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5-09

周末的時候跟朋友聚餐,她告訴我她的老板上個月A輪融資拿了2000萬,現在正在業務轉型,準備半年后B輪融資拿一個億。

嗯,她的老板就比我大一年。

昨天夜里微博上收到一條私信,一個姑娘告訴我,說家里催她結婚都快要把她逼瘋了,她沒有辦法反駁父母,但是也不知道怎么辦。

我于是問,那你有沒有試著跟家里好好溝通這件事情,我覺得現在年過30的女生多了去了,你千萬不能將就自己啊......

然后這個女生給我回復,令姐我去年剛畢業,工作還不到一年。

這一刻我生氣至極,很想沖動把她給拉黑了,我心里想著你一個鮮嫩著能掐出水的姑娘,居然跟我一個還沒結婚的老女人傾訴被逼婚的痛苦,那我的焦慮跟誰說去?

早上起來收到一段留言,一個男生寫了很長一段文字告訴我,他跟自己的女朋友都在大城市工作,兩個人都是老鄉,因為年紀到了家里開始催促著結婚,但是因為自己的工資不高在大城市買不起房,所以決定要跟自己的女朋友分手了。

我本來想安慰一下這個男生,說女生都沒有跟你提出分手,你先不要自己擅自多慮了,結果男生回復說,女生的家長只給他三年的時間,要還是在大城市買不起房,就不能跟他們的女兒在一起了。

我于是問,那你們現在的情況是什么呢?

男生回復說,我想了一下,三年的時間我肯定是在大城市買不起房的,所以我就直接提出了分手,電話也都不接了。

我繼續問,那你的結論就是,你覺得你這三年一定買不起房,女生的父母也一定不會同意你們在一起,可是在這場最重要的關系里,你有問過你女朋友的意見嗎?

男生回答說,算了問了也是傷心,還不如不問。

我于是回復,那既然這樣,你自己就把自己給堵死了,我也就沒有給你意見的必要了。

但是我最后又補充問了一句,你今年多大啊?

男生回答,我剛畢業一年。

……

此時此刻,可以想象的出來我的內心是千萬頭叫羊駝的物種奔騰而過,就差沒有噴出一口老血了。

不知打從什么時候開始,我身邊一眾人向我請教問題的的方式都是,我今年就要實習了,我明年就要找工作了,我覺得好恐慌,或者是我快要25歲了,從來沒有過男朋友又找不到男朋友是不是一種病?該不該擔憂?又或者是我已經30歲了還沒結婚,我是不是要孤獨一生了呢?更有人問我,我越來越討厭自己了,你能告訴我怎么辦嗎?

看著這些雜亂無章的提問充斥在我的眼前我的腦海里,我試著坐下來平靜一下我的情緒,然后問問我自己,我突然發現我自己當年也是這么過來的,而且我如今也在這條焦慮的路上,只是我從來不會刻意渲染這種恐懼感。

我想說說我一年前的焦慮。

因為是在互聯網行業工作,我每天看到的業內新聞都是無數個馬佳佳跟余佳文又出來做演講了,他們口口聲聲告訴你“我們的資本就是年輕”或者“牛逼的90后你們永遠黑不完”一類,于是你看到他們一個個成為CEO,呼次呼次的要走向人生巔峰了。

我上一份工作曾經有段時間里,我的領導是一個去年剛畢業的女孩,雖然是在創業團隊中沒有那么正規的所謂級別的區別,但是她在我的團隊中的確是起著一個統籌工作跟把握大概方向的工作,所以每次工作分配下來的時候,我身邊總有其他同事問我,你不覺得這樣很詭異嗎?我每次總是笑著回答,分工不同罷了。

如今想來,張愛玲說的那一句“出名要趁早”真的是不知道毒害了多少跟我當年一樣年幼無知的少男少女心,我自己也曾經陷入這個詭異的怪圈,夜里睡不著的時候,想著我身邊的朋友都出國去了,都看世界游玩去了,都結婚生孩子了,老家的同學們都一個個叫得上級別的人物了,而我自己還窩在這個租來的小屋里……想完以上種種之后,我得出了一個結論,我這輩子過得真的好失敗。

嗯,這個思維方式一直到去年的時候,還一直縈繞在我的腦海里。

有天我讀到了吳曉波的一篇文章,他寫了幾個人的故事,名滿天下的畫家及雕塑大師羅丹是一個整天孤獨埋頭于畫室的老人,經濟學家張五常年近80歲了每周還要寫兩篇1500字以上的專欄文章,吳曉波老師的結論是:是什么讓某些人變得與眾不同?那就是工作,和足夠的耐心。

