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 團
這是清明期間的時令食品,是用艾葉混合糯米做成的團子,顏色青綠,但是聞起來并沒有草的味兒。里邊加各種餡兒,我吃了一個紅豆的,一個黑芝麻的。青團涼著就可以吃,味道近似于年糕和湯圓,口感清而甜,不粘牙。
莼 菜
我們在西湖玩了一天,傍晚找到一家菜館,想吃口素的,就點了苦瓜炒雞蛋和清炒山藥。我又特意加了一道西湖莼菜湯。晉人張翰在洛陽做官,看到秋風起,忽然想念家鄉的莼菜、鱸魚,于是棄官而回。我常常想:莼菜是何種美味,能讓他“給個縣長都不換”呢?
莼菜湯上來了,白瓷盆里清湯寡水,漂滿了一個個橢圓形的小“荷葉”。喝一口湯,味道很一般,并不出奇;吃一口這小小的菜葉,啊,滑滑膩膩的,口感十分特別;仔細看看,菜葉外邊包裹著一層透明的膠狀物,滑膩勁兒就來源于此。這菜除了滑膩的口感,也并沒有什么獨特的味道——或者說根本就沒有味道,但是吃著特別有意思,稍微使大點勁兒一吸,“禿嚕”一下子就囫圇個兒地跑進胃里去了。我非常享受這個過程,把一柄柄小傘都吃了。
陳丹青在日本教畫畫的時候,有一天請一個日本學生到家做客。該生吃到了老師做的地三鮮之后,竟感動得痛哭流涕,贊嘆道:“世界上還有這么好吃的東西!”于是退學回家種茄子去了。故事里這個日本學生就頗具魏晉風骨,是另一種“莼鱸之思”。
湯? 包
在夫子廟附近吃了一個蟹黃湯包。那么大的一個包子,里面全是湯,把吸管插進去吸里邊的熱湯和蟹黃粒吃,待吸干凈了,用筷子一挑,就剩一張薄薄的空皮兒。湯確實鮮美,但是那么大的包子一點餡兒也沒有,兜一肚子湯,總覺得不安全——萬一要漏了,多糟蹋東西?
當天中午倒吃了帶餡的湯包。是純肉餡的小籠包,甜口的。肉餡還要弄成甜的,吃著特別的膩,作為咸黨的我只吃了三個,就實在吃不下去了。
鴨血粉絲湯
鴨血粉絲湯里原來不止有鴨血和粉絲,還有鴨腸、鴨肝和豆腐泡,劉巍說還有鴨肫(就是鴨子的胃),并夾起來給我看,我在自己的碗里找了半天也沒有找到,難道是忘了給我加了?!不管怎么樣,這個搭配可稱“和諧”,鴨血實,豆腐泡松軟,鴨肝軟爛,腸有韌勁,正好互補。如果把它們換成等量的鴨血或鴨肝,我一定吃不完。
湯吊的極有滋味,熱氣騰騰的一大碗,喝完后出了一身汗,往椅子上一靠,美!
南京城內大大小小的鴨血粉絲湯店面不計其數,并不是為了賺外來游客的錢,實在是南京人離不了鴨血粉絲湯,需求量太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