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節,學校照例要開表彰大會。我站在會場門口,正要進去,突然被叫住了。
“老師!還記得我嗎?”
眼前是兩個青春靚麗的姑娘。
這場景我熟悉。往屆學生都喜歡教師節回來看老師,她們肯定是我教過的學生,回??蠢蠋焷砹恕?/p>
但我挺怕這一出。不穿校服的學生,又長大了,化了妝,我基本認不出。熟悉模樣的,叫不上名,熟悉名字的,想不起樣子。
這就很尷尬了。
“你肯定不記得我們了!我們應該是你第一屆學生?!惫媚飩冃ξ?,還想考考我。
第一屆?2011級?我有點懵。
我說:“臉有印象,但實在想不起名字了?!?/p>
“我是小C,她是小L。”
噢——
兩個花名冊上的名字,試卷上黑色墨跡的名字,從時光深處浮現出來。二人的字跡,還歷歷在目。
同樣清晰起來的,還有兩張藍白校服映襯下的臉龐,一個跳脫張揚,一個乖巧安靜。
記憶真神奇,本來想不起的,一旦想起來,竟然鮮明如昨。
這么多年了,還特意在教師節回來看老師,真是有心了。我一邊走進會場,一邊想。
?
沒過多久,事實便證明,我自作多情了。
表彰間隙有文藝表演,其中一個節目由今年新入職的年輕教師表演,小L的名字赫然在目。
我以為是重名,往臺上一瞅,那個邊唱歌邊揮氣球的,可不就是剛才門口那個和我打招呼的姑娘嗎!
她,回母校當老師了?
我有點吃驚,想了想,覺得她也有可能是作為校友,來友情客串的?
會后,我問她們,倆人輕描淡寫:
“是啊,她在這個校區教初中歷史,我在老校區,也是教歷史?!?/p>
她們出現在這里,純粹是來參加會議,和我一樣。
?
曾經的學生變成同事,這種事,在外行人看來,也許意味著成就與資歷,桃李芬芳,師心甚慰。
唉,可惜我不這么想。
當時我腦中只飄過三個字——
歲月啊。
(后來又飄過六個字——
時間都去哪了。)
雖說教師和中醫一樣,是為數不多的隨時光流逝而增值的職業,“老教師”聽起來就是比“新教師”靠譜??晌疫€是挺羨慕新教師的。
畢竟年輕啊。
我一直也沒覺得自己不年輕,直到這兩個姑娘站在我面前,正是當年我教她們的年紀。
九年過去了,我的第一屆學生,讀了大學,大學畢業了,讀了研究生,研究生也畢業了。
而我還在原地。
這種感覺,一點都不欣慰,反而有一點心酸。
我問自己,工作九年,從20+到30+,我成長了嗎?
?
當然,我成長了。
成長這件事,有些是外在的,肉眼可見,比如長高啦,升學啦,晉級啦。
可有些是內在的,只有自己知道。
只有我知道,20+剛工作那會兒,無措,局促,不安。那時候不覺得年輕好,不接納自己,也不接納世界,每天都在掙扎,活得很別扭。
現在呢,大概懂得了一件事,就是接納。嘗試接納自己,也接納別人,還要接納“不接納”。有了接納就會有寬容和贊賞。有些事情放棄了,有些事情更堅持了。有好多遺憾,但不怨誰,卻也不認命。覺得生活有趣,活著的每一天都會有好運氣。
現在就是最好的年紀,不是嗎?
那么,我還心酸什么呢?
可能有一點點不甘心吧。
?
不甘心只為人梯,見證他人,自己還在原地。
不甘心時光被瑣碎湮沒,悶頭向前,某刻驀然回首,才發現往事如煙。
時間真是個奇妙的東西,明明全世界的時鐘都按照同樣的節奏向前走,但對時間的感知,卻是因人而異。
小孩子覺得時間過得好慢,大人卻說,時光飛逝,歲月如梭。
為什么會這樣?
有人說,是因為孩子渴望長大,而大人害怕變老。
我覺得不全是這樣。
對時間的感知,與人自身的變化是相對的。孩子每天都在飛速成長,周遭一切對他們來說,都新鮮而刺激。接受的信息量太大,日子豐富充實,以為時間過去了好多,卻在每年生日發現:怎么才長了一歲,好慢哦!
大人呢,外在的成長停滯了,周遭一切又過于熟悉,按部就班,?勞而無功,以為時間和生活一樣,都是單曲循環,卻總是用熬夜來祭奠一天的逝去,每年生日都嘆息:又是一年,又是一歲。
何況教師這一行有特殊性,不管歲月如何增長,面對的都是同樣青春的少年,和大同小異的課本,如果不時?;仡^檢視的話,日子真如時鐘無意義的搖擺。
也難怪九年前的學生變成同事,我要吃驚了。
?
其實今年教師節,我收到了好多禮物,還挺開心的。
年年都有學生送禮物,但我最喜歡的,還是那些不怎么花錢,又心意滿滿的小東西。
比如,親手寫的字,親手畫的畫,還有手工什么的。
今年最讓我感動的,是小N同學的一封信。
信中說,她覺得我是“溫柔而有力量”的人,能給人“心安的力量”。
嗚嗚嗚,真的太感動了,又感動又慚愧啊。我知道自己沒那么好,也知道,我一定要做到那么好,才不辜負那些喜歡我的人。
日子不會白過,路不會白走。三年三年又三年,依然要認真努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