也是這一次我開始把精力轉移到我自己身上,而不是純粹的一味拿每一個不可復制的他人的成就來刺激我自己。

我曾經在高一那一年寫了很長一篇小說,本來是打算投稿給當時很紅火的新概念作文大賽的,心里期待著哪怕能拿個優秀獎要是對高考加分有幫助就好了,可是有天中午我翻到了韓寒參加新概念的那一篇《杯中窺人》的文章之后,我一個人窩在被子里哭了很久,然后我起床把寫好的手稿撕掉了,因為我覺得跟韓寒郭敬明安妮寶貝七堇年這一類天才相比,這一輩子即使用盡全力,我覺得我此生的文學夢是絕對不會實現了。

然后記憶穿梭回現在這一刻,這一年我27歲了,我的第一本書正在籌備中,我每天跟我對接的出版社團隊討論一些細節問題跟事宜,這是一件我意料之外的事情。

我周圍的人都說你好厲害的時候我很是慌張,這種慌張不是因為我害怕別人的贊美跟肯定,而是我害怕給別人一種錯覺,我很輕而易舉就這么出書了,因為我知道自己每天投入了多少時間在電腦面前,我知道自己時時刻刻在腦子里思考的種種都會盡量記錄下來,還有我在青春歲月里一度因為想問題太多換上了抑郁癥,這些種種,我從來沒有告訴過任何人,于是身邊的朋友覺得我的這個機會竟然是如此唾手可得簡單至此。

我為什么總是害怕還不及?或者說為什么總有那么多人跟我一樣覺得浮躁、慌張、驚恐,覺得人生青春好像要沒了,好像很多人生愿望我真的就錯過了,好像我這一輩子就要過完了?而且對于一個女人而言,這種恐慌更會隨著皮膚的松弛,眼尾紋的增加,以及大姨媽的量越來越少而成倍的增加。

我想了一會,給自己梳理了幾個理由,一是我的積累太少了,二是我的修煉還夠,三是我還沒有見過更大的世界,四是我太懶了各種拖延癥在身上作死,五是方法不對,就是很多時候一味的努力付出卻從來沒想過一個方向的問題。

那么這些答案出來以后,我的問題就可以迎刃而解了,我可以針對每一項都列出個一二三四的解決方式去一點點完善自己。

但是上升到一個意識層面上的大問題,那就是我想要什么樣的人生?

昨天我的前助理問我為什么還這么大壓力?她說因為對于我們這樣的人來講,目前的你可以寫你自己喜歡的東西,可以自由安排自己的時間,還能養活自己,為什么還會覺得焦慮呢?

我細細想了一會,要知道一年前的我絕對不會想到自己今天的這個狀態,但是我知道如今享受到這半點小成果是我這些年自己思考總結外加揉碎重建的結果,那么按照這個邏輯推理,我現在要做的事情就應該是為我30歲的節點作出積累了。

嗯,這就是我想說的答案,因為焦慮,所以不滿足于當下,但是我已經開始明白焦慮跟孤獨一樣,可能就是生活本身的色彩,畢竟快樂只會占據我們人生的那么一些瞬間而已,所以明白這一點之后,我反而愿意帶著焦慮上路了。

可是你有沒有發現,生活中很多人寧可把很多精力花在焦慮本身這件事情上,也不愿意自我分析半點;很多人之所以老說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喜歡什么,那是因為他總是把自己想得一無是處,或者不愿意接受太低的起點。

比如一個高考的孩子如今只是剛上二本的分數,然后不愿意在這個水平線上選擇一個合適的大學,反而一味的告訴自己我考得好差,我的人生沒有希望了。

比如你是個剛入職場的新人,但是你卻把身邊那個比你多三五年工作經驗的同事的人生作規劃參考,于是在心里告訴自己,反正我積累幾年下來也只能做到他那樣的水平,太難了,太久了,我覺得自己不適合這份工作。

這些種種,就好比一個姑娘因為男朋友遞過來的開水慢了一些抱怨了一句,然后男友隨意反駁了一句,姑娘于是馬上就大鬧“你是不是不愛我了!”這個邏輯的切換也真是夠驚人的,可惜的是我們可以因為感情這個摸不清道不明的東西,偶爾可以任性一下,然而生活中的大部分事情跟場合,都由不得你任性對待。

以前我很迷茫的時候,總是喜歡思考一些終極問題,于是有過來人勸我,你不要想太多,盡管去做就好了;后來又有人告訴我,你不要一股腦的上班上班干活干活,你得想想你這輩子的人生技能與不可替代性是什么?

