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想過一個問題:一個人能成長到什么地步,他的價值觀如何,他究竟為什么會是現在這個樣子而不是另一個樣子?我覺得:一個人從小所處的環境對他成長的影響是致命的。而他從小所處的的環境最直接的決定者則是他的父母。或許我們經常能聽到一句話:“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而我卻認為:父母決定著孩子今后能走出的高度。你孩子未來究竟是成為國之棟梁還是庸碌無為,是成為積極進取、努力向上還是消極頹廢、怨天尤人,這都跟你做父母的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
為什么會這么說呢?
首先,我們知道環境對一個人影響是巨大的,我們每個人都深刻的受著周邊環境的影響。從衣食住行(你怎么穿衣服,你怎么走路)到認知思考(你最近比較認可哪種思想潮流,聽著哪首大家都喜歡的流行音樂,看著哪本風靡全球的暢銷書)深入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我們一個成人都受到周邊環境如此多的影響,不知不覺就跟著影響走,何況是價值觀尚未成熟,無多少判斷力的孩子呢?而對孩子影響最大、最直接的環境則是家庭環境,恰好父母正是家庭環境的締造者。
其次,孩子在性格的形成和價值觀的塑造時,父母是最直接的影響者。我們人類之所以從曾今地球上邊緣化生物走到食物鏈最頂端成為地球的霸主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是人類具備超強的可塑性以及強大的學習能力,這是任何其他動物所不具有的。而我們為什么有那么強大的學習能力和可塑性這跟我們人類進化到現在的嬰兒都是早產兒有關。根據歷史學家和生物學家得出的結論我們人類的嬰兒相比于其他物種都是早產兒。你看小馬、牛犢,出生不過一周就能走路,貓出生幾天就能獨自覓食,而我們人類嬰兒相比于動物就沒用的多了,從出生到將來的十幾年都還是個標準的啃老族。但也正因為如此我們人類的孩子可塑性更強,一個嬰兒他將來可能成長為科學家、醫生、企業家....。所以孩子小的時候,各方面還沒成型的時候,可以塑造時候,他看到的,聽到的,能夠模仿的到的,是父母的一言一行,是父母的營造的家庭氛圍和成長環境
最后,如果父母再有目的加以引導,使得孩子從小接受正確的價值觀,從小就養成好的品德和習慣,塑造健全的思維方式,讓他慢慢學會獨立思考和獨立生活,我們有理由相信這樣成長出來的孩子將來一定是優秀的。
當然也不是說父母之于孩子的影響是絕對的,孩子成長的路上會受到各種各樣因素的影響和左右,但無論怎么樣,父母家庭的影響對孩子影響是首要的、深遠的,最不可或缺的。
所以,作為父母,最重要的是:“愛子,教之以義方,弗納于邪”。這句話出自《左轉.隱公三年》,古人在兩千多年前就告訴我們這個道理:喜愛自己的愛子,就要用正確的規矩和道理教導他,不要使他誤入歧途。
上面這句話本身也是出自一個典故:春秋時衛國的衛莊公非常寵溺自己嬖妾所生的孩子州吁,從小對他百依百順,極盡寵溺,更夸張的是竟然把兵權也交給了他這個沒有什么名分的庶子。士大夫石碏認為這樣下去必將導致禍患,于是向衛莊公進諫說:“臣聽說,喜歡自己的孩子,就要用正確的道義去教導他,不要使他進入歧途。驕奢淫逸,這四者,是步入邪惡的開始。蓋之所以會出現這四者,是因為父母的寵溺太過了”。遺憾的是衛莊公并沒有聽取諫言,導致州吁恃寵而驕,日漸驕奢淫逸,在其異母兄衛恒公繼位后弒君篡位。最終石碏只得聯合陳國國君將其殺死。
從衛莊公孩子州吁身上我們可以看到:寵溺并不是愛護孩子的正確方式,真正愛子是從小用道義去教導他。而我們身邊、我們這個社會上有多少父母會這樣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