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看到過一個笑話:一位男子早些年去算命,算命先生說男子7歲開始讀書,18歲畢業工作,24歲戀愛結婚,26歲有兒子,30歲有自己的公司賺到財富,男子后來又去找算命先生,算命先生問他現在怎么樣,是不是以前說的都靈驗了?男子說,他現在35歲,博士,至今單身。算命先生眼珠轉了一下回道,知識改變命運。
雖是一則笑話,但是里面能說明一些道理。就如吳軍老師在他的《富足》一書前言里寫到的那樣:“每個人獲得外在財富需要有大的運氣因素,包括出生的家庭與地點,生活的年代,以及各種機遇。”
現代人的快樂與幸福很大程度上與自己的財富有關。這是我們現代人對于快樂的定義。而古希臘哲人伊壁鳩魯指出快樂分兩種,一種是動態,短暫的快樂,另一種是靜態的,永恒的快樂。
1、短暫的快樂
我認識一家人,他們在做一些生意,是屬于那種不開張就不開張,一開張就吃一年的那種生意。在他們賺取到了一些財富后,便買了房子,車子。但是這家的男主人在有了這些物質給他帶來的快樂的同時,便開始有些膨脹了,在外夜不歸宿,養了個三。他覺得這些能給他快樂,這些都是他獲得財富后給他帶來的。但他沒想到的是隨后他的妻子便和他離了婚,房子,兒子都歸了原配。
財富給你帶來快樂但不長久,甚至是短暫的。而更高層次的快樂和富足是建立在精神上,人只有在精神上感到富足,才是真正的富足。
2、永恒的快樂吳軍老師在《富足》的前言說到能給予長久快樂富足三個點。
①首先,需要認清自己
這時我們自己要給自己定好位。一個人無法認清自己是不能讓自己走得更遠,從而失去快樂。
我曾經分享過一個故事:在我叔的老家,有一個男子成天吹噓自己認識誰誰誰,他也不在那個圈子,以為人家在他困頓時會幫他。因為沒有找到自己的定位,后來的結果是他出事,別人躲都還來不及,最后灰溜溜地回老家種地去了。
人生先給自己定好位,找到自己的不足和缺點所在,才能更好地認清自己。
②不在“術”中找技巧,而在“道”上提升這里
“術”可以理解為是書中的知識。當我們讀一本致用類書時,總是想去找一些技巧和秘訣能快速地增長很多的本領。這些都不一蹴而就能成的。
“道”其實就是將書中的內容通過內化后變成的自己的知識體系。這個需要長時去磨練,去思考,最后轉化。這一步又是建立在術的基礎之上,沒有“術”的積累就沒有“道”的知識體系。
就如我讀書一樣,在前些時是讀了一些關于閱讀方法的書,書中的內容記住了一些,當時還想一下子每天能讀一本書并寫下讀書筆記,可是后來發現不是這樣的,這些方法里有些是適合自己的,有些卻不適合。只有通過自己去甄別,然后將這些方法結合自己的需要再去轉化。不能只在“術”里故步自封那樣永遠也無法在道中求取你所需要的知識。
③知識上獲取智慧
常聽到人說某某聰明但不智慧。這個智慧從哪里來?從學習中來,從知識中來。但知識不能和智慧劃上等號。
有些人學到了很多知識,卻終其一生也沒看到很智慧的一面。智慧是富于創造性的,它同時能創造出更多的知識。
那些科學家們通過學到的知識在新的領域里通過自己的智慧創造出了更多的科研成果和寫就新的知識就能很好地說明這一點。
智慧從知識中來,有了智慧后不僅獲取知識相對容易,還能讓你在同齡人中站得更高,看得更遠。
所以一個人真正的富足不僅僅是財富的積累,還有精神層面的富足,兩者兼具的富足能讓你在時間與空間等多維度的人生長河里永恒富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