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月就能流利說外語?對于中國的英語學習者來說,相信每一個學生都有深刻的領悟,將近12年的學習,我們的英語水平又怎么樣呢?不停的常立志——想說出流利的外語。
語言不是用來學習的,而是來用的。這么多年的學習,你讀過多少原版書,看過多少部無字幕英語影視,說過多少句英語呢?最主要的是因為我們周邊的環境,對于外語沒有剛性需要,雖然很重要但是好像沒學好影響也不大。所以這么多年,卻依然沒有學好英語。
對于有關技能的學習我們有什么訣竅呢?作者給出了三個方法。
1.切實可行的目標。以漢語為母語的我們,想用邏輯嚴謹,詞匯豐富,準確到位漢語的來表達都很難,更何況是用英語表達出來。你用外語表達不出來,追根溯源還是因為你的母語需要提高。
我們可以把大目標分解為一個個小目標。集中時間集中精力去攻克它,增加你的自信,帶來成就感。就像植物大戰僵尸一樣,剛開始用比較基礎的武器,集中力量去打剛出現的僵尸那個地方,然后慢慢的堅固你的防線,去攻克更大的問題。
2.間隔的重復記憶法。以前我們背單詞總是從a開始,前面的單詞很熟悉。實際上我們是需要先復習新學習的詞匯,再溫習以前的詞匯,從尾到頭,更有新鮮感增加記憶。
3.刻意營造環境。有些從歐洲或美洲回來的國人,生活多年外語也很一般,只會很基礎的詞語,因為他們大部分時間還是在本國人的圈子,跟本國人交流,而沒有融入當地。
那怎么營造我們的環境呢?你看你是需要達到目的,想要一口流利的外語?那就多讀,多交流,去改進;還是達到能夠流利的閱讀呢?那就直接去讀原版書,遇到不認識的就去查,查了就再接著讀,當然要選擇符合你現在閱讀層次的書籍,難度不要太大,要不太打擊積極性。
我們懂得那么多道理,為什么還沒過好這生呢?懂了要踐行,需要走出舒適圈,不斷精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