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利都學派三杰中的最后一位,是阿那克西美尼,他的觀點也蠻有趣的。
阿那克西美尼認為,這個世界是由“氣”組成的,我們的靈魂就是看不見的“氣”,火是稀薄的“氣”。
當“氣”開始凝聚的時候,先變成水,再進一步凝聚成土,最后就變成了石頭。
這個說法比較形象,即“氣”的密度不同,或者說凝聚程度不同,就會形成不同的物質,即量產引起質變。
同時,阿那克西美尼認為大地是一個圓桌,而“氣”包圍著萬物,就好像這個世界也是需要呼吸一樣。
羅素認為,米利都學派之所以重要,不在于成就,而在于他們采用的方法。
很多哲學偏向神學,希望用神秘的方式來解釋世界,而人們要做的就是敬畏神靈,講究道德和修養,希望神人同體,天人合一。
而米利都學派的哲學家們,喜歡用科學的方法和假說來解釋世界,不喜歡偏見與迷信。
米利都學派的思維模式,對生活很有啟發。
很多人生活不如意,習慣于抱怨自己的命運不濟、老天不公,像個鴕鳥一樣把頭埋在沙子里,卻很少采用客觀公正的方式分析自己的生活,理性的解決問題。
順便提一句,如果想裝逼的話,隨便記住一點米利都學派的哲學思想,就事半功倍了。比如,在談到緣分的時候,你可以說:
緣分就像“氣”一樣,隨著好感的增加,兩個人的“氣”充分的交融在一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親密無間的感情讓兩個人幸福甜蜜;
隨著兩個人的“氣”逐漸的凝聚在一起,就會變成土,白玫瑰紅玫瑰的問題浮現,生活變得無聊;
等到“氣”凝聚成石頭的時候,心就硬了,感覺全無,緣分已盡……收拾心靈行囊,重新上路吧!
哈哈,是不是很文藝→_→
#下期預告#
下一期,咱們開始聊集哲學家、神靈、數學家、宗教教主、逗逼于一身的畢達哥拉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