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是一個系統@160925
〔1〕為什么說能力是一個系統?
1.本質:能力是不分彼此的,是為了方便區分才給能力分類。能力往往不是單獨存在的,我們學習的是一個目標之下的綜合能力。
2.訓練:我們不可能單一進行某種能力訓練,這不科學也不可能。比如我們在訓練溝通能力的同時訓練了我們的判斷能力,在訓練傾聽能力的同時訓練了提問能力。所以能力是一個系統。
3.彼此關系及作用價值:我們要看到能力多種場景多種維度的表現,我們要像管理團隊一樣管理表現,能力是一個系統,我們需要排兵布陣的提高綜合能力。
〔2〕能力的分類
先做一個假設,依據假設設定框架,再往框架里填內容就出現了能力的分類。
第一種:
我們可以把能力分為知識、技能、才干。
知識是通過學習獲得的;
技能是通過實踐積累的;
才干是指最后習得的品質優勢。
第二種:
是從熟悉度和喜愛程度這兩個維度劃分的。
發展:有些能力是有潛力需要發展的。
保持:一些優勢能力是需要繼續保持的。
規避雪藏:有些不恰當的能力是要規避雪藏的。
第三種:
一個人的綜合表現就是能力,所有的能力皆是上天賦予。天賦之下,表現好的能力都是在競爭中體現出來的優勢。所以我們把比較出來的叫競爭優勢。
在外層的競爭優勢中,表現出來的特征像是與個人特質綁定在一起的叫才干。
才干之內是天才,聽到天才,很多人都把它與天賦對等。但是“天賦=天才”得理念是錯的!天才是別人趕不上的,是天賦中的極品。
雖然我們不奢望成為天才,但也不要放棄自己的天賦。
內層的競爭優勢是潛能,即潛在的優勢,我們永遠不知道自己還有什么未開發出來的能力,所以我們要對對自己充滿更多的期待。
我們要積極的將潛能轉化,要學會愛自己,因為愛自己的時候才有更多的能量。
〔3〕能力管理策略
(1)能力管理有兩個方面,即布局和使用。
1.如何布局:布局的階段是動態的,是準備的階段,在這個階段我們能看到自己的能力狀態,識別出來哪些是不足的,哪些是需要提升的。
2.如何使用:使用是靜態的階段,是任務的最后一擊,相當于元帥可以識別出能力間是如何搭配的。
(2)布局的策略:
1.揚長避短―要關注短板,注意不要讓短板太短,短板太短就不能成為木桶,就會成為整個事情的限制。
2.取長補短―學習別人的長處,彌補自己的不足,但是不要因此鄙視自己的短處。如果將自己短處放大,人云亦云,就會成為邯鄲學步,將暫時的不足變成瘸腿。
(3)能力布局三階段:
階段一:提升專業能力。
專業能力是安身立命的標準,這個階段主要是拼體力、勤奮。對于職場小白,這個階段在發現職業同時訓練了基本功。
階段二:提升通用能力。
我們要提高自己的分析能力,溝通能力,判斷能力,執行能力等通用能力。要有目的有意識專門提升,這個階段主要拼經驗。
階段三:提升方向感。
決策、判斷、資源整合、能力遷移這些都需要我們有一個明確的方向感,在提升了前兩項能力之后,這個就顯得重要了。
每個階段要發展每個階段的長處,要知道老的水手都會經驗性的管理方向。
(4)如何使用能力
1.在已經確認了的目標中要用長避短。
要知道職場是戰場,每一次任務的結果都應該重視。
要避免習得性的完美主義,有很多人急于證明自己,想要很完美。
但是這跟你上了戰場還拿自己不熟練的兵器來打仗有什么區別呢?最后不僅帶來了失敗還會有挫敗感。
2.工作過程中學會合作授權。
我們可以把自己的不足之處交給別人來做,與別人合作完成,各自發揮自己的優勢。這也是對自我的接納。
3.把優勢發展成品牌。
對于自己的優勢,不僅要用,還要把優勢用到極致,發展成個人品牌。
4.總結分析。
事情之后,要及時總結反饋,看看自己哪些能力發揮出來了?對自己的那些表現比較滿意?看到了自己的哪些潛力?還有哪些新的發現?
(5)誤導能力的謬論
1.能力決定論。
常說能力決定一切,可是能力真的能決定一切嗎?
能力就決定不了方向,能力還有賴于具體表現與布局呢。
2.一技之長論。
這是一種過時的僵化思維,隨著技術發展、科技創新,現在已經不太需要墨守陳規的老手藝了,現代需要的是有隨時可以進行遷移的手藝。一技之長會被個人品牌所替代,這是一種趨勢。
〔4〕思思思思考
1.因為這次分享在周日,第一次有時間聽直播,很開心。還問了老師一個問題,即“一技之長與個人品牌有什么區別?”
昂sir的回答是“一技之長是過去的產物,在常見的職業世界里,品牌才是最常見的,品牌是整體能力的描述?!?/p>
2.最近聽到太多關于個人品牌的東西,但是我對于個人品牌好迷惑啊,很不清晰,這也是接下來需要搞清楚的東西。
3.布局策略、布局階段和如何使用部分是值得餞行的。
4.也多場景多次數聽到了復盤,目前也正在培養復盤的能力。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