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倒地的老奶奶,扶不扶?看到扒手偷東西,說不說?乞丐在乞討,給不給錢?……這成了一個問題。
? 曾在《讀者》中看到一篇文章,大概內容是一個中年男子在一個小巷打爆米花,他與其他小販不同,他衣著每天整潔,制作爆米花的工具也很干凈,人也和善熱絡。小巷的人和他漸漸熟悉起來,沒事就閑聊,有次中年人說他生活艱辛,他的老母親老年癡呆,患了重病,留給了自己一些袁大頭。香子里的人都很同情他,當他說要把那些袁大頭8塊賣給他們時,大家也欣然答應了,過了一個月,人們才發現那是假的,中年人早已不見蹤影。
? 看完這篇文章,我想了很久很久,好多人畫著真誠的妝容,以自己的“苦”,博取同情,去消耗我們的善良。
? 有一次,我和sweetie在五一廣場玩,那天很冷很冷,路上我們看到不止一個,差不多都是中年人,穿著破爛單薄的衣服,裹在一張骯臟不堪的毯子里面,卻總是有一只手或腿裸露在外面。sweetie對我說“他們都不值得同情,不然好好的衣服不穿好,有毯子不裹好,偏偏要把自己的身體露在風里,他們難道沒有能力去找一份基本工作嗎?”
? 的確,sweetie說的是對的,身體沒什么缺陷,去干什么不好,卻要干這件最不討好自己又讓他人輕蔑的活計 。我不知道他們是為了生存還是為了什么。往好處想,他們也許曾為工作奔波卻一無所獲,才出此下下策吧。
? 我們遇到過很多情況譬如撞瓷事件,他們正在一點點消耗我們的善良啊。但我們也遇到過女童被車撞,很多路人路過卻不打120的情況,我們會譴責他們冷漠,但性本善呀,這是什么導致的?
? 當面對伸出援手的人給予還是路過,成為一個問題,那是何其悲哀呀。
? 我不想成為彼得·海斯勒《江城》中的那種只在乎自己小圈子的人,不想成為去看車禍現場如果不是自己圈子里的人,就只看看的人;不想成為看到車上有扒手,如果不是偷自己的或和自己有關的人,就會等扒手下去才說那個人是扒手;我不想,看到有人在乞討,我只是路過而已。
? 我無法去篩選誰真的需要幫助誰不需要,當我經過一片乞討的人,我實在挑不出哪個我可以給他微不足道的幫助,當我看到空間那些要捐款的人,我是一個只會為朋友的親人捐款的人,我是江城中只顧自己朋友圈子里有誰需要幫助的人,因為我只相信他們。
? 給予和路過,這是個問題。我一直在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