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步太白山記

文丨秦淮君

“當夕陽的余暉抹紅整片山脊,你會感激自己之前做出的決定——登頂,徒步太白之巔。”——秦淮君

徒步時間:2014.6.5 - 6.6,歷時2天

徒步人員:秦淮君&東子

題記:《秦川》,是我大學時代歷史地理課上的一篇作業,寫的是對自己出生地——陜西的贊歌。可是,加起來也不到三年的陜西生活經歷,使得這篇文章顯得生澀、虛空。畢業后,又來到這片生育我的土地,雖然只有一年半,卻讓心中秦川二字更為具象,有血有肉了。再寫關于陜西河山的文章,再不敢妄冠《秦川》之名,這二字太恢弘,太厚重,寫不起。既是踏上陜西秦地之龍脈,僅二日徒步爬山而已,姑且名作《徒步太白山記》,好記,輕快,言簡意賅。

第一章 · 巍巍秦嶺,悠悠太白

太白山景區門口留影

嶺,我也是進了幾次的。從最開始接觸騎車時冒然蹬車210國道,兩次鎩羽而歸;到14年四五月之交隨友騎車沿108國道翻越秦嶺,真正深入秦嶺也就這么幾回。其他如到各個峪口踏青踩水,姑且不計。

不同于我的第二故鄉——安徽,與靈秀的黃山相比,陜西的山,大氣、磅礴,既有北方山脈的豪邁,又有南方山川的靈氣。其實這也不奇怪,陜西的脊梁山系——秦嶺,不僅是陜西南北的分界,更是中國南北分界線的西端起點。

沿關中平原,無論從西到東,還是從東到西,南方都綿延著一條高聳的山脈:秦嶺。關中平原海拔約500米,而秦嶺平均海拔超2000米,也就是說平地上突然聳立起一串1500多米高的山脈,蔚為壯觀。

當然,有看客說西北的天山、喀喇昆侖,或者西南的橫斷山脈豈不更為壯美?咱就拿中東部內地來說,秦嶺的海拔以及絕對落差還是可觀的。而且,秦嶺西脈的太白山——也就是我們這次徒步的地方,堪稱中國內地第一高峰,其山頂的淡水湖泊——大爺海,也堪稱中國內地第一高海拔湖泊。也就是說,就在我國地形的第二階梯和第三階梯而論,秦嶺和其內的太白山首屈一指。

如此“第一”,豈有不去之理?

太白山路線圖,注意下面是北,上面是南

其實徒步和穿越對我來說是比較新鮮的名詞,也是到了陜西后才聽說。

記得還在報社監控新聞時,總能在電視里看到什么鰲太穿越、徒步太白山一類的新聞,其中不乏經驗不足者遇難山林。而且,在父輩看來,太白山是塊禁地:二十多年前咸陽一隊登山愛好者進入太白山,僅一人活著出來……

太白山,神秘,又令人向往……你到底是什么樣子?想去看你,又苦于沒有假期和伙伴,難道會生生錯過,老死不相往來?

恰逢6月初,我的死黨東子畢業,要來一場不得不走的旅行。作為死黨,能有不陪的道理?可是,東子的成都計劃成本過高,秦淮君作為屌絲中的蜘蛛絲,實在掏不起經費,不得不一壓再壓——反正也是玩,干脆就在省內,就去秦嶺,就去太白山算了。

主意拿定,留一天時間制作攻略。東子、秦淮君遂上網收集資料,到底有哪些進山路線,哪些景點可以游覽,需要攜帶哪些裝備等等。

不查不知道,一查嚇一跳,原來登山的前輩們早已總結出十二三條穿越路線,動輒五六天才能走完,其中不乏鰲太穿越和類似的穿越路線。下山后我去西工大圖書館閱讀時,看到一本關于中國科學探索的期刊,其中將鰲太穿越列作內地最經典、最危險穿越路線之一,可見太白山徒步之美、之險、之不可不去。當然,我們是徒步界的菜鳥渣渣,當時并無穿越計劃,更別提鰲太了。

