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作者:麥子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編輯:小雪
-------------------- ? ? ? ? ? ? ? ? ? ? ------------------------
? ? ? 談談《好媽媽勝過好老師》對我的啟發
一次偶爾的機會,在一位心理教授的推薦下,我買了《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這本書。
她推薦的理由是:通俗易懂,很好地詮釋“媽媽”這個角色的定位。
作為現代女性,我忙碌于工作和家庭中。
每天總感覺有忙不完的事情
雖然如此
但看著孩子在慢慢的成長,心里也還是幸福滿滿
也覺得自己作為孩子的媽媽,如果給自己打分,應該也有90分
然后,直到現在我才意識到
其實我并沒有真正做好當媽媽的準備
我只是按照自己的規劃在做媽媽
我知道閱讀重要,所以我堅持陪伴閱讀
我知道語言重要,所以我在努力地培養孩子的外語啟蒙
但對于孩子的其他發展規律呢,生活的細節處理,還是比較空白的
如同工作中的一個項目執行
需要做好摸底與規劃,按照預期結果去執行,那么才能達到你所期望的目標。
而在孩子教育上,我覺得我只是了解局部,對孩子某個技能的培養;
未真正如同尹建莉老師說的一樣,媽媽是朋友,是老師,是孩子的引路人。
而媽媽教育方法的差別,常常影響孩子的一生。
所以,一位有準備的媽媽,最終受益的是她的孩子。
書中談到的幾個觀點,對我蠻大啟發的:
??
1、提高陪伴過程中愛的質量
當孩子害怕某件事時,細心告訴孩子為什么要這么做,做了以后會有什么樣的效果,如:打針,為什么要打針,打了會有點疼,但是病卻會好了。
當孩子遇到挫折時,用行動孩子告訴孩子,對方可能會怎么樣,培養孩子為他人著想的念頭。如:給小板凳揉揉痛,家里老人真的就是以相反的方式(打小板凳)以取得小朋友的開心,而通過這樣的分析,能讓我及時引導;
同時給孩子營造一些生活的樂趣,每年都來的圣誕老人。每年我們也會帶娃去體驗圣誕氛圍(裝扮小圣誕樹、去參加party)等,如果再加個小禮物,也許能給他帶來更多的期待與歡樂,值得一試;
??
2、傳遞給孩子,學習是件輕松的事情
現實生活中,相信大部分孩子總感覺學習是件枯燥、辛苦的事情,作者用了簡單輕松的辦法讓孩子自然識字,開小賣鋪來學習計算、培養出閱讀的習慣及出色的寫作能力,孩子是在有趣、有意思中學習;
在說到閱讀習慣培養時,有這么一段話說“如果你想讓孩子喜歡課外閱讀,就千萬不要直接要求他“讀書去”,也不要總拿他愛不愛讀書這事當話題來聊,更不要用閱讀的事來教訓他。也絕不可以采用強行關電視的方法來讓孩子讀書。“閱讀能力的培養,最開始一定是基于興趣,然后慢慢地進行習慣的養成,如果過于強制反而會有抵觸的心理。
而孩子的接受與否,來源于家長的方法是否妥當。
“正確的教育方法是一把精美的刻刀,錯誤的教育方法就是一柄鋤頭!”好吧,雖然很殘酷,但也是有道理的。
但尹老師也說“凡從小有大量課外閱讀的孩子,他的智力狀態和學習能力就會越好”
??
3、允許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和做法
書中“可不可以批評老師”章節提到“我們應該尊重老師,但不應該把老師當權威供奉起來,要允許孩子對老師的某些行為提出質疑,允許孩子批評老師,允許孩子在老師面前有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告訴孩子老師某件事情做得不對,這和背后說老師壞話完全不是一回事,這方面應該有坦然的心態。”這是很吸引我的一種引導方式,在尊重老師的前提下,允許孩子對行為質疑,表達自己對某件事情的看法。
??
4、孩子習慣的養成
從小大家都在培養孩子的習慣,然而真正養成良好的習慣為數不多,什么原因呢?
我們做不到“不陪”,因為家長在焦慮,控制不住自己,忍受不了孩子不完成作業、做作業時效率過低、成績太差等等后果,所以在當一個監工。
然后,尹老師覺得“不陪”才是培養好習慣,培養孩子的主動性;通過懲罰方式是讓你不寫作業,引發孩子對作業的重視;
甚至對一些無理作業,替孩子寫作業,引導孩子去做更有意義的事情;不要求孩子考100分,考好了也不獎勵,讓孩子認識到學習是自己的事情。
絕不向孩子要分數,要培養孩子的管理能量,對知識的好奇心,愛鉆研的精神,提出問題的能力,尋找答案的興趣,有效地學習法,平和的學習心態,持之以恒的毅力。
??
5、家長智慧
只設“記功簿”不設“記過簿”(反復的批評就如同貼到墻上的“記過簿”,會把孩子的缺點固化下來,使孩子難以和那個缺點剝離開來。)
做一個聽話的父母(…如何聽話,去看書^^)
這本書主要描述的是作為家長,作為媽媽,我們要如何做好引路人,提出一些令人耳目一新的家庭教育原則,使得我們能夠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有章可循。
作為學前教育的一名IT軟件設計師,又是2個娃媽,平時喜歡看一些育兒書籍,特別是0-6歲的孩子成長規律有了較系統的了解,如果能夠在關鍵期內使用正確的方法做引導,那么孩子的吸收或接受程度會比想像中的快或好。所以,基于一個正確的家庭教育原則,找到適合孩子的教育方法,前提是你了解孩子。
??
了解孩子成長規律,相關推薦書籍:(前面2本偏向成長及策略,后面2本偏心理)
1、《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家長讀本:國家教育部制定的《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是指導幼兒園和家庭實施科學的保育和教育工作指南,而家長讀本是遵行《指南》的邏輯順序,以幼兒的年齡段為節順序,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向家長解讀《指南》的全部內容,對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五大領域中幼兒學習與發展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目標進行說明,并提出了科學化的建議。
2、《讀懂孩子》心理學家實用教子寶典,分為0-6、6-12、12-18歲三本,是北師大邊玉芳教授著,結合成長規律提出科學育人策略,讓家長更了解自己的孩子,讀懂自己的孩子。
3、《西方心理學名著譯叢:兒童的人格形成及其培養》:對兒童在成長過程中出現的害羞、孤僻、口吃、尿床,或者無心向學,甚至鬧事、觸犯法律……所有這些問題做了細致的心理分析。作者阿德勒反復強調要用正確的方法幫助培養孩子獨立、自信、勇敢、不畏困難的品質和與他人合作的意識及能力。一句話,培養孩子健全的人格——這才是兒童教育的首要目的。
4、《心理營養》美國臨床輔導學博士、家庭治療專家林文采博士著,她提出五大心理營養的理念,1、無條件的接納,2、此時此刻,在你的生命中,我最重要;3、安全感;4、肯定、贊美、認同;5、學習、認知、模范;林老師指出,孩子在不同年齡階段,不僅需要身體營養、還需要不同的心理營養。如果幼年時沒有得到足夠的心理營養,在其后的一生中他都會不停地尋找。
? ? ? ? ? ? ? ? ? ? ? ? ? ? ? 十點讀書
? ? ? ? ? ? ? ? ? ? ? ? ? ? ? ?在福之州
? ? ? ? ? ? ? ? ?上午十點 ?? 重要的時間
? ? ? ? ? ? ? ? ?見重要的人做重要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