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劉墉的最新作品《我不是教你詐》的第一部 —— 現(xiàn)代社會處事篇,講為人處世,第一次會讓你心涼一半,然后豁然開朗有種功力大增的感覺,最后會坦然面對內(nèi)心和這個世界的險惡。
我不是教你詐,是教你看清世事,是教你更技巧地堅守原則
是教你保護自己,且在風雨狂瀾中,作個中流砥柱
第1章 泄露天機的人,易遭天譴;打聽人機的人,易遭人怨
如果你不幸聽到別人的秘密,對方在這世上只告訴了你,又叮囑你不能說,你就要真正做到"一字不說"!如果你發(fā)現(xiàn)別人知道了你的秘密,千萬要忍;因為別人很可能只是猜測,或只知道極小的一部分。你自己可千萬別成為"真正說出來的那個人"。
記住,這世界上許多人會問你對第三者的看法。他的目的,可以是調(diào)查,也可能是"套你的話"。當你發(fā)現(xiàn)別人來套話的時候,一個字也不能說。至于在一般閑談間,如果你發(fā)現(xiàn)對方要批評與你相關(guān)的人,最好的方法,就是及時把話題帶開,或暗示對方,你的"關(guān)系"。否則,對方的批評一出,如故事中的,那許許多多的副作用,就會產(chǎn)生了。總之,能不傳話,最好不要傳話;能不套話,最好不要套話。能不涉入"背后的批評",最好不要涉入。讓自己像沙灘,多大的浪來了,也是輕撫著沙灘,一波波地退去。而不要像巖石,使小小的浪,也激起高高的水花。
第2章 留三分余地給別人,就是留三分余地給自己
"聰明"包括的不僅是知識、反應(yīng),更應(yīng)該包含處世的智慧。
年輕人失敗,常敗在不知道及時表現(xiàn)自己,也常敗在過度表現(xiàn)自己。愈表現(xiàn),愈得意,得意忘形地忘了別人的存在。
第3章 即使你幫助人,也要把對方的面子做足
送禮是大學問,不但要送得"對",而且要送得巧"。"實用"不等于"情意";"價值"不等于"重量"。
你即使送東西幫助人,也一定要把對方的面子作足。
第4章 一個失去部隊的將軍,還不如一個會作戰(zhàn)的小兵
魚不能離開水,如果你靠群眾起家,就不能離開群眾。如果你靠某樣專業(yè)起家,最好不要被"調(diào)離"你的專業(yè)。即使被調(diào)開,也要保持聯(lián)系,不能落伍。
至于功高震主的"廣義"解釋,就復雜多了,最少我們可以歸納成以下兩種:一、對主的了解太深,或因為與主太熟,恃寵而驕,造成"功高震主"。二、因為做事的方法太直,可能對主造成傷害,以致震主。
除非你自立門戶之后,條件遠優(yōu)于原來的東主,你是很難在短期獲勝的,即使獲勝,也常會兩敗俱傷。所以,不論跳槽或自立門戶,都得好好策劃,而不能因為自己"狐假虎威"地得到些掌聲,而錯估真正的形勢。否則,你會敗得很慘,甚至慘到在原來的圈子呆不下去——用非常的手段,應(yīng)付非常的對手,這是千古不易的道理。
第5章 笨蜻蜓抱著自己的尾巴啃,還以為抓到了一只大肥蟲
這世上送"有形禮物"給你的人,并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那以一種莫明其妙、毫不合理的方式,捧上禮物,又使你不得不接。即使不接,也不得不百分之百領(lǐng)情的人!
?當一個人預期,甚至確定你會給予額外的獎勵時,當然會努力地表現(xiàn)。
第6章跟主子穿一條褲子打出天下的臣子,常第一個被殺掉
不論在政治、軍事、商業(yè)界,聰明的領(lǐng)導者,都知道怎樣安排部屬之間的"權(quán)力均衡",使領(lǐng)導者能不被蒙蔽,也減少部屬聯(lián)合叛變的可能。你必須一方面做到充分授權(quán),要求部屬分層負責,一方面對于各種"小道消息",要有過濾的能力。
你尤其要多聽少講,免得部屬拿你無心的一句話,"雞毛當令箭"地下去傳遞,造成許多不必要的困擾。一個對于部屬告的每個狀,都作立即反應(yīng)的人,絕對不是最佳的領(lǐng)導者。領(lǐng)導者怎樣使屬下各盡本職,客觀地樹立,而不是主觀地敵對,以避免徇私、腐化,是一門很大的學問。
第8章 用非常的手段,應(yīng)付非常的對手
上帝把我放到地球上,是為了要我完成一定的工作。現(xiàn)在,我還落后大多,我永遠都不會死!
