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嗨。”他喃喃地說,伸出一只手輕柔地拍了拍迪倫身上的毯子。他的手指順著她身體一側慢慢劃過,最后緊緊抓住了她的手。? ? ? ?
“嗨。”她也輕聲回了一句,嘴唇顫抖著露出了微笑,“原來你在這里。”?
“我在這里”
? ? ? 以上內容,是《擺渡人》這本書最后的結尾,在單曲循環《the promise》輕柔舒緩的節奏中,看到這個圓滿甜蜜的結局,心里長舒一口氣。雖是夜深人靜、孑然一身,仍覺溫暖、甜蜜,舒朗、輕快,而這恰恰也是文學的魅力,投入進去,總能領略到獨特的精神享受。
? 《擺渡人》中的女主角迪倫,是一個15歲的單親女孩,本該天真爛漫的年紀里,她的世界卻是一片狼藉:與母親總是無話可說,在學校里經常受到同學的捉弄,唯一談得來的好友也因為轉學而離開,這一切都讓迪倫感到無比痛苦,對生活感到絕望。這讓她想起去看望久未謀面的父親,或許父親能給她一些溫暖,然而就當迪倫滿懷期待踏上去往父親所在城市的火車上時,路上突發交通事故,等她拼命爬出火車殘骸后,卻驚恐的發現自己是唯一的幸存者,而她的眼前竟是一片荒原。
? ? ? 此時,迪倫看到了不遠處的山坡上一個男孩的身影,也就是這本書中的男主角崔斯坦。崔斯坦將她帶離了事故現場,但是,迪倫很快意識到,崔斯坦并不是偶然出現的路人,他似乎是特意在此等候。原來,迪倫并不是那個幸運的幸存者,其實她已經死了,而崔斯坦是特意等候在此的擺渡人。他的職責是引領每個新死的靈魂穿越險象環生的荒原,把他們帶到荒原和遠方的交界處。每個靈魂只有成功的走過了荒原,跨過了那道交界處,才能獲得永恒。他們可以在那里等候與親人再次團聚,這樣的設定很像前段時間很火的電影《尋夢環游記》里的世界,逝去的親人們能在另一個世界溫暖相聚,而這個前提得成功的走過那段荒原之旅。
? ? ? 當迪倫逐漸意識到她不是幸存者而是不幸喪生后,她有過傷心有過崩潰,然而在崔斯坦的陪伴下,她開始慢慢接受這個事實,并且不知不覺間把崔斯坦當做她最信賴的人。崔斯坦面對這個善良單純又自尊倔強的女孩,在一起驚心動魄的經歷了戰勝荒原魔鬼吞噬后,本是不沾情欲的他,悄然間好像也有了感情。要知道,在此之前,他只是恪盡職守的擺渡那些靈魂;而這次,他卻對迪倫產生了不明所以的感情,他不斷遮掩,也一直不想承認,他早已經習慣了麻木的擺渡,而他對迪倫,卻是那么的呵護,盡管言語上還是會有些冰冷,但是卻無比的害怕不能成功的帶領她穿越荒原擺脫魔鬼的吞噬,也是在一次次的劫后余生中,迪倫對崔斯坦產生了更為濃烈的愛意,這樣被一個人呵護著的感覺是她在活著的時候從所未有的溫暖體驗。
? ? ? 作為讀者的我,一開始面對迪倫的死去,心里很不是滋味,當看到她被崔斯坦那樣深刻的愛著時,又為她感到欣慰和開心。如果死去后,在那個世界靈魂也會有思維,只要有愛和被愛,地下人間皆是天堂。對此,我曾深切的感受過這一點,因為一個足夠愛我的他,一個可以讓我無比信賴的他,讓我覺得即使同他一起死去,也是了無遺憾而幸福圓滿的。
? ? ? 心中有愛,腳下方有路。在迪倫和崔斯坦之間滋生出的愛情也讓他們最終跨過了險象環生的荒原,崔斯坦成功的把迪倫送到了通往永恒之門的交界處,然而,迪倫能跨過去,而崔斯坦并不能。最終,為了讓心愛的迪倫不再經歷荒原的危險,為了讓她進入那個安全永恒的世界,他撒謊了,他騙了迪倫,他承諾他會跟著迪倫的身后,會一直跟在她的身后。最終,迪倫去到了那個永恒的世界,而崔斯坦卻被那道結界擋在荒原里,那道堅不可摧的結界,隔開了兩個彼此牽掛的人,迪倫痛不欲生,崔斯坦也失魂落魄,想要遺忘卻總是浮現起迪倫的身影。
