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這兩本《小說課》看得非常快,基本上就是一個下午一本,當然還可以更快。但是看的速度快并不代表書的內容很快餐。全完不是,書的內容很流暢,看得很爽,才會看得快。
這樣看來書的內容已經折磨到我了,折磨得我想盡快看完,一睹為快,折磨得我看了一個講故事的技巧就迫切想看下一個技巧,在這里,對于我這個讀者來說折磨除了是一種好奇心之外,也是一種閱讀快感。
折磨是一種拍案叫絕。
那是什么折磨了我,確切的說是小說課這本書中關于講故事的一個又一個技巧。
小說課里的每一個技巧仿佛就是一個武功秘籍,作者用了將近65篇小說名作來告訴我們讀者:這些名作是怎么用這些秘籍的,怎么把讀者折磨得死去活來。
ok,你或許也在擔心:我很多小說沒看過,這些秘籍可能理解不到位啊。這個你完全不用擔心,在一個技巧講述中,你都可以聽到一個完整的故事。也就是說我這兩天聽了將近65個各迥然不同、精彩絕倫的故事(故事梗概正在吐血整理中)。
2、
但是有一件事情我是很清楚的:看了這本書,就是把技巧練到滾瓜爛熟,也達不到作者所說的那種折磨讀者的境界。
因為想要用這些技巧折磨讀者之前,必先要折磨自己。
里面六十來篇小說的作者無不先進行了長期的自我折磨,不可能一下筆就可以寫出石破天驚的作品,也是經歷了長久的磨練,我完全可以想象這樣一個畫面:一個作者坐在自己的房間里,對于一個故事,斟酌再三,寫幾行改幾行,或是刪去幾行。一個故事那怕成型,也是一個新的修改的開始。還有一些故事在剛剛創作的時候,是不被認可的,作者還要忍受不被理解的折磨。
那其實唯有這般反復打磨,到了讀者手里,我們才會拍案叫絕。
包絡本書作者許榮哲先生,這兩本書一本是應該是教學案例集,另外一本是演講集,寫得行云流水,簡練至極。我想這也是反復折磨自己的結果,一個小說課的教學講稿(教學設計),一稿肯定不行,必然是在反復上課,反復修改正中臻于完美。
說到教學設計,我有一定發言,剛開始工作那會,要上一節公開課,這節公開課是自己的第一次公開課,我清楚記得上課內容是有關平均數的,我們知道老師要上一節公開課,必須要磨課,以求在公開課時有最好的表現。但是你知道嗎,就是一節普普通通的公開課,光是磨課就磨了11遍,一共12個班級,剩下一個自己的班級,教學設計改了不知道多少遍,反正記不清了,已經不能用幾易其稿形容了。磨到后面,做夢都夢到自己在上課。
這樣的磨課到最后也就是只求到正式公開課了,可以折磨到在場的老師,“小伙上課不錯啊”。
所以看到的這本書,還有那些故事,不,應該是所有被碼出來的字,幾乎都是折磨自己的結果。沒有什么好的故事的技巧,只是作者反復的堅持寫而已。
3、
雖然我剛才一直說折磨自己,感覺很痛苦的樣子,但是對于創作者來說,折磨到一定程度,那是一種愉快的折磨自己,不折磨還不行呢。
就在我剛剛寫這篇讀后感的時候,我愛人就在旁邊跟我說,你是不是每天必須寫,不寫會難受啊,我說是的,身體細胞已經植入寫作的這個動作,每天某個時刻都會被喚醒,其實一開始沒有養成寫作習慣之前,那叫一個折磨,寫不出來啊,但是漸漸我發現了寫作的樂趣,它幫助我整理思路,抒發情感,記錄感動,我深陷寫作的快樂之中。此時的折磨就是愉快的折磨了。
但是如果說,我這般堅持寫作,是想要成為一個作家,成為一個斜杠青年,用興趣養活自己,汲汲于功利,那寫作同樣是一種痛苦的折磨。
4、
最后想起霸王別姬中的一句經典臺詞。
這句臺詞到現在我還記得很清楚,電影中一次小豆子與小賴子外出看戲,京劇名角在臺上表演,下面是萬人空巷的場景,看著此場景,小賴子就感嘆啊“他們怎么成的角兒啊,得挨多少打啊,我什么時候能成角兒啊”,當然最后我們知道小賴子上吊自殺了,害怕師傅的毒打,更是恐懼于這成名角路上想想就怕的折磨,那種小賴子想想就不能承受的折磨。小豆子承受下來,后來成了名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