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葉子,也不可能有完全相同的兩個人。然而,在學生記敘類的作文中卻經常會出現“千人一面”的現象。究其原因,學生抓不住人物的個性特點。而人物形象的塑造又源于作者對人物性格的刻畫,不會運用人物描寫,就不能把人物寫活,便不會有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文章的關注度自然大打折扣。
那么,怎樣才能運用好人物描寫呢?我認為要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要明確作品所要體現的人物個性
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他們有自己的個性特點。文章中人物形象塑造得好,主要體現在個性鮮明上——也就是說,讀者讀過你的文章后,能真實地感受到這個人是好是壞,是活潑還是內向,是自私還是無私,是膽怯還是勇敢……動筆前,我們要做的一項關鍵工作就是思考人物在生活中的言談舉止,從而確定文章中他的個性,準確把握他獨有的性格特點。人物的性格又表現在人物的言行舉止上,因此,為突出人物個性,我們應抓住人物典型的“言行”進行深入細致的描寫。例如,莫泊桑筆下的菲利普夫婦就極具個性特點:愛慕虛榮、冷酷無情、六親不認、金錢至上。為表現這些特點,莫泊桑抓住菲利普夫婦對于勒有錢和無錢的態度變化,運用語言描寫、神態描寫、動作描寫等為讀者塑造出了豐滿的藝術形象,給讀者留下了永久記憶。
第二,巧用人物描寫,還原人物本色
人物描寫包括外貌描寫、語言描寫、動作描寫、心理描寫、神態描寫、細節描寫等,從另一個角度還可分為間接描寫和直接描寫。
人的性格特點通過其言談舉止得以展現,所以寫作時自然要運用語言描寫、動作描寫、神態描寫等,讓人物形象再現在讀者面前,而不是用概括的語言代替人物的形象語言。也不是外貌上的“千人一面”,而是要寫出人物外貌上不同于別人的個性特征,讓人過目不忘。例如,魯迅筆下孔乙己的外貌特點就別具特色:孔乙己是站著喝酒而穿長衫的唯一的人。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臉色,皺紋間時常夾些傷痕;一部亂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雖然是長衫,可是又臟又破,似乎十多年沒有補,也沒有洗。他對人說話,總是滿口之乎者也,叫人半懂不懂的。這段文字綜合運用外貌描寫、語言描寫,寫出了孔乙己的懶惰、貧困、迂腐,而又自命清高、自欺欺人的特點。這一特點給讀者留下了深刻印象,孔乙己也因此成了封建科舉時代讀書人的代名詞。
寫作時還要突出重點,精雕細琢。抓住人物富有個性的某個動作,或某種神態、語言、心理、外貌等,運用形象生動的語言,細致入微地進行刻畫,形象逼真地再現人物形象,突出人物個性。寫人物的行動,既要仔細觀察動作的全過程,又要觀察整個動作是分幾個環節進行的,分辨動作變化,這樣才能將一連串的動作寫好。同時,還要用確切的詞語,特別是動詞來描寫人物的動作,以加強文章的表現力。例如,魯迅先生就運用“排”這一動作描寫,寫出了孔乙己在眾人面前擺闊氣的心理,文章最后則運用了“摸”這一動作寫出了他的困窘。
再如,朱自清《背影》中對父親背影的描寫:他用兩手攀著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淚很快地流下來了。這段文字通過動作描寫,表現出父親買橘子的艱難過程。也正是這一細節流淌出濃濃的父愛,引起讀者共鳴。
第三,要有精彩的故事情節
人物的個性特點是在矛盾沖突中體現出來的,所以典型的性格要依托精彩的故事情節。因此,敘事的重點要集中在最能表現人物性格的段落上。
人物描寫能夠體現人物特點,能夠揭示人物的心理,能夠勾畫出人物的魂靈。因此,要想在作品中塑造成功的人物形象,就要依托精彩的人物描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