經推敲,最終確定原路折返的徒步路線,即湯峪——(搭乘中巴)——下板寺——(纜車)——索道上站——(徒步)——上板寺——(徒步)——天圓地方——(徒步)——小文公廟——(徒步)——大文公廟——(徒步)——大爺海(住宿),然后按照此路線原路折返。

曬曬景區門票

第二章 · 盤山旋上,雄心尤壯

搭乘巴士上山,沿途下車拍照留念(秦淮君近照)

6月5日,我和東子早早抵達西安火車站東廣場,搭乘去往湯峪的旅游巴士。那里是西安市開往關中各旅游景點巴士的集合地,去往兵馬俑、法門寺等景區的巴士都有。本來我們打算搭乘的是所謂的游2(單程票價僅需22元),但抵達廣場后并未尋到游2蹤跡,故搭乘另一輛西去的旅游巴士(單程票價35元)。巴士8點出發,中午11點出頭就到了太白山腳下的湯峪縣,近的很。

因為太白山旅游開發已經比較成熟,山下的湯峪已經發展成規模可觀的旅游城鎮。論大小和氣派程度,光太白山風景區的接待大樓就跟大學趨之若鶩的巨型體育場有的一拼。

不過,我們也顧不得這些,徑直走進大廳,拿借來的學生證很快買好進山的往返中巴車票和風景區門票(學生證可以給半價,而且售票和檢票員也不會非常仔細地查驗照片,非把你識破不可,總之,我們順利進山)。

中巴開始盤著山路上升,東子進山次數少,對山邊的景色饒有興致。我由于暈車(且忘帶暈車藥),以及進山很多次的緣故,對路邊的景色并無太多好奇。總之,我們還穿著山下的行裝,隨著巴士慢慢上。

中巴會在一個景點停車,讓全車人轉乘更小的上山中巴車。我們在第一和第二個景點也乖乖地下車,隨便拍了幾張。但到了后來,面對千篇一律的青山碧水,也沒了興致,還是坐在車里一路直上(關鍵登山包太重,抬上抬下的很累人)。

九曲十八彎的盤山公路

隨著海拔的上升,路邊的闊葉林逐漸為高山針葉林取代,樹木之間厚厚的草甸,除了野草,也有堆積厚重的松針。看來,我們的海拔已經到達2000米以上,是寒區針葉林的天下了。

這兒的盤山路,多是急彎,中巴轉彎時可以聽到明顯有車輪剮蹭的聲音。但是,現在的車輛技術過硬,再者景區路線,安全系數更高,倒也沒什么可怕。畢竟和當年走九寨溝山路比起來,這條路沒什么稀罕。

九曲十八彎,可算抵達了下板寺的索道下站。下了車,立刻感覺到氣溫的變化——涼爽。氣溫與海拔的關系是,每升高1000米的海拔,氣溫將下降6度。也就是說,這里的氣溫要比山下至少低12度。但是從我們的體表感受來看,應該不止這個降幅——畢竟山區濕氣重、風速快,可能會帶來比理論上更低的溫度。

不過,我們的準備也是很充分的:手套、抓絨帽、沖鋒衣、登山鞋、抓絨衣等都有攜帶,換上即可。

換好衣服后,與同車的一群叔叔阿姨話別,匆匆上了臺階,往纜車趕。這個臺階可能相當于連上五六層樓,但我們體力充沛,背著登山包一路小跑著上去也沒事。買了纜車票,直接上到索道上站,即快到板寺新村的位置。從這開始,將全程徒步爬坡。

小樣兒,一座小山而已,山路不過10公里出頭,還能難倒誰?走著…

胡吃海塞,準備上山

第三章 · 樹木稀疏,東子高反


進了山門,就是無盡的爬山了

們開始登山的位置,海拔剛剛達到3000米,剛夠高海拔的及格線。這里,也是高山樹木最后的防線。與山下蔥郁的深山老樹相比,這兒的松林明顯矮了一截,而且松枝也不那么張牙舞爪,而是有點內斂地內附。

