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自網絡
毋庸置疑,愛是人世間最美好的事物。
如果以我們自身為圓心,以我們所付出的愛為半徑畫一個圓,這個圓里面就包含了與我們息息相關的一切:我們的家庭、工作、和生活;我們身邊的人、事和物。
對于我們所真心付出的愛的質量,相信沒有哪一個人會持懷疑態度,但真如我們所自信的那樣,我們所付出的愛是百分百安全的嗎,是可以免檢的嗎,答案應該是否定的。
父母對子女的愛應該是人世間的大愛了,純凈、無私。它的“量”毋庸置疑,孩子可以從父母那里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但它的”質”呢?大部分的父母都是將自己的愛以原生態的方式釋放到孩子身上,不加任何的過濾。結果呢,放眼望去,愛的是一片狼藉。
圖片來自網絡
1、
當下熱播的《爸爸去哪兒》是一檔詮釋父愛的節目,每一期觀看都會被幾組家庭濃濃的父子情所深深打動。
記得在2014年觀看時,幾期節目下來,我疑問叢生,這幾位明星父親除了空有一腔對孩子愛的熱情和激情外,愛的能力和技能實在是寥寥無幾啊,他們的愛對于他們那照單全收、毫不懷疑的兒女來說是不安全的,是存在隱患的!
不是嗎?石頭父親―郭濤的泡面篇,難道他不知道泡面是垃圾食品,兒童不宜常吃?還有第一期就表露出來的,石頭特愛吃肉,從石頭肉肉的體型、經常放臭臭,我得出了這樣的結論:石頭有一個不好的飲食習慣。
其實我們身邊這樣的問題兒童比比皆是,肥胖的,偏食的,近視的,拿起手機放不下的……
任何壞習慣的形成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做父母的對于孩子已形成的壞習慣難逃其咎!
我們都說自己愛孩子,愛的結果就是這樣的嗎?我們的愛就能忍視著孩子壞習慣一點點的萌芽、長大再到根深蒂固嗎?
所以對孩子來說,父母的愛并不是百分之百安全的。
愛的初衷沒有錯,錯的是愛的行為太不給力。更確切的說,就是父母缺少愛的技能和能力,導致了愛的不安全性。
如果說“成為父母”這一資格的取得是先天條件的話,那么“成就父母”這一職業靠的就是后天的不懈努力。
請問作為父母的我們,有努力過嗎?看過幾本有關教育、養育的書籍?聽過幾堂有關教育、養育的講座?
面對“父母”這個需要一生從事的神圣職業,在未取得任何從業資格、未經任何專業培訓的情況下,我們就欣然上崗了,難道我們不覺得心慌嗎?相信我們內心會時不時的迸出一個聲音在清晰的質問:我們是負責任的父母嗎?我們內心會感到深深的不安與恐慌嗎?
圖片來自網絡
身為父母,僅有滿腔的愛意是遠遠不夠的,我們更需要的是加強學習。
掌握愛的技能,提升愛的能力,只有這樣,才能確保我們愛的行為的安全性!才能讓我們的孩子在我們安全無公害的愛的澆灌下茁壯成長。
2、
同樣已為人母的我,現在面對孩子連珠炮式的十萬個為什么,我不敢貿然回答了,為了確保我所傳遞出的信息的安全性,我會說上網查找一下權威答案;面對兒子哭訴小朋友間的小矛盾,我會考慮一下自己的措辭,因為孩子的性格、為人處世的方式會受到父母潛移默化的影響,所以我力爭尋求積極向上的語言,希望在成功化解孩子憂郁情緒的同時,更能教會他如何與小朋友更好的相處。
當然,與孩子相關的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都需要我們確保安全。
慣性思維使然,一提到安全,大家想到的首先是人身安全、財產安全、食品安全等等,我覺得這些都是安全的“顯性表現”,而關乎教育、養育的等形而上的東西則是安全的“隱性表現”。顯性表現固然可怕,因為事故的發生會瞬間奪走生命,但隱性表現的殺傷力同樣不可小覷,他能將我們的下一代慢慢扼殺掉:不健康的飲食習慣會毀了孩子的健康,不良的家庭教育會扭曲了孩子的人生觀、價值觀……
所以,父母們,孩子僅有生命,沒有了強壯的體魄、健全的人格,同樣不能安然、圓滿的走好漫漫人生路。
父母之愛只是愛的一部分,除了為人父母之外,我們每個人都還有著多重的身份,親人、朋友、同事、企業員工……我們每個人就像是一個愛的傳播者,將我們自身的愛源源不斷的播撒,滋潤著周圍的親人、朋友、同事,只有確保我們愛的安全性,才能使我們身邊的人、事、物變得更加美好。
圖片來自網絡
如何確保?“好好學習、天天向上!”掌握愛的技能、提升愛的能力、規范愛的行為,最后一定會收獲愛的碩果。
就讓我們的愛,乘著安全的翅膀……自由飛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