當一個人偏狹地時你好的時候,他自然期盼你能偏狹地對他好。施者總有不甘,受者總有不安。
了凡先生寫了一段很引人深思的話:"若所行似善,而其結(jié)果足以害人,則似善而實非善;若所行雖然不善,而其結(jié)果有益于大眾,則雖非善而實是善。"
第9章 情歸情,理歸理,好話丑話最好都說在前面
我們要好好檢討:原則、酬勞、賞罰,是不是應(yīng)該跟人情分開來?所謂"情歸情、理歸理",好話丑話都說在前面。
這不再是個能猜來猜去的社會,而是一分耕耘一分收獲的社會。該講明的事,如果都能早早講明,事情會完滿得多!
第10章 如果絕對的權(quán)力,會造成絕對的腐化,那么,不斷的競爭,就能造成不斷的進步
在我們的生活中,應(yīng)該處處利用這種智慧,讓外行的自己退到另一個角度,冷眼旁觀地聽那些對立的人說話。然后加以組合、分析,成為我們的結(jié)論。
記住!不要意氣用事,不要沖動地去爭吵,要冷眼看人生,在那許多人際利害的矛盾中,積累自己的知識。
第11章 會打電話,天涯變咫尺;不會打電話,咫尺變天涯
既會發(fā)怒,又難以被激怒。適時發(fā)怒,又適可而止。這發(fā)怒的學問有多大!最重要的是,在學習用發(fā)怒表示立場之前,先應(yīng)該學會,在人人都認為我們會發(fā)怒的時候,能穩(wěn)住自己,不發(fā)怒。
有些人才,不屑于跟人競爭。只是,不屑于競爭,是好的!不敢去競爭,就糟了!前者自己朝認定的方向,不斷努力,總會出頭。后者,一逃再逃,雖然有才氣,到頭來,也要落在人后。
第12章 當別人叫你往前站的時候,先看看是不是正有子彈飛來
年輕人!記住!這世界上處處有古先生,看來把最好的東西交給你,令你感激涕零。
但是,你也要想想,憑什么他要給你?你是真年輕干練,足當重任嗎?抑或你只是個替死鬼?
不要忘了!尤其在你最得意的時候,切記: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
后記:書呆子的反思
音樂家伯恩斯說:"你們要想成為偉大的演奏家,不僅在于你多么勤苦的練習,更要看你走上臺,面對觀眾的強大壓力時,是不是能一下子,把所有的恐懼與猶豫,全摔到一邊。由內(nèi)心產(chǎn)生一種特殊的力量,一種不信你辦不到的力量。那力量,使你成為大師!"
隨興寫作,我筆寫我口,我口說我心
?觸動心靈的美,不見得華麗?—— 真正會心的美,常像是簡簡單單的禪宗不墨畫,不必華麗的色彩,也無需復雜的構(gòu)圖,卻能在那"空靈"處引人遐想,給人美。
哥倫比亞大學教授的一段話:"你們將來教美術(shù),目的不應(yīng)該是造就幾個專業(yè)的藝術(shù)家。而是培養(yǎng)一批有美感的國民。讓他們能從最平凡的東西上見到美,也懂得利用身邊平凡的東西,創(chuàng)造美。使他們對生活有一種積極快樂的態(tài)度,而不只是現(xiàn)實的價值。更使他們能以美的感覺,面對人生的苦難。"
想想看!有多少父母不是這樣叮囑孩子?問題是,孩子也是人,他難道不知冷、不知餓?不曉得穿衣、吃飯?十幾年這樣"伺候"下來,那天生的本能,只怕反而變得遲鈍了!我們一方面用無微不至,不必孩子操心的方法去帶他,一方面又希望他能成為獨立思考、有為有守的人。這樣的教育,能成功嗎?
也許你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