不是樹木不想往大往高了長,因為空氣的稀薄、土壤層營養的缺乏、山脊線上強勁的風力,無論是草還是樹都要盡可能附著在巖壁上。在這里,“樹大招風”算是用對地方了。

從索道上站到天圓地方的路線,幾乎全為坡度極陡的木質棧道構成,而且絕大多數棧道沒有護欄。也就是說,你要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大樓上爬樓梯,而且還沒東西可扶。

樓梯有,護欄是沒有的

大家知道,爬樓梯主要是克服重力,你越重,當然爬起來越吃力。與此同時,作為驅動輪的兩條腿,膝蓋將受到第一輪密集打擊。放在以前還是個大胖子的時候,這段路我肯定已經累趴下了,好在之前幾個月一直跑步和騎車,綜合體質上來了,木質棧道的一路我并沒有怎么樣。可是,初次徒步,且之前運動量欠佳的東子出了問題——在木質棧道上升過程中乏力、氣喘、走不動。這是體力消耗太大,以及高原反應的節奏。這里,已經快接近3400的海拔,出現高原反應屬于正常。

治療高反的紅景天在出發前已經服用,這時候不便再服。我們只好走走停停,一邊口吐臟話一邊慢步前行。時不時從山上走下來三三兩兩或是成隊伍的登山者,他們都是穿著隨意,甚至直接短裙高跟!他們這樣的裝備都能走下來,我們這身半專業的裝備竟然走不上去?人活一口氣,我和東子一鼓作氣走到板寺新村,迎著大霧繼續攀升。

也許就是那么一口氣讓我們硬是干了上去。后來我們知道原來剛才那些游客有一些是坐著索道上去的,并非一路徒步,這也就能解釋高跟鞋也能“平步青云”的疑惑了。

樹木漸漸稀疏,此時海拔已近3400米

我也不清楚坡度到底有多少,也許板寺新村到上板寺的棧道坡度有個45度甚至55度吧,反正這兩個膝蓋算是感覺到吃力——背著三四十斤的大包一直爬樓梯,海拔直上個五六百米,諸位可以試試啥感覺。

隨著旅游告示牌的越來越少,樹木的越來越稀,我們走到了南北分水嶺的石牌處。這里,也許是看到那些穿著隨意的登山客的最后據點了,再往前,游客也變得稀少,裝備也變得專業了。這意味著,真正的徒步環節,馬上就要開始了。

眼前,還是一團濃霧,只能看到山脊,和山脊上的石板路。看不到山谷的風景?沒關系,對有恐高癥的人來說,看不見反倒不害怕了。

中國南北分界碑留影(左為秦淮君,右為東子)

第四章 · 羊腸小道,行在云間

大部分路都是這樣的懸崖小道

剛才的路牌顯示,我們從上板寺到大爺海的距離應為10公里。10公里,對于我們來講,就是一小時的長跑,或是半小時的騎行。但是,在海拔3500左右的山巔,這個10公里,也許要四個,五個,六個小時,甚至更長。

此時,是下午的2點鐘,而當我們抵達大爺海時,已經七點左右。

在南北分水嶺石牌處,我們與一對來自西北農林科技大的情侶組隊。在前往小文公廟的路上,又收編了兩個小妹子。一行六人,三男三女,開始走在貧瘠山脊線的羊腸小道上。

起初,山路還是整塊整塊的石板砌成,雖然矗立在山頂,山風會把你吹得左搖右晃,但畢竟路比較寬,加上行裝較重,人的下盤依然可以穩穩地扎在路上。可是,隨著海拔的繼續增進,我們在濃霧中慢慢走上了右邊靠山,左邊懸崖的羊腸小道。而這種路,將是我們剩下路程中的重頭戲。

