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發自簡書App
昨天在得到上聽武志紅老師的心理學直播,名字是界限意識與共生關系。
在最后提出了建立界限的5個方法,羅胖在做直播總結時補充了第6招:把非正式溝通變成正式溝通。
這和今天的晨讀有啥關系呢?
晨讀第三點——考倫波策略
考倫波策略
我忽然發現這不就是界線意識的實際應用嘛,當考倫波和對方談論時,就是處于正式溝通的狀態,這種狀態下,雙方的界限意識強,警惕性高,你問我我偏不說。
當考倫波機智地運用策略假裝離開時,談話結束,當他再問問題時,雙方的談話狀態相對非正式,界限意識沒剛剛強,有些話不自覺就說出口了。
只是因為溝通方式的一個轉變就獲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直播中,羅胖補充:建立界限,在工作生活中有一招很管用,巧用【正式非正式溝通的區別】。
中國人,在工作的時候,其實不太適應正式溝通,我們是喜歡非正式溝通的。為什么富商和局長喜歡打高爾夫,因為球場好商談生意。
你在走廊里遇見領導,稍微說兩句,其實是很有效的。我們喜歡用非正式溝通,解決正式問題。
非正式問題,也可以用正式溝通的方法。
羅胖舉了生活中的一個例子,羅胖有了孩子以后,家里請了兩位阿姨,羅胖愛人和家中的兩位阿姨生活觀念不同,有些地方看不慣,但是阿姨也不是故意的。羅胖愛人說了也沒用,后來羅胖就用了正式的方式和她們溝通,列出1234,明確告訴對方“界限”的問題,哪些問題不可以碰,當這樣正式的交流之后,阿姨們對這些“界限”就很明確,不再做不被允許的事情。
當我們用正式方式跟別人溝通,就明確告訴對方,墻在這里,不要過來。
懂得正式溝通與非正式溝通的區別,巧用考倫波策略,也巧用正式溝通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