于是我就像一個陀螺,在四面八方的建議里轉啊轉,轉到慌張壓抑,可怕至極,差點被繞暈過去了。

英國有一部很酷的紀錄片《56UP》,150分鐘總共拍了49年,攝影師跟拍了英國14個不同階層的7歲孩子,每7年拍一次,一直跟拍到了他們56歲。

在這個部紀錄片里你會發現一個赤裸裸的真相,就是一個人盡其一生也不一定能改變自己所在的階層,這個世界從來都是強者更強,就像馬太福音里說的,“凡有的,還要加給他叫他多余;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就是說,軟弱的人你要是繼續原地不動,那連本來屬于你的那部分也要拿走。

但是這個紀錄片給我的思考邏輯是,我開始拿出“一輩子”這個詞語,把自己的人生長河拿出來掂量掂量一下,在我剩下的這幾十年時間里,我的每一個節點大概的狀態是什么,我不去預見或者幻想有無更大成就的可能,我分析的是,我能承受到的最低極限,就是最糟糕的狀態是什么?

比如說我剛畢業的時候,我的薪水要比身邊很多同學低,那些進入大企業的同學的年薪是一件很讓人羨慕的事情,于是那個時候我給自己的最差預想就是,我能在深圳這個城市活下去就可以了,我能養飽我自己,并且在職場上是有積累進步的,而不是重復性的單調機械而過的。

我給自己的期限是三年,于是三年后,我跳槽到了互聯網公司。

然后第二份工作的的時候,我給自己的預設最差底線是,先學會基本的互聯網行業的一些感覺積累,比如說一些如今的投資熱點,風口行業,我要能跟人聊得來一些專業術語,然后把以前三年積累的策劃跟文案的專長適用于如今的工作狀態。

然后一年過去了,上個星期我收到了公司曾經合作過的一個客戶邀請,他準備開始新的創業項目組建團隊,所以邀請我加入,給我開出的條件也很誘人。

我以前說過一個小事情,我的第一家公司隔壁部門有個年紀蠻大的姐姐,她是公司的資深級老員工了,畢業于國內很著名的一所985高校的研究生,但是她在公司的崗位是普通的行政人員,我一直不明白她為什么要做出這樣的選擇,但是我也不好意思問她,后來我就一直安慰自己是每個人想要的生活方式不一樣罷了。

然后上個月的時候我跟前同事聚餐,聽說這個姐姐已經辭職了,我們一行人都很震驚,因為感覺她就是要打算在這家公司待一輩子的樣子,后來有同事說她原本是這樣打算的,但是到了后來她發現身邊的同事年紀比她小的孩子越來越多,她漸漸不適應這種年齡上的差距,更重要的是有一天公司空降了一個年齡很小的同事成為她的領導,她在情緒上接受不了,于是就離開公司了。

后來這個姐姐開始找工作,但是發現已經找不到各方面條件跟她差不多匹配的公司了,因為傳統公司開始轉型需要新鮮血液,她積累多年的行政工作經驗一個剛畢業的小孩就能做的比她好,然后她也不愿意接受跟畢業生一樣的薪水,于是后來我們聽說到的版本是,這個姐姐就失業在家了。

所以因為這件事情,我一直告訴自己,千萬得讓自己在三十歲以前完成從找工作到被提供工作選擇的過渡,所以當我的前客戶向我提出加入團隊邀請時,我突然感覺這個狀態的完成實現提前了三年。

上個星期我跟耳語的中國創始人 @蘋果姐姐 交流的時候,她告訴我她以前花了很大的努力,在普林斯頓大學畢業后獲得了進入華爾街工作的機會,可是后來當她開始一項為硅谷創業者畫像的興趣愛好的時候,她就在一次分享會上輕而易舉的得到了如今這份工作的邀請,以至于她自己都覺得這份工作機會來得太過簡單了。

可是這件事情帶給我的思考就是,那些我們看起來覺得輕而易舉的機會到來,背后有著點點滴滴的積累,蘋果姐姐畢業于名校,大企業實習過,憑著能力拿到了華爾街金融工作的入場券,而為這些創業家的畫像不過就是她才能展示的一個介質跟渠道罷了,所以她能獲得如今這份回中國組建耳語團隊的創始人的機會,也不過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罷了。

這個世界太過于慌張,很多人都渴望一夜成名一夜暴富,我身邊所有的有錢沒錢的朋友最近都把精力集中在了股市上,我卻從來沒有對這件事情動心過半分,一是因為我知道我不擅長這個事情我就不去湊熱鬧了,二是那些大賺一筆的人兒畢竟都是少數,我相信運氣,但是我只相信天道酬勤跟厚積薄發的運氣。

吳曉波出了一本書叫《把生命浪費在美好的事物上》,書里他寫說“原來生命從頭到尾都是一場浪費”,我身邊有同事看完這本書后就受不了了,吵著要辭職收拾行李參加吳曉波他們組織的南極旅行,喊著要去浪費最美好的生命,于是這段時間里這個同事可謂是坐立不安無心工作。