我和東子裝備較好,體力也充沛,而且東子的高反也減輕了很多。因此,我和東子輪流當領隊和壓隊,走在隊伍的首尾。我們不是職業登山者,但平時的騎行經驗告訴我們,一個隊伍不能雜亂無序,必須要有一個人在前面引路和破風,也必須有一個人留在隊尾,以防有人掉隊。

這一路,天氣依然陰沉,但大霧已經降到我們腳下幾米甚至十幾米的位置,終于可以看到遠處的山尖,以及山谷中一簇簇碩大的云團。

置身云海

這時候,我們發現身旁和腳下,除了泛黃并沾濕的野草,只有無窮無盡的大石頭,或者說石林了。只有當腳下霧氣散一些的時候,還能看到低海拔山區濃郁翠綠的原始森林。

這一路,并不很累。也許是和東子有責任在身,一路上對其余隊友尤其重視,有人掉隊或者不舒服時一定停下來看看情況。大家的行進速度也不慢,一路勻速前進,只有少數爬坡路段會拉開距離,遇到急彎處還會遇見后隊看不到前隊,前隊看不到后隊的情況。

這段路的的中間站是太白自然保護區,我們抵達該站時巧遇當地的眉縣電視臺做電視節目,我們在一邊湊了湊熱鬧便繼續趕路——一個那么小的山頂小站可擠不下那么多人同時停靠。據該站的告示所敘述,外國人不許再前進,也許是出于國防的考慮?反正我們繼續走。

還是同樣的路,同樣的景,同樣的大霧與遠處山頭的云海,我們走到了這段路的盡頭——大文公廟。

第五章 · 冰川云海,高難上坡

名不副實的第四季冰川遺跡

帝總是公平的,讓我們之前走了那么長一段平路,總算也得吃吃苦頭。從大文公廟開始,將是一個巨大的山頭要爬,之后還有幾個稍遜的山頭要繼續翻。

當我們停在大文公廟休息站時,我們依稀看到濃霧中的山頭頂端有人。當時我還以為這是哪個職業登山者故意找刺激,后來才發現自己多幼稚——這是繼續前進的必經之路,等會出現在山頂的人將是我們自己。

在這里插一句,前面路經小文公廟,現在抵達大文公廟,到底廟在哪里?其實就是休息站旁邊石頭壘起來的一層小平房,里面供奉著神靈。神靈不可褻瀆,我們沒有走進去,就在廟門口照了幾張相,留作紀念。

接下來,便是那座大山包。

爬上山包時的合影,此時二人的體力已大大下降

說實話,背著那么重的登山包,爬這么個山頭實在吃不消——兩條背帶向兩把刀一樣切進我的肩膀里,砍得生疼。想喝東子換個包吧,他也背不動——算了,繼續背吧。

幾乎是手腳并用,十步一歇,可算是一步步爬上山頭。這可苦了隊伍中收編的兩個小妹了,體力不支、裝備粗糙、一雙板鞋、路面濕滑,上山極為艱難。

不過,能爬上來,還能看到山頭林立的類似瑪尼堆一樣的石頭祭祀堆,也值了。更值得紀念的是,正是在這個山頭,我們記錄下云層爬上山頭,并越過山頭的影像。我們在平原看到的云,此時就在我們眼前,像一條潔白的絲帶,劃過露出的每一寸肌膚。

云層爬過山頭

從這個山頭下來,說實話,離當天的目的地——大爺海也沒多少距離了。但是,即便你能看到大爺海的休息站就在眼前,但你死活就是到不了。這讓我回憶起騎行青海湖時,一路下坡即將到達西海鎮的時候,小鎮子就在你的眼前,可是你騎啊騎啊就是到不了。當時看看路牌,距離西海鎮還剩10公里。而我們此時,離大爺海可能只有2公里不到,但足足走了快兩小時。

