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性格的劣根性,絕大多數人都會說是惡劣的環境造就的,甚至有人認為是原生家庭。
其實不然。
成長環境和原生家庭都只是外在因素,對一個人的性格只是造成影響,可能是好的,可能是壞的,而這個影響是好是壞的決定因素是你自己,也就是說造成性格的劣根性的罪魁禍首就是你自己,環境不背鍋。
托父母堅固的背景關系,朋友娜娜大學畢業后,就順順利利去了國企工作,過上了舒適愜意的朝九晚五的生活,每天都可以享受大把悠閑時光,她經常和她同事們閑聊,或者網上購物,追劇。
同事麗麗是和她一樣,大學里虛度,沒有過硬的本領,只能通過父母的關系來工作,他們同一天來報道上班,自然而然走得很近,而且他們有著共同的偶像-周杰倫,以至于一見面熟絡起來就無話不談,有一種相見恨晚的感覺,還打算以后一起去看周杰倫的演唱會,在無聊的周末,他們經常約著吃飯、看電影、逛街、聊天、一起追劇來消耗時光,朋友圈里的美人、美食、美景真是讓人羨慕的很啊。
這樣的日子過多了,也就沒什么特別的感覺了,偶爾娜娜還會和我抱怨日子過得索然無味,甚至羨慕我這忙得跟狗似的生活,我總說她站著不喊腰疼,后來她依舊和我吐槽自己過上了老年式的生活,從她的抱怨我聽出了異樣,好友麗麗好像特別忙,周末都不出來活動了,一起追的韓劇也不咋看了,把娜娜都晾在了一旁,因為工作原因,我也沒有大把時光陪她。
在今年夏天,從娜娜口中我得知她的好友麗麗開春就辭職了,去了一家媒體公司做媒體視覺設計,現在已經在團隊里干出了不錯的成績,她的目標是和自己的偶像走得更近,娜娜一邊夸贊麗麗完美轉行,一邊抱怨自己生活平淡如水,麗麗多么有志向有理想,性格堅定勇敢,自己卻毫無勇氣逃離這個舒適區。
同樣過著舒服悠閑的日子,在日子的開始,都是以同樣的方式去度過,相信麗麗和娜娜一樣,都感受了日子的空虛,毫無追求,可是麗麗勇敢的做出了改變,娜娜一邊妥協一邊吐槽,這是什么原因呢?
對待同一件事情,兩人以截然不同的態度方式去對待,這是個人性格決定的,而性格是自己決定的,舒適安逸的環境讓娜娜越來越懦弱,消耗著熱情,而讓麗麗重新找回自己,為夢想奮斗。
最近在看《明朝那些事兒》,那些亂世英雄豪杰真的很讓人心生敬畏和佩服。
在元末明初時期,百姓們生活在水生火熱之中,正是印證了那句“興,百姓苦;亡,百姓苦”。在元朝走近終結這段歷史中,朱元璋、陳友諒這兩人讓我印象最是深刻。
朱元璋,地地道道的農民的兒子,他原本應該是子承父業,在封建社會,給地主賣苦力討口飯吃的人。他以農民的身份出生,卻以九五至尊的身份離開。
末落的元朝,百姓注定是流離失所、生活悲苦,朱元璋也不例外。在鬧饑荒時期,父母親人在半月內相繼餓死,死了連埋葬的一方土地也沒有,朱元璋去求地主,這個地主就是父母賣力一輩子的老板,可他冷漠的拒絕了。為了吃口飯,朱元璋去了寺廟當和尚,當和尚還是要受他人白眼,自從他去了寺廟,所有苦力活都是他干,卻睡不好吃不好,出去討飯,被規定只能去貧窮的區域。
被人唾棄、鄙視,朱元璋內心沒有因此變得邪惡、陰毒,而是將心靈這個脆弱的地方變得愈發強大,心的強大,才是真正的強大,金錢、權利都是無法匹敵的。所以就算去貧困區域討飯,他都只是當作是游歷。
而與之相反的一代梟雄就是陳友諒了,何許人也?他是漁民的兒子,從小在船上長大,一輩子是生活在漁船上的,這種漁民在當時是很沒有身份地位的,被人瞧不起,陳友諒就是在這種環境中長大。
他越是成長,越是討厭周圍的人,那些瞧不起他的人,惡語攻擊他的人,他發奮讀書,想要過得體面一些,讓那些人閉嘴,考上了公務員,別人依舊瞧不起他,罵他骨子里散發著惡心的魚腥味,他的內心在別人異樣的眼光中變質,在別人的毒罵中變得邪惡,他開始相信唯有權利才能征服一切,擁有了權利就能清除那些看不起他的人,他學會了斬草除根,無毒不丈夫,并做到了極致,內心邪惡陰毒,自私自利,這也是他最后敗給朱元璋的致命因素。
在貧窮、被人唾棄、被人欺負的環境中,朱元璋的內心越挫越勇,對人對事都懷著仁義之心和感恩之心,然而陳友諒確實心狠手辣,疑心重,寧可負天下人,也絕不許被天下人負,毫無寬容仁義之心,正是他性格上的缺陷,導致他在爭奪天下時,身邊的人離心離德,一盤散沙,大敗給朱元璋。
環境影響著我們的性格,一步一步促成性格的發展,可環境并不是促成性格劣質的重要因素,性格、處事方式或者態度都是由自己決定的,是由自己的見識、眼界、智慧所決定的。
不是所有在不幸的環境中長大的人,性格孤僻,甚至陰暗的,貧困家庭里會有堅強陽光的孩子,單親家庭會有內心充滿愛的孩子,幸福的家庭也有溫室花朵。
同樣的環境,不一樣的你我他。
不要只埋怨自己成長環境的弊端性,而是要理性的分析,努力去改變自己,環境不為你性格的劣根性負責,自己要對自己負責,開拓視野,增長見識,用自己的智慧讓自己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