有一天我終于忍不住了,我在微信上給同事留言,我說我告訴你如今這個口口聲聲喊著生命就應該浪費在美好的事物上的男人,他用十年的時間完成了《激蕩三十年》、《跌蕩一百年》和《浩蕩兩千年》的企業史三部曲寫作,他也用十年時間把藍獅子從無到有,打造成中國目前最大的原創財經出版機構。

你只看到了吳曉波說的原來生命從頭到尾都是一場浪費,可是你別忘了他還說過,你需要判斷的僅僅在于,這次浪費是否是“美好”的。

我問同事,那么你的那些“美好”又在哪里呢?收拾行李準備跳槽換個好工作倒是真的呢!

這一段話說完,同事就再也沒有吵過要蠢蠢欲動浪費生命的事情了。

人都是很糾結的動物,就像林夕寫的歌詞里說“我怕時間太快不夠將你看仔細,我怕時間太慢日夜擔心失去你”于是“恨不得一夜之間白頭永不分離”,嗯,我們總是好不容易,我們總是身不由已。

勵志的故事向來鼓舞人心,勵志的故事也經常誤人子弟,所以我提醒此時此刻的你,千萬不要聽了我的故事就沖動辭職了,也千萬別看過我的旅行故事就要馬上動身了,更不要把我稱之為心靈導師可以治愈一切,因為自己就是個傷痕累累而又不斷在療傷的人。

一輩子對我而言,是個很神圣的事情,我不敢輕易就下一個結論我這一生是不是就過得很失敗,那些以前讓我著急的事情,如今想來就跟升級打怪一樣,每一次出現的時候都讓我膽戰心驚,但是一旦過了這一關又覺得還好也就那樣,然后到下一關的時候我又繼續操心焦慮起來,周而復始。

只是如今我開始適應這個節奏了,因為我相信每一段緊張刺激的升級游戲里,意味著我的成熟又高了一層境界,它更提醒我的是,我的那些克制與隱忍,等待跟蟄伏都是有用的,那些屬于你內在的強大力量,那些你日夜積累起來的點滴能力,那些你從別人故事里拿過來自己重新組建過的價值觀,才是讓你對抗這種“感覺一切都來不及”的慌張的力量所在。

少年莫慌,前面一堆我這樣的老女人幫你頂著呢!

2799 人贊225 條


從十七八歲到二十七八歲的差不多十年時間里,大多數人都處于浮躁狀態。如果你恰好這樣,只能表明一件事情:你很正常——你并不孤獨,周圍的人和你一樣,甚至比你更沒底兒,你要做的就是穩住,給自己多一些快樂,多閱讀、多思考、多積累、多享受生命中這段“浮躁歲月”。 浮躁的首要原因,是因為自己的滿意度正處于遞減的階段。滿意度低(也就是不快樂)根源在于“不確定性”,看不清前途,不知自己要什么,不滿足現狀但不知如何努力。從15歲左右開始,人的滿意程度開始持續下降。大抵上應該是不再無知無畏造成的。慢慢意識到自己在這個世界上無足輕重微不足道;終日在所謂的理想和扭曲的現實中痛苦、掙扎,卻又找不到明確的方向。直到45歲左右的時候,曲線才開始上揚。漫長的三十年。以一個普通人的心智,觀察、感受、理解、思索、實踐、反思、直至恍然大悟或者誤入歧途平均需要30年。

  滿意度低,自我感覺不良好,很難不浮躁;越浮躁越負向作用,感覺越不爽——形成惡性循環。

  浮躁的另一個原因,來自于一個不正確——至少并不完全正確的心態:人們總是希望馬上有確定的結果——就是俗話講的,“急于求成”。

  人們總是在決定是否學習之前試圖弄清楚“這東西究竟是否真的有用?”這個貌似合理的想法,實際上是很愚蠢的。首先要知道的是,每個人的心智都必然在不同程度上受一定的限制。所以,在沒有學會某一項技能之前,很難知道學會那樣東西究竟有用到什么程度。反過來,當看到人們某個人擁有一項技能,而判定此技能非常有用的時候,又往往已經來不及了——因為學習并精通一項技能,往往需要5到10年時間。

  所以,想進入“踏踏實實”的狀態的第一步,就是明確一件事情:學習的真正樂趣不是因為它有用,而是因為學習的過程本身有趣。“學這個有用嗎?”的正確答案不是“有用!”,也不是“沒用!”。正確答案應該是“不知道有什么用處……”