最后的一段路,不斷的上坡、下坡,而且石頭路面因為霧氣的緣故變得異常濕滑,有時候是泥巴路面,更可能出現打滑的危險(事實證明確實打滑了,而且不止一次)。有時候,石頭路面不平整,甚至是向懸崖方向的凸起,我背著大包重心靠后,不得不往前壓下身子爬著通過。

山上已無樹木,山下郁郁蔥蔥

這時候,我的膝蓋已經快廢了,兩個妹子體力接近透支,東子倒是后來居上一路領隊,那對情侶好像也沒什么情況,情緒飽滿。

在那兒,我們看到了第四季冰川遺跡(實際上就是山頂切削巖層上僅存的一些冰體),也看到了冰川下方其實就是濃郁的原始森林,還看到了遠處山頂那連綿的云海。霧氣終于消散,其實,我們的海拔已經更高,超越了剛才的霧氣層罷了。

以上是東邊(行進方向的左側)的情形,頂多只是驚艷,畢竟一路大霧什么也看不見。再往前走一些,走到一塊東西通透的山口往西看(行進方向的右側),當天最美的景色才剛剛開始。

我們接近大爺海,且能看清通往大爺海休息站的路時,西邊已經開始出現晚霞的征兆,朵狀的山云向我們壓過來,而山谷中的霧氣也順著谷地往上攀升。夾在兩層云之間的,便是藍天,沾染了一絲霞光,微微泛紅。

太白晚霞

旋即,我們走完最后一段下坡路,抵達所謂的大爺海——其實就是一座微型高山湖泊,從湖口能看到幾根潔白的飲水管道將湖水引下山去(我在秦嶺山去已經對這種飲水管道見怪不怪)。網上說太白山是農夫山泉的水源地,水質一定優良。雖然我們存水依然充足,但依然按耐不住對純正山泉水的渴望,直接走到湖邊舀水喝——真是農夫山泉,有點甜!冰爽甘甜,味道好極了,忍不住多喝幾口。

甘甜透涼的山頂泉水

其實,喝水還是次要的,關鍵這個湖泊位于山頂,東邊是山頭阻擋,西邊就是山口開闊地,是個欣賞落日極佳的場地。我們現場拍攝了大爺海湖面上的冰層,拍了拍西邊泛紅的云彩,趕緊進店求宿去了。

大爺海其實就是一個高山水潭,依舊冰封

第六章 · 日薄西山,徹夜難眠

余暉將宿營地旁的山體映得通體金黃

爺海不愧是大爺海,開店的就是大爺,我們根本還不下來價,只得一人70元的價格住進鋼板房。不過我們好歹換來了一瓶免費的開水(一瓶開水收費20元)。由于這里的一切物資都靠背夫從山下背上來,據老板說一斤的成本是兩塊錢,也無怪乎這里物價奇高、洛陽紙貴了。肉菜50塊錢一盤,素材40塊錢一盤。我等屌絲是吃不起的,好在帶了不少補給,六個人互相勻巴勻吧也夠吃了。包括泡菜、烤馕、青稞酒、火腿腸、燒雞什么的。

在板房了也算是稍事休息,趁著夕陽西下,我們趕緊順著山路上山,想走到往南更高的山坡看夕陽。

估摸著下山的時候天已經全黑,一個手電不太夠,待大家開始爬山時,我又回板房取了一個頭燈過來。再走上山路時,其他五人已經不見蹤影,我只好獨自上山。

殘存的夕陽余暉

這一路,除了最底下是平整石頭和泥巴混成的平路,再之后完全是大石頭堆成的路。你只能通過分辨石頭的平坦程度來判斷哪些石頭屬于路面,哪些石頭不是。花了二十來分鐘,好歹是上來了。

這一上來,首先是震撼,這么美的余暉!!

其次,就是郁悶了,只有余暉,夕陽呢?

