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最好和最壞的時代”
這是一個善待平凡的時代,但“焦慮”“安全感”也頻繁出現在視野中,不斷有人說,這是這個時代的美好和詬病,我信了。
所以,我不停奔跑。
1
微信里躺著怎么都回不完的消息,是前天關于理財的分享還沒有爬樓聽,昨天區塊鏈知識還沒看,今天寫作社群的作業還沒有完成,公司的任務還沒有報告......還有很多的很多,這一個個紅點告訴我“我多充實”,同時心底冉冉升起的是我的焦慮,我在與時間為敵。
我一次次告訴爸媽“不好意思,太忙了,過幾天聯系哦”,我告訴朋友“改天約呀,太忙了”,期間眾多的消息發來,開頭不外乎是“在嗎,你怎么還沒有給我發......”“你怎么這么忙呀....”,我成了一個他們看不透的忙人。
我看到滿世界充斥的是這個秒速更新的時代,稍不留神,便被甩的無影無蹤,所以我以八爪魚的姿勢,死死地抓住可以觸碰到的每一塊,盡管我不知道它是什么?
2
我白天工作很忙,可是我還是報了很多的班,它們是英語班、演講班、寫作班、講書班.....我不想成為那個被丟下的人,所以我總是“按部就班”,打著該打的卡,做著約定的事。
是的,我漲了很多“見識”,我比我身邊的人更早的知道了各種趨勢,我眼看著我身邊的同修們走向財富自由,成為身價不止千萬的大咖。
同樣是的,我是個旁觀者,所以在羨慕下,滋生一種聲音,是焦慮和害怕,它越來越大。
所以在聽張泉靈,這個我很喜歡的女性演講時,我被“這個世界拋棄了你,連一句再見都不會給”給吸引了,說的好,說的真好。
是她的語言讓我好久以來不可言說的恐懼以這么鮮活的姿勢站在我的面前。
帶著這樣的恐懼,我考取很多證,我有了心理咨詢師、教師、保險師資格以及很多我一時也說不出名字的證,我以為擁有了就可以安心,然而我沒有。
我一次次的折騰著,我想要縱身一躍,成為那個人,那個我也說不清楚的人,最后,我成了各個行業和領域都踩一下的人。
3
于是,一個自我介紹需要寫很久,看起來,我好豐富,可是總有人問我;“欸,你是干什么的來著.....”,我一遍又一遍的重復著:“哦,那不是我,我學過,我做過,我身邊有這樣的人.....”。
我看著自己的圈子里,有人干脆的說,我是一個自媒體人,是特約撰稿人,我負責某某項目,目前有幾百萬粉絲,到我時,我不知道我要說我是誰,我流利的背出那些重復了多次的話。
就這樣,成也蕭何敗蕭何,那一次次的涉足沒有讓我成為誰,也絲毫沒有讓我因此而安心,相反,我更加焦慮。
人生最怕不過“我到底是誰”
“知道很多道理,更過不好此生”在此刻終于有所明白,就好比一個人走在一個樹杈般的路上,向左還是向右,又或者是向前?總有好幾個聲音在腦海中周旋。
走了好久,跌了多次,我才知道,讓我毫無亮點的不是這個世界,是我對這個世界的方式,我想要和它賽跑,就這樣,不自量力的去選了一個看不到盡頭的路。
這個“我”,和你像嗎?或許這就是你,其實這也是她。
我的身邊有這樣兩個朋友,畢業同一所學校,是一個連三流都難以歸入的學校,帶著并不精深的學前教育專業找到了一份早教機構老師的工作。
小磊喜歡畫畫,平時會參加些繪畫社群,也報了幾個類似課程,她好幾次主動請纓為機構做墻繪,設計宣傳封面。小林是一個很積極向上的人,她當過奧運會分會場的志愿者,經常參加社會上的活動。她就是上文說的那種忙人,游走在一個又一個的課程里。
轉眼3年過去了,兩個人先后離開這個機構,小磊開了自己的早教機構,并成立畫室,平時也會接一些外面的繪畫課程及墻繪的工作,1年半的時間,月收入差不多2萬左右,每天看著霸屏的是她充實的工作。