  總結一下尷尬形成的原因,就是太多人的世界觀有問題:竟然不停地嘗試在一個不確定的世界里,去尋找一個永恒確定的方案——癡迷于一個根本不存在的狀態。最要命的是,不僅想知道確定的結果,還需要馬上知道——這就更荒唐了。

  浮躁的第三個原因——怪只怪環境的壓力越來越大。信息的高速流動意味著說每個人都有更多的機會看到更多比自己更優秀的人,而誰都止不住幾乎是本能的比較。這比較就是壓力,來自環境的壓力。一個圓,越大,接觸的未知領域也就越多。

人們往往低估環境的巨大能量,但是,人們往往把來自環境的影響當作自己由衷的想法。與外界的無謂比較,使得每個人“憑空”多出了一個根本不屬于自己的目標。于是,動不動就出現被自己理想綁架的情況。越是不滿現狀,擺脫現狀的欲望就越強烈,而這種欲望會讓一個人最終迷失方向。

生活的本質是什么呢?無非是“你要什么就不給你什么”,而生活的智慧是什么呢?是“給你什么就用好什么”。某種意義上,“逆境造就成功、磨難令人成熟”之類的話純屬胡說八道——更可是失敗者對一生都未曾有機會體會的成功以及成功者的“意淫”式的猜想而已。失敗者永遠不會有機會了解成功的真相,因為人最容易受到自身經驗的局限,而不曾有哪怕一點點成功經驗的人更無從擺脫自身局限。

對現狀不滿,急于擺脫現狀,往往是常人最常不知不覺就掉進去的陷阱——盡管偶爾這也是少數人的真正動力。接受現狀才是最優策略,有什么做什么,有什么用什么;做什么都做好,用什么都用好。不要常常覺得苦(那樣的話就會忍不住顧鏡自憐,浪費精力與時間),而是要想辦法在任何情況下找到情趣——快樂是一種本事。這些年我遇到的幾乎所有優秀的年輕人都有個特征,他們最少對現狀不滿(可能是他們的優秀使得他們更加難以不滿吧?),他們熱愛自己的生活,他們相對更不在意外界的影響,他們更專注做事而心無旁騖,他們當然每時每刻都更加優秀。

展開閱讀全文

326 人贊37 條評論收藏

知乎用戶

知乎用戶

想象心里有一片深深的大海,你這時候是浮躁的,海水是亂的,到處是沙石,渾濁,濃濃的沙土味,混合著各種垃圾和氣泡的激蕩。這時候你想讓它靜下來,慢慢的靜下來,你讓所有東西都開始沉淀,你讓波動開始慢了,一切都在下落,下沉,海水的搖擺變的規律。

你一直讓他下落,感覺大部分的雜亂都沉底了,他開始一點點變緊實,海水開始變的幽藍清亮,你的海水在有力的流動著,向著一個方向。這時候你看到你自己了,你是一個不小心在游船上睡著的人,船載著你在海面上漂蕩,海流在穩穩的慢慢的載著你漂向某個方向,你似乎知道那個方向里有什么,村落的港灣,家人和愛人。

海風輕輕吹在臉上,深吸一口,看表看看現在幾點啦。

OK,我每次都用這招讓自己平靜。

333 人贊21 條評論收藏

知乎用戶

知乎用戶

樓主要的是具體方法:我班門弄斧下

冥想。 首先關閉與外界的聯系,不聽、不看、不說話。通過獲得深度的寧靜狀態而增強自我知識和良好狀態。在冥想期間,人們也許集中在自己的呼吸上并調節呼吸,使外部刺激減至最小,產生特定的心理表象,或什么都不想。(百度百科)