哎,還是沒趕上夕陽,只好拿手機把余暉拍了一番。正好這里還有一些冰川殘留,和著余暉一起拍了。

在這里,用任何形容詞都顯得無力,還是直接上圖吧。

與夕陽余暉合個影,身旁白色為冰川

余暉漸漸散盡,山里僅剩的光線除了手中的手電,就是鋼板房方向的電燈了。我們慢慢下山,回到鋼板房準備就寢。

板房里是上下鋪,每一個鋪位可以睡兩人,我和小東正好一張床。他出去看了看星空,浩瀚繁星。與城市上空相比,這里才是星空,因為凈空,所以星空——你可以清晰看到北斗七星、北極星和各種叫得上名字叫不上名字的星星。可惜,相機不行,拍夜空就是一團黑,沒有留下影像。

其實,長大后還能看到這么純凈的夜空,也只是來陜西后的這一年半才看到。第一次是騎車翻越秦嶺,在晚上9點多得時候于佛坪縣山中看到;第二次,是在青海湖西岸住宿時所目睹;這是第三次。

艱難地爬上床后,更衣,然后瘋狂地抹藥——膝蓋、肩膀、腰部等等,全都酸脹難受。再互相抹點痱子粉,畢竟背著大包,出了汗全黏在身上,而你又沒法洗澡。

俯瞰大爺海宿營地

晚上10點左右,熄燈了。不是規定非得10點熄燈,而是因為山上的休息站用電全靠自備的發電機,電用完了自動斷電。這也無所謂,反正累了一天早早睡覺也是應該。

可是,偌大一間板房,里面專業的,或是業余的那么多登山者,很少有幾個人能呼呼睡著。除了幾個哥們睡得鼾聲大作,其余的人要么在聊天,要么在輾轉反側——睡不著。

熬啊熬,熬到半夜12點了還是睡不著。

會不會是口渴了,想上廁所了?我把東子搖起來,一起到室外的廁所。上完廁所喝完水,更清醒了。伴著山風,我們遙望見北邊的山脊那邊有一串燈火,或許是北部小村鎮?抑或是海市蜃樓?管他呢,我現在只想睡著。

后來,在床上又熬了好一陣子,最后一次看表是凌晨3點,再后來,我才模模糊糊地沒了記憶。但是,第二天五六點的時候,我就醒了,當時板房內的大部分人也都醒了。一個個揉著熊貓眼,起床。

很多人本來想今天早起爬上拔仙臺看日出,但當天更大的霧讓大家打消了念頭。

這場大霧,也讓我們一時沖動想繼續往前,直接穿越秦嶺從周至厚畛子出山的愿望落空。安全起見,我們全隊6個人原路返回。

我們走的羊腸小道遠看就是一條彎彎曲曲的線

第七章 · 大霧纏身,原路折返

第二天下起大霧

一章節,其實我不想寫太多,因為路線和昨天一模一樣,只是下坡多于上坡,懸崖從左側變成右側罷了。而且,由于超大的霧氣環繞身邊,除了能看到前面的人以及腳下的路,什么也看不到了。

渾身的霧氣,變成渾身的水,整個人像從水里提出來一樣。眼睛總是霧氣蒙蒙,連路也看不清。由于積聚的大霧,我也渾身濕透,連護膝也結滿了冰渣。

我已經不記得是怎么下去的了,總之是在一片咒罵聲中,一步,一步,一步。更糟心的是,小概率事件的索道年檢就卡在我們下山的日子里,索道不讓乘坐,最后一段路還得靠雙腿。

太白山宿營地有各地驢友留下的痕跡,包括秦淮君所在城市合肥

那天,石頭路和泥巴路都罷了,最后的木頭棧道可要了我的小命——缺乏膝蓋保護且已經嚴重膝蓋受傷的我,下個臺階跟殺豬一樣。

不管怎么說,可算下去了。

直到坐著中巴來到山腳,霧氣才散去,而我也遭遇嚴重暈車只差吐出來了。到達湯峪時,看看身上的泥點與凝結的鹽巴,還有一臉的憔悴,無聲地訴說這兩天的遭遇。除了喝水和喘氣,我的嘴巴不想再干別的事情了。