小林去了南方,拿著固定的收入,翻看她的朋友圈,偶爾抱怨一下生活,偶爾雞湯一下,大概6000左右的工資,她說“想干的好多,但是覺得時間不夠用”,聽完她這樣說,我忍不住回了一句“親愛的,你需要做減法,我也一樣”。
我們從中能看出些什么嗎?小林是朋友眼里聰明的人,她一直在完善自己,就是通過補短板,成為一個通才,而小磊是那種“愚笨”的行動者,抓著自己的興趣發揮到極致。小林,這就是這個時代的我們,如饑似渴的外求,因為什么都是,所以別人記不起我們是誰,我們也不知道說哪一個自己最好,所以我們就什么都不是了。
得于此而失于此
1
像上面的我們那樣不停去學習各種知識,游走于各個社群,生怕被時代拋棄的樣子,在管理心理學中叫做“木桶原理”即“短板效應”,它的焦點是“短板”,所以我們就去補自己的短板,好像知道的越多,才能參與這個世界。
所以羅胖說“我們只有不停奔跑,才能停在原地”時,再一次拉響眾多人奔跑的號角。
但其實,是我們的斷章取義。
“短板效應”來自管理心理學,因此適用于組織,而我們卻把自己當成了一個組織去經營,四分五裂的認知和感覺摔出一地的尷尬。
羅胖的奔跑是朝向對的地方,而我們模仿來的奔跑更像是跟風,給那些目標明確的人陪跑,然后甩下來再次告訴這個世界,都是你殘酷無比,讓人焦慮和不安。
2
其實我們可以像小磊那樣,找到自己在人群中差異優勢,也就是我們要說的是“新木桶原理”,即“長板效應”,它告訴我們將自己的優勢發展到極致,那就是核心競爭力。
核心競爭力有興趣愛好、有特長,這些東西反饋給我們的除了物質的豐富,還有內心的充盈,這就是我們苦苦尋找的“安全感”,就是內心那份踏實、滿足的感覺。
語言可以騙人,行為可以騙人,心不會,你難受就是難受,就是翻來覆去的徹夜難眠,你可以告訴別人你不是,你無法說服自己,你安來無恙。
我們那么努力,哪里有錯,不過想要認真的生活,時代如此寬容,它又有哪里有錯呢?很多時候明明自己喜歡畫畫,卻學著別人那樣去唱歌,所以反饋給我們的樣子是一個笨拙的歌者,價值感被否定,內心就開始難過,然后那個聲音再次響起“為什么他行,我不行”,所以又一次焦慮,進入不斷外求的惡性循環,而其實誰都沒錯,你不過就是不擅長。
時代的車輪滾滾而來,但它碾壓的是那些沒有方向的人,只要跟隨內心去看見自己的獨特,即那個長板,很多時候它是個附加的技能,只要持續的完善,就會讓你成為“最會演講的老師”、“最會寫文的全職媽媽”。
這時代成功的機會很多,但成功的機率卻很小,而這個小小的機率一次又一次的告訴我們:
①我們需要做減法。那些吃力的事情最多不要超過一件,給自己一個時限,如果達不到自己想要的結果,那么果斷放棄,時間是最是昂貴。
②選擇大于努力。決定做一個事前,給自己規劃一個最好的結果,然后慢慢倒推,看看這一刻自己需要怎么做,如果自力不成,那么就放下,每一次選擇,都要靜下心來總結自己想要什么、又有什么,找那些自己喜歡的,努力一下就可以好一點的事情。
③忠于內心的自己。多問問自己的感受,如果力不從心,就放慢一下腳步去完善自己。每一次心情有波瀾時,找一個感受性的詞,越具體越好,然后去思考自己想要的樣子是什么樣,慢慢的就會有思路,如果還是不能,那這件事就值得反思是不是走錯了方向。
看見自己,才能看見這個世界,愿:因為是你,才什么都是。
-end-
圖片來自:張小螢
愿我們的相遇帶著溫度,一起感受來自心的力量。感謝你的閱讀,我是微奢一顆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