靜坐。馮樹堂明確告訴曾國藩:“除謹言靜坐,無下手處。若能養成靜坐功夫,天下就沒有做不成的事。你是初學者,可以采用焚香靜坐之法,以香鎮靜安神的功能幫助你入靜。”于是,曾國藩制定課程,每天不拘何時,必須焚香靜坐半小時。然而,天性很難克制,入靜絕非短時間內可以辦到。早在曾國藩幾百年前,王陽明就說了:“初學者一旦靜坐,必定心猿意馬,拴縛不定,他所思慮的,多是人的欲望。”曾國藩就是這樣,他不但控制不住自己的思緒,而且有一次他本打算靜坐小半時,結果睡著了,醒來之后,痛罵了自己一頓。幾天后,曾國藩接到馮樹堂的口信,問近來靜坐功夫做得怎樣了。曾國藩非常慚愧,趕緊到馮樹堂家道歉。兩人交談后,馮樹堂送曾國藩出門,叮囑道:“你必須靜坐,坐得有些端倪時,覺萬事都不如靜坐了。”曾國藩回家后反復回味馮樹堂的話,覺得馮樹堂說得親切有味。每當心思急躁時,他便靜坐半時,以平息心境。為了學習靜的功夫,曾國藩還向當時的好友吳廷棟請教。吳廷棟針對曾國藩的個性,對癥下藥:“你要耐得煩,比如讀書不可浮躁貪多,一書未完不可讀另一本書,這樣肯定會消化不了的;與人交往也得耐煩,不可一言不合就口不擇言,恣意妄為。所以你可做‘耐’字功夫,以耐鎮躁,心自然歸于靜。”曾國藩點頭稱是,說:“可知平日不能耐,不能靜,所以導致有這毛病。”從此,曾國藩改變同時看三五本書的習慣,耐下心來,集中力量一本一本看過去。后來曾國藩總結經驗說: “一本書還沒有讀完,一定不去看其他的書籍。東翻西閱地隨意讀書,對自己的道德學問沒有一點好處。”自道光二十二年之后,曾國藩經常性地焚香靜坐,這種精神與意識一天都沒有放棄。中國有句話說“寧靜致遠”,平穩靜謐心態,不為雜念所左右,靜思反省,才能超出常人的思想范圍,實現更遠的目標。曾國藩后來能在大風大浪中鎮靜自若,寵辱不驚,打仗擅長運用結硬寨、打呆仗的方法等,均是從“靜”中演化出來的。(轉載曾國藩,如果實在靜不下來,先去看看酈波評說曾國藩家訓的視頻)

聽佛教、古箏、古琴 音樂 。別睡著啦!

展開閱讀全文

113 人贊3 條評論收藏

知乎用戶

知乎用戶

首先需要分析一下自己內心為何浮躁。急于求成?虛榮?金錢?

有很多時候,欲速則不達,事事淺嘗輒止,結果可能一事無成。

不要貪求太多,每個人的時間有限,先把一件事情做好。

如果是靜不下心來,可以選擇做幾件事情:

出去跑跑步,釋放一些壓力;

找幾個朋友(不要同時太多),在比較安靜的地方聊聊天;

挑一本自己喜歡看的書,好好看看;

做一件自己早就想做但一直沒時間做的事;

去一個人少的地方,自己靜一靜,思考一段時間;

保證在同一件事情上,連續工作2天以上。

有時候,“慢下來”的效果更好。

共勉!

140 人贊7 條評論收藏

Jinn

Jinn

與知乎一同成長

@劉小劉 ? 浮躁可指兩種:

1 ?情緒,對某人對某事浮躁,如果你不想處好關系,把事做好,那么,隨意了,這個需要控制自己,壓抑自己,或者換個角度去看待人與事,即情商;

2 性格,目測 作為性格,浮躁是后天鑄成的占比例較大(與先天比較,占77% ?:-D);那么,要改就難了,沒有超強的意志力是無法消除的,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嘛;在這,姑且分析下怎么來的吧:其是不被認同感或挫敗感不斷積累的產物,自卑、懦弱、傲慢等都是它同胞,浮躁的反義詞是淡定 ?好嗎。

如何才能淡定?一般地說,沒閱歷是淡定不了的;但是,通過日三省吾身,漸漸調整做事待人的態度、方式、言行,天天進步,【自我認知 ?客觀化, 方可淡定處事,化浮躁為浮云】

14 人贊0 條評論收藏

知乎用戶

知乎用戶

什么是浮躁?

第一【缺乏耐心】:好像對什么都感興趣,同時對什么都沒有持久的耐力。

第二【缺乏毅力】:這一秒的付出、在下一秒看不見效果,那么下下一秒就有了放棄的念頭。

第三【迷惘感】:焦慮,總感覺自己有很多事情要做,但是又不知道該做什么。

第四:【情緒波動大】:上午還雄心壯志、下午就萎靡不振。

如何擺脫浮躁心態?

時刻保持一顆平常心。任何時候都不要做著“天上掉下大元寶”這樣的美夢,任何人的成功都是付出艱辛的汗水之后取得的。同時也要正確的看待他人缺點,不要因為自己的小情緒就給別人下定論。

遇到事情善于思考。不要總是跟著感覺走,任何時候都要積極主動的面對問題,以現實為基準,平常冷靜的分析問題。

不要盲目的攀比,助長自己的虛榮之心。懂得舍取,不要有這樣那樣的小心思,亂了自己的手腳,還會給自己帶來一些困擾。

做事情腳踏實地,對在自己的人生要有長遠的目標,更要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的走下去,相信你最后會收獲成功的喜悅。

自我提醒。當你心情浮躁,不想學習的時候,你可以自我暗示一下,不管你是有多么的不想認真下去,你想一下取得好成績,家長的喜悅,同學的羨慕,老師的好評,你就會有很大的動力繼續下去。

