-8歲,他認為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專注力最好的是半小時,時間太長了孩子會累或者專注力分散,上課效果不好影響孩子的積極性,也是時間上的一種浪費,所以大多數孩子一節課都是半小時,只有個別能力和年齡達到一定程度他才會建議上一小時的課。
因為胖,他出汗比較多,但出汗后吹風他又會鼻炎發作打噴嚏,一般教兩個學生后他就需要換一件衣服,夏天的時候他會在中午就帶四五件濕衣服回來,又在背包里塞上三五件衣服再出去。
中午11點半,他打個電話回來說中午要12點半才下課。我將中午要準備的肉菜切洗后,在他回來之前1小時開煮,這樣才能保證他剛好在我端出鍋的時候回到家。
中午12點45分,他重重又快快的腳步聲在樓梯響起,小女兒一邊說“爸爸回來啦”一邊沖去開門。帶著一臉的疲憊,但笑著摸了摸小女兒的頭,順便喊一聲大女兒的小名,問她作業寫得怎樣。
將背包放到茶幾上,他洗了手就坐到他的位置上準備吃飯。我給他提前晾的湯溫度剛好。
一邊吃,他一邊跟我們分享上午上課的學生,資質怎樣或者學習態度如何之類。我跟他分享我的學習或者與朋友及家人的信息來往,分享兩個女兒上午的各種動態及趣事。一邊吃飯,有時候他還需要回復一些家長的咨詢,大多是上課時間的確認或者交學費。
吃完飯,他就會到院子里看看家里養的3只兔子,路過我養在籠子里的兩只鸚鵡他也會看看鳥食與水有沒有欠缺,有時候我忘記了,他就提醒我。要是他時間很緊,他就提醒大女兒記得去看看兔子是否需要添加飼料和水。
做完這些循例性的事情后,他趕緊洗個澡,到床上休息一會。2點他又要上課了,1點45分就得從家里出發。晚餐不太固定,如果中間有學生請假,他會在外面吃點什么再上課,如果沒有學生請假,他會一直上完兩個小區的課,晚上9點45分下課。下課后他還不能回來,他要繼續給小女兒上1個小時的課,我帶小女兒過去時順便給他帶點吃的。
一般到了晚上,站了一天的他很疲憊,但卻從不因為疲憊放棄給女兒上課的時間。只是疲憊也讓他變得煩燥,平時可以包容的女兒的一些小問題到了這個時候變得焦躁,我得幫忙著管理小女兒的學習態度,幫忙撿球,一盆球大概有70個乒乓球。
10點30分,小區的保安來提醒小區公共區域的燈需要熄燈了,我們收拾好球拍與球,一起騎電動車回家。
回到家,他洗了手后削個水果,一邊吃水果一邊打開電腦,登記當天的上課記錄,調整和確認第二天要上課的學生時間。如果有學生請假,他就要安排一些平時安排不上時間的學生來上課,或者將兩節課時間盡可能銜接起來,空余的時間就可以提前給女兒上課。如果當天晚上的時間有更多空余,大女兒也需要過去訓練。
晚上11點半,將手頭各種繁雜事處理后之后,他再去檢查一下兔子,添食或者添水,才來洗澡。洗澡后,調好第二天的鬧鐘,他又趕緊去睡了。周日還有一天的硬仗要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