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我們了解了古人的廁所,圍繞著廁所緊接著又產生個疑問,“上完廁所怎么解決”。
我知道這個話題有點重口味了,但是這實實在在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郭德綱說,上廁所也是人生重要一部分,刻意抹去,你的人生就不完整。
好了,抓緊解開疑團吧。先放眼海外,看看古文明的人用什么擦屁股。
羅馬帝國時就已經有了公廁,公廁的擦屁股材料是海綿。具體操作是,將海綿綁在棍子的一端,棍子插在有高濃度鹽水的水槽里,擦完屁股后放回。
當然棍子是無限次使用的,綁一次也不容易。你說大家公用一塊海綿會不會有疾病傳染,我說那時候能知道把棍子放到鹽水里就很夠意思了。
現在讓我們將視角轉到國內。今天用手紙解決的我們很容易把這紙也想到古人身上去。可是,造紙術是漢代才改進推廣的,而且技術也不是很好,正是因為紙本來就不容易制造,再拿來擦屁股那是多么的奢侈。
所以有了紙后,很長一段時間內也不會用來擦屁股,都是用在刀刃上,拿來做學問。直到元朝,蒙古人進入中原,人們才開始用紙來擦屁股。但是那時的紙比我們現在看的報紙還要粗,怎么辦。這就跟我們情急之下沒有帶手紙一樣,書本,報紙等等能用之物使用之前反復揉搓,盡量讓其變軟道理一樣。
既然元朝以后才用上紙,那么元朝之前古人們是如何解決的呢。答案是“廁籌”,又稱“攪屎棍”,是個骯臟之物,我們現在都用它來罵人了,但是那時可是個能起大作用的東西。
廁籌是一種二十多厘米長的條形木片或竹片,具體使用方法自己腦補去。說到這,我怎么想起郭德綱講過的老老年間的“打屎棍”了。
我們中國人用廁籌的最早記載是在三國時代。有學者考證,廁籌是隨著佛教從印度傳過來的。
近年來日本有關于廁籌的出土文物,這個不用想,日本的文化都是中國的。
那么問題又來了,廁籌之前,古人用什么呢?這個就真不知道了,但是也可以合理的猜想一下。
猜之前我想講個我們小時候的故事。那時候娛樂項目遠沒有那么豐富,尤其是農村,我們最大的娛樂就是野地里撒歡兒。在野地里待多了,什么事情都會出現,誰要來了三急,都是就地解決,但是誰都不會帶紙,那會的三急也就愛在不帶紙的情況下來。解決完后,擦屁股都是就地取材,有土塊,植物葉子,石頭等等感覺能用的東西。
講完這個故事我們應該也知道答案了。這么一想,擦屁股的事情也簡單。
紙是很早就有了,但我們今天上廁所用的衛生紙至今也就一百多年的時間,據說發明的過程還很戲劇化。
在20世紀初,美國的一家紙業公司購進了一大批紙,由于運輸過程的疏忽,紙因潮濕產生了褶皺,這就不能使用了,但是扔了又可惜,于是就相出一辦法來,把受潮的紙賣到車站,飯店,學校等地方作為廁紙使用。于是又柔軟又好撕的紙就這么走向了世界。
在我們物質豐富的現在,紙再也不能進行它的表演,我們隨用隨棄也沒有任何可惜。
我有時候覺得懷舊沒有什么不好,回顧歷史,找回一些古人先賢的生活細節,沒準在這個焦慮的時代對焦慮的我們有點啟發。
就像這普普通通的紙,一路走來也經歷了不少的波折,直到越變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