展開閱讀全文

42 人贊2 條評論收藏

Vicky Jiang

Vicky Jiang

Half a fire, half a sea

不完全同意最高票的觀點。我認為浮躁是一個好現象。

浮躁不是用來“克服”,而是要拿來“調教”。

浮躁是一種心理狀態,透過它,我們看到的是其背后隱藏一種心理能量,一股熱情。

想要去做某事,想要去做成某事,這是一股可以為發展提供動力的心理能量。

只有當能量的釋放方式出現了問題,比如太過心急,想要一步千里,能量的釋放通道與現實事物的基本發展規律相背,這種能量無法得到良好的釋放,就會堆積成一種被稱為浮躁的心理狀態。

當你擁有這股能量并急于釋放的時候你會感到不安,你想“克服”的是這種不安。

倘若你的基本價值觀是“做一件事的最重要的是求的心靈的安寧”,可以選擇禪修等方式——我認為這是一個悖論,一個真正擁有“做一件事的最重要的是求的心靈的安寧”價值觀的人是很難也很少會出現浮躁心態的。因為這類人更看重的是心靈的感覺,而非做成某事。

浮躁的人通常是“想在一天甚至10分鐘內做成自己想做的但需要較長時間實現的事情”,然而這股強大的心理能量受到了現實猛烈的撞擊——因為你想做的那些事情是需要更多的時間,這時你的能量釋放通道受阻,在心里堆積,令你感到不安。這時倘若你首先想到的是“克服不安”就麻煩了。首先,你沒有把握到不安的本質——到底是什么令你不安(不安的本質是能量釋放通道受阻);其次,能量是不能被克服(消除)的,它只能釋放轉換成另一種形式(能量守恒定律大家都知道,心理能量也一樣)。

所以不安無法被“克服”。

我們應當認識到,浮躁不是個不好的東西,它背后隱藏的能量將會使我們有所成就。

我們不是要把它“克服”掉,而是要“調教”它背后的東西。當你察覺到自身的浮躁心態時,認清浮躁背后的心理能量究竟是什么——你究竟想做成哪些事,然后為這些事情的實現找到符合現實(接地氣)的方式,讓你的心理能量井然有序的釋放,你一定會感到充實,并在步步實現目標的節骨眼上擁有幸福感。

所謂找到接地氣的釋放方式,我認為最基本的一條就是要進行張弛有度的時間管理,同時提高效率,竭盡全力實現自己的目標。同時,你必須認識到,每個人的時間精力都有限,對于自己的目標進行優先順位排序和取舍是十分必要的。當然,這些都需要你“做功”,而浮躁就是這些能量的來源。

小伙伴們,好好調教調教自己的浮躁心態吧!

展開閱讀全文

74 人贊11 條評論收藏

知乎用戶

知乎用戶

有過浮躁的體驗,后來找到一個不錯的辦法。

浮躁其實就是特別想得到,特別想趕快得到,但卻沒想好如何做,也沒有做好踏實付出的準備,于是心里總是急吼吼的,實際卻一直原地踏步。

辦法一(幫你上道):

靜下來深刻的做一個思考,問問自己那些關鍵的問題,比如我想要什么,我現在遇到的困難是什么,我現在處境如何,有哪些機會值得考慮,等等,這些看上去很“虛”的問題,如果想明白了,會讓人踏實不少。

接下來,可以進一步,問自己我該怎樣規劃,該提高哪些能力,以及更具體的,該和誰聊聊,還是該報個學習班,等等,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這樣一來,就形成了一個清晰的路徑,按規劃去做,就是在接近自己的目標,可以有效減少浮躁。

重要ps:

1)這個思考過程絕不輕松,會有反復,會需要大把的時間,我的習慣是在咖啡廳,圖書館等地方安靜地寫東西,一邊整理情緒和思路。也會需要很多資料支持,比如隨時百度一下,或者逛逛知乎,啟發自己。總之這不是輕松就能搞定的。但一旦想通了一點,就會很有幫助。

2)實施過程也絕不輕松,肯定會有各種問題,會感到猶豫,會懷疑自己。然后不得不重新審視之前的想法。但畢竟,你是在考慮人生大事,說的那個一點,你在逐步實現人生目標,哪有那么容易~天將降大任,必先行弗亂其所為,所以做好心理準備。

辦法二(穩定情緒):

累了可以放松放松,別把自己逼的太緊。隨便什么愛好都可以,心里有個數,允許自己休息,不必有罪惡感。

此外關于浮躁情緒分享一個小技巧,可以想象一下現在是二十年后,你回過頭看,發現當時年輕的自己有過那么浮躁的一段日子,你會想說點什么?