當天傍晚,我們回到西安,又是睡了一路。同車有從北京來得鰲太穿越者,樣子比我們還枯槁,但聲音依舊洪亮,不愧是專業的。

一晃眼,已經過去10天。

在平原烈日的炙烤下,最讓我們懷念的,也許就是太白山里清涼,進而刺骨的山風了,當然,還有相比之下溫和得多得太陽。

太白山,哥也算爬過一回。雖未穿越,無憾矣。

下山時的階梯依然沒有扶手

——秦淮君?2014年6月16日于陜西咸陽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剝皮案震驚了整個濱河市,隨后出現的幾起案子,更是在濱河造成了極大的恐慌,老刑警劉巖,帶你破解...
    沈念sama閱讀 227,748評論 6 531
  • 序言:濱河連續發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現場離奇詭異,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過查閱死者的電腦和手機,發現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閱讀 98,165評論 3 414
  • 文/潘曉璐 我一進店門,熙熙樓的掌柜王于貴愁眉苦臉地迎上來,“玉大人,你說我怎么就攤上這事。” “怎么了?”我有些...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175,595評論 0 373
  • 文/不壞的土叔 我叫張陵,是天一觀的道長。 經常有香客問我,道長,這世上最難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62,633評論 1 309
  • 正文 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辦了婚禮,結果婚禮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還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們只是感情好,可當我...
    茶點故事閱讀 71,435評論 6 40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開白布。 她就那樣靜靜地躺著,像睡著了一般。 火紅的嫁衣襯著肌膚如雪。 梳的紋絲不亂的頭發上,一...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54,943評論 1 321
  • 那天,我揣著相機與錄音,去河邊找鬼。 笑死,一個胖子當著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內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決...
    沈念sama閱讀 43,035評論 3 440
  • 文/蒼蘭香墨 我猛地睜開眼,長吁一口氣:“原來是場噩夢啊……” “哼!你這毒婦竟也來了?” 一聲冷哼從身側響起,我...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42,175評論 0 287
  • 序言:老撾萬榮一對情侶失蹤,失蹤者是張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劉穎,沒想到半個月后,有當地人在樹林里發現了一具尸體,經...
    沈念sama閱讀 48,713評論 1 333
  • 正文 獨居荒郊野嶺守林人離奇死亡,尸身上長有42處帶血的膿包…… 初始之章·張勛 以下內容為張勛視角 年9月15日...
    茶點故事閱讀 40,599評論 3 354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戀三年,在試婚紗的時候發現自己被綠了。 大學時的朋友給我發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飯的照片。...
    茶點故事閱讀 42,788評論 1 369
  • 序言:一個原本活蹦亂跳的男人離奇死亡,死狀恐怖,靈堂內的尸體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詐尸還是另有隱情,我是刑警寧澤,帶...
    沈念sama閱讀 38,303評論 5 358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島的核電站,受9級特大地震影響,放射性物質發生泄漏。R本人自食惡果不足惜,卻給世界環境...
    茶點故事閱讀 44,034評論 3 34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處隱蔽的房頂上張望。 院中可真熱鬧,春花似錦、人聲如沸。這莊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4,412評論 0 25
  • 文/蒼蘭香墨 我抬頭看了看天上的太陽。三九已至,卻和暖如春,著一層夾襖步出監牢的瞬間,已是汗流浹背。 一陣腳步聲響...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5,664評論 1 280
  • 我被黑心中介騙來泰國打工, 沒想到剛下飛機就差點兒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東北人。 一個月前我還...
    沈念sama閱讀 51,408評論 3 390
  • 正文 我出身青樓,卻偏偏與公主長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敵國和親。 傳聞我的和親對象是個殘疾皇子,可洞房花燭夜當晚...
    茶點故事閱讀 47,747評論 2 370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