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教育部先后印發了《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和《關于支持探索開展暑期托管服務的通知》,要求減輕學生課業負擔,保證學生睡眠時間;全面規范管理校外培訓機構,堅持從嚴治理;并從探索開展暑期托管服務開始。這是我國人口結構變化新特點和城市化進程加快背景下,教育治理進一步結構化、系統化的方向性政策,更是從國家教育現代化建設角度作出的重大戰略安排。
? ? 教育是民生工程,《意見》和《通知》如何才能有效落地?尚需全社會共同努力,從觀念上和行動上達成一致共識、同頻跟進。
? ? 一是守正,即每一位教育人要堅守“教育正道”。此番雙減政策和《關于支持探索開展暑期托管服務的通知》的高頻發布,究其根本,在于現階段校外培訓資本化、短視化、逐利化的運維方式已嚴重背離當前的新高考理念(以選擇性教育培養應用型優秀人才),也和我國教育現代化建設目標(以更普惠更充分的教育均衡促成更先進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背道而馳,更是違背了教育之道(尊重教育規律、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和人才成長規律)。《意見》的出臺,同時也是警醒與教育相關的每一位從業人員在工作全過程中都要堅守“教育正道”。
二是整合,把學校周邊的城市公共素質教育資源用足用好。市政府牽頭,教育部門和各社會事業管理部門積極聯動,開拓具有溫州地域辨識度的托管服務公共素質教育資源,在托管服務過程中發展少年兒童的課余興趣愛好,指向孩子的全面成長和個性發展,增強身心健康。教育部門可以嘗試各學校自主選擇就近地公共資源的方式,將托管服務和社會教育資源作深度融合,菜單式列舉,提供更多的基于公共資源的課外服務和托管服務。如從溫州文化植入視角,可以嘗試和博物館聯合舉辦文物講解員培訓,和圖書館聯合舉辦圖書管理員培訓,和非遺館聯合舉辦非遺傳承人培訓等等,和社科聯聯合舉辦《溫州歷史文化名人》圖畫書講故事活動等等;從體育視角植入,可以和學校周邊的體育場館聯合舉辦擊劍、籃球、足球等公益性培訓活動等等。2019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曾聯合印發《關于減輕中小學教師負擔 進一步營造教育教學良好環境的若干意見》,文件提出20項務實舉措,明確要減掉的中小學教師不應該承擔的與教育教學無關的事項。如果在現有教師編制不變的前提下,完全由公辦學校承接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的課余時間托管服務,勢必增加一線教師的負擔;所以學校長期承接此項工作,建議要在允許學校有機、合理整合周邊的素質教育資源的同時,教育部門還要根據今年暑期承接的托管工作量適度增加各校在編教師的指標。
三是借力,充分利用好社區公共資源。充分利用學校所在社區的青少年活動中心、婦女兒童活動中心、公益性體育場館、城市文化驛站、少兒圖書館等公共資源,拓展接觸社會交往能力。各社區可以嘗試招募具備社會工作者資質的家長、社區工作人員和大學生、準大學生成立志愿者隊伍,或者建立社區學生中心,與學校合作聯動,成為托管服務承接能力不足學校的有力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