我覺得我會告訴自己:沉下心做事,能力自然會提高,資歷自然會積累,扎扎實實長本事是正道,欲速則不達。

以上,共勉。

祝好。

(市場研究行業求職中,希望有前輩多指導:))

————————————————————————————————————

已進入市場調研行業:)

展開閱讀全文

77 人贊3 條評論收藏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剝皮案震驚了整個濱河市,隨后出現的幾起案子,更是在濱河造成了極大的恐慌,老刑警劉巖,帶你破解...
    沈念sama閱讀 227,818評論 6 531
  • 序言:濱河連續發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現場離奇詭異,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過查閱死者的電腦和手機,發現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閱讀 98,185評論 3 414
  • 文/潘曉璐 我一進店門,熙熙樓的掌柜王于貴愁眉苦臉地迎上來,“玉大人,你說我怎么就攤上這事。” “怎么了?”我有些...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175,656評論 0 373
  • 文/不壞的土叔 我叫張陵,是天一觀的道長。 經常有香客問我,道長,這世上最難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62,647評論 1 309
  • 正文 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辦了婚禮,結果婚禮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還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們只是感情好,可當我...
    茶點故事閱讀 71,446評論 6 40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開白布。 她就那樣靜靜地躺著,像睡著了一般。 火紅的嫁衣襯著肌膚如雪。 梳的紋絲不亂的頭發上,一...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54,951評論 1 321
  • 那天,我揣著相機與錄音,去河邊找鬼。 笑死,一個胖子當著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內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決...
    沈念sama閱讀 43,041評論 3 440
  • 文/蒼蘭香墨 我猛地睜開眼,長吁一口氣:“原來是場噩夢啊……” “哼!你這毒婦竟也來了?” 一聲冷哼從身側響起,我...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42,189評論 0 287
  • 序言:老撾萬榮一對情侶失蹤,失蹤者是張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劉穎,沒想到半個月后,有當地人在樹林里發現了一具尸體,經...
    沈念sama閱讀 48,718評論 1 333
  • 正文 獨居荒郊野嶺守林人離奇死亡,尸身上長有42處帶血的膿包…… 初始之章·張勛 以下內容為張勛視角 年9月15日...
    茶點故事閱讀 40,602評論 3 354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戀三年,在試婚紗的時候發現自己被綠了。 大學時的朋友給我發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飯的照片。...
    茶點故事閱讀 42,800評論 1 369
  • 序言:一個原本活蹦亂跳的男人離奇死亡,死狀恐怖,靈堂內的尸體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詐尸還是另有隱情,我是刑警寧澤,帶...
    沈念sama閱讀 38,316評論 5 358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島的核電站,受9級特大地震影響,放射性物質發生泄漏。R本人自食惡果不足惜,卻給世界環境...
    茶點故事閱讀 44,045評論 3 34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處隱蔽的房頂上張望。 院中可真熱鬧,春花似錦、人聲如沸。這莊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4,419評論 0 26
  • 文/蒼蘭香墨 我抬頭看了看天上的太陽。三九已至,卻和暖如春,著一層夾襖步出監牢的瞬間,已是汗流浹背。 一陣腳步聲響...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5,671評論 1 281
  • 我被黑心中介騙來泰國打工, 沒想到剛下飛機就差點兒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東北人。 一個月前我還...
    沈念sama閱讀 51,420評論 3 390
  • 正文 我出身青樓,卻偏偏與公主長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敵國和親。 傳聞我的和親對象是個殘疾皇子,可洞房花燭夜當晚...
    茶點故事閱讀 47,755評論 2 371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今日新得2017.05.09 1、2016年12月01日,霧霾攔江 《改變你思維的最好故事》 一個小故事引入:赤道...
    Pheeb閱讀 478評論 0 2
  • 塔羅版的占卜還是很準的。四五月間的生活確實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好像剛剛從一個碩大的布滿陽光的花園又回到這個陰森...
    卓白衣閱讀 194評論 0 1
  • 我夢見自己正和墓碣對立,那墓碣看起來像是新筑成的,然而做工卻極不負責任,像是草草做完了事的。前面立著一塊墓碑,也是...
    the_loner閱讀 249評論 0 0
  • 大學室友有六個人,三個一直在北京,有一個由于分公司的原因斷斷續續在北京,所以我們大局小聚是經常的事情。 昨天晚上由...
    迷至自信閱讀 301評論 2 1
  • 最近在新江灣城這里尋覓到了一個可以室內練習滑雪的好地方。終于不必等著雪季在抓著兩三天的時間開始練習了。真心期待下個...
    漂無定所閱讀 762評論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