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
刺繡五紋添弱線,吹葭六管動飛灰。
岸容待臘將舒柳,山意沖寒欲放梅。
云物不殊鄉國異,教兒且覆掌中杯。
冬至將臨,不知各位會否想起詩圣杜甫的《小至》,一首《小至》描繪了冬天將盡而春天將至的景象,詩人的滿心歡喜溢于言表。自古,冬至對中國人來說都是重大的節日,代表著陰陽交割。那么,作為廣東人,廣東的冬至文化你都知道嗎?
“冬至大過年”相信很多廣東人都曾經聽過這句諺語,但是為何冬至居然比農歷新年還大呢?原來是和古時候人們耕種勞作的習慣有關的。
以前,即使在新年,依然是農耕季節,農民要下田耕種,但是冬至卻不用,所以就有了“冬至大過年”的說法。而且冬至代表著陰陽交割,在古人心中是一個重要時刻。因而冬節的習俗在我國許多地方一直延續下來。人們重視冬至并不只是口頭說說而已,即便是三年經濟困難時期,這天家家都要買肉來吃,可見重視程度之深。
廣州人的冬至,相當于一個團圓節。在這一天,一家人會歡聚在一起做湯圓、殺雞宰鵝,享受一頓豐盛的大餐。有趣的是,愛養生的廣州人還有“冬至蘿卜夏至姜,適時進食無病痛”的說法,不愧是吃貨。
東莞道滘人的冬至習俗尤為隆重,人們會一早酬神并向神祗叩頭美言幾句,以保佑一年到頭闔家四季平安。
出嫁的女兒,則要一大早帶上冬團、豬肉、肥雞、大桔、餅干、糖果等食品回到娘家,以感謝父母養育之恩,此謂“拜冬”。而父母會將女兒帶來的食品分好裝袋派發給親朋好友,分享喜慶。隨后,當然少不了一頓豐盛的冬至宴。此外,東莞還有吃冬團、煲紫薯糖水、做蘿卜粄吃燜鵝的習俗。
潮汕人的冬至習俗很有趣,除了吃冬至圓外(一般以紅糖煮制),還要在家宅的門、窗、桌、櫥、梯、床等顯眼處粘附兩粒冬節圓,甚至漁家的船首,農戶耕牛的牛角,果農種植的果樹也不例外,以此祈求闔家平安。
此外,潮汕地區漢族民諺有云:“冬節大如年”、“冬節沒返沒祖宗”。意思是外出的人,到冬至這一天無論如何要趕回家敬拜祖宗,否則就是沒有祖家觀念。
在粵東客家地區梅州,這一天,釀造娘酒是最重要的習俗之一。這習俗已傳承上千年,至今仍盛行不衰。冬至當天一大早,在梅縣梅西鎮,村子的房前屋后青煙裊裊,許多村民都在家中忙著釀造客家娘酒。客家人認為,冬至時的水味最醇,用它釀的酒可久藏不壞,回甜生津。
湛江吳川會在冬至日吃姜飯。姜飯是畬族的風味小吃,部分畬族群眾于春耕時有吃姜飯習慣。姜飯具有味辣、香的特點,有消除疲勞作用。
不管什么樣的習俗,背后都是廣東人民對未來美好生活的祈求,都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體現。在日益現代化的今天,我們更加應該小心呵護這些傳統文化,將它們一代一代地延續下去……
我是陳年芝麻醬JC
我致力于用新的視角
將傳統故事和匠人精神傳遞給你
愿你也會沉醉于此
匠人巷
4.西服與旗袍,在他的裁剪下妖冶魅人。讓人沉淪于夜上海!| 許師傅
…
返回,點擊菜單欄回顧更多情懷與匠心。
歡迎匠人自主投稿或提交信息安排采訪
郵箱:sesamesoy@qq.com
QQ:3414477908
圖片:網絡
編輯排版:陳年芝麻醬JC
閱讀原文:http://mp.weixin.qq.com/s?timestamp=1513937050&src=3&ver=1&signature=jigkV2ArUqRLVyWwQ8fjEKhsVE761GMklWPUbrKDF3Rrx2T99noJwfZxu81hjA5Qs0BjRWzmne*kSCKTuv7VWe86iQBgqkXuoe1T*9eQpdtX4rRLrHQYKkQoQif8YZj4ob1sq1nr4QP5wopbpjsNodV-CiT9QOw9p5KU9ysQmIc=&devicetype=Windows-QQBrowser&version=61030004&pass_ticket=qMx7ntinAtmqhVn+C23mCuwc9ZRyUp20kIusGgbFLi0=&uin=MTc1MDA1NjU1&ascene=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