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職業,表面意思上是一身多職,有兼職的意思,但既然是趨勢,應該不局限于此。
很多文章提到了“焦慮”,其實根本不用焦慮,一是多重職業需要功底、需要精力、需要調整生活品質;二是多重職業的實現有賴于規模,也就是外包、眾包、眾籌等模式的推進。在這些商業模式中,個體能夠參與,并按貢獻度獲得回報;三是多重職業身份,也就是復合型人才會在企業里發揮更大的作用。
而這件事的基礎,還需要人的自由度的釋放,有時間自控權、有發展空間自主權。如果說員工從雇員走向企業人后才能獲得思想的自由,那么SOHO與HomeOffice必然要接替當下的坐班制,只有獲得了時間和空間的自主權,才能夠在健康生活的基礎上,實現多重職業,因為這個歪果仁發起的概念,絕對不是我們的起早貪黑、夜以繼日。
如果只是單純理解為網店,就不用看這個概念了,因為他們不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