? ? ? 如果,迪倫和其他那些被崔斯坦擺渡過的靈魂一樣,故事或許就到這里結束了,崔斯坦完成了擺渡人的工作,而迪倫也來到了永恒世界。然而,在迪倫活著時,她對生活便感無望,她待在這個永恒的世界又有什么意義?沒有期盼和牽掛的人,心也是空的,即使能永恒的活著,那也是永恒的孤獨折磨。于是,她做了一個非常大膽并且冒險的決定,獨自重返荒原尋找崔斯坦,荒原之路有隨時能吞噬她靈魂的惡魔,有危險且令她恐懼的黑水湖,還有那些翻山越嶺泥濘艱難而遙遠的路途,然而這一切,在和崔斯坦重聚的強烈渴望下,哪怕付出性命,也要勇敢嘗試,因為心中有愛,迪倫的腳下有了堅定方向的路。
? ? 沒有崔斯坦的引導,迪倫獨自上路,因為愛帶給她的勇氣讓她最終克服重重困難找到了崔斯坦。在迪倫的勸說和鼓勵下,崔斯坦跟著迪倫走上了重返事故發生地的路途,因為據說如果靈魂能重新回到肉體身邊,或許能夠重返人間,雖然這只是迪倫聽來的一個遙遠的傳說,但是她愿意去嘗試,哪怕只有萬分之一的可能,因為只有那個方法,她才能和崔斯坦在一起。在這里不去談論現實和合理性,人類的思想有多遠精神世界就有多豐富,這本書里構建的世界規則其實是有很強大的心理學上的邏輯性的,解釋起來內容太多,在此就不鋪展講述。
? ? ? 最終,在迪倫堅定的堅持下,迪倫帶領著崔斯坦重返荒原穿越結界,兩個人都回到了人世間。在這個過程中,崔斯坦好幾次想退縮,許是因為他早就習慣了去擺渡別人,內心是一潭死水,情感麻木,也沒有改變現狀的沖動和勇氣,好在最終,愛,讓崔斯坦走上了這條重生的路,心中有愛,腳下才會有路。
? ? ? 在這本書里,迪倫和崔斯坦因為愛而彼此擺渡,最終兩個人重獲新生相聚在一起。回望來時路,一路走來,也是坎坷,然而每個十字路口的抉擇,何嘗不是因為愛,因為心中有愛,才走到了今天的路。愛情可以擺渡一個人,境界升華一下,愛自己,其實也可以自我擺渡,心中有愛,腳下方有路,不限于被愛,有愛他人愛自己的能力,前方的路,自會坦途。
? ? 在這里想摘抄一段迪倫和崔斯坦吻別的描寫,看得人心里也覺得甜蜜蜜呀。
? ? ? 它們是那么柔軟,這就是他最初的感覺。柔美、甜美,而且還在微微顫抖。他感覺得到她的手指慢慢伸進了他的衣服里面,她的手微顫著貼在他的腰間。她張開雙唇,迎合著他的唇。他聽到她微微發出呻吟,這聲音在他的心尖上蕩漾。他把她摟得更緊了,更加用力吻她。他的心撞擊著肋骨,呼吸也變得急促。他的意識一片混沌,唯一能感受到的只有她的溫暖和柔軟的身體。他感覺她變得越來越大膽,踮起腳尖在他的懷里越靠越緊,手也從他的腰間移開,抓緊了他的肩膀和臉。他也學著她的動作,手指順著她的臉頰向下游走,捧起她的下巴。
? ? ? 被崔斯坦緊緊抱在懷里的迪倫此時目眩神迷——她閉著眼,周圍的世界似乎都不存在了。只剩下他親吻自己的雙唇,還有他緊抱著自己、輕柔撫摸的雙手。她的血液在血管里歌唱。最后崔斯坦放開迪倫的時候,她大口喘息著。他的手托著她的臉,久久地看著她,湖藍色的眼睛里綻放出光芒。然后他低下了頭,在她的唇間輕柔得吻了兩下,他沖著她笑,笑容閑散慵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