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看到了調研方法論這章,發現之前的調研全是錯的!
?比如做的問卷調查:
1.你是怎么知道我們品牌的?
2.你信不信我們的品牌?
3.你覺得這個價格合理嗎/貴不貴?
?沒什么意義!因為50%都是朋友介紹。對于一個陌生的品牌,不會有人愿意說信!價格合不合理,結果基本上全是偏貴。
?當在問第一個問題時,有一個更重要的問題被忽略了“你朋友他怎么跟你說的”傳播不是僅僅是我們去傳播,很多是消費者去幫我們傳播。那么這個他朋友說的“原話”,可能就是一個很好的廣告口號。
?調研是要找參考,找啟發,關鍵是了解消費者的故事,故事里有時間、地點、過程、情緒。這個調研要有現場的“語境”,比如觀察消費者如何購買一個牙膏,他可能拿起來一個牌子的看了看,放下,再拿起來另一個,再放下,最后選中后,又重新調回頭來換了另一個。這個過程中每個動作都是有心理活動。然而你采訪一下這個消費者,問他做每一個動作時,當時怎么想的。這樣訪問幾個人,就會很清楚,創意都在這!因為全國消費者差不多,除非極具地方特色的產品(消費者的行為是調研的關鍵)。
?一個行業,從它過去到今天,都是一代人一代人的智慧、經驗、教訓,先了解這個行業的歷史。行業的歷史智慧就夠你用的了。喬布斯說:“聰明的藝術家模仿,偉大的藝術家偷竊”奧格威說:“搜尋全世界把最好的創意偷來”。根據自身的情況,再改善成適合自己的。
?最后要注意,創意好不好,那是決策者的責任,怎么能讓消費者決定!我們總誤以為消費者認同的創意才是好創意,其實不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