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素腆著即將臨盆的大肚子,吃力地站起來,然后又坐下。
看她焦躁的樣子,我問:“素,怎么啦?是不是寶寶太鬧騰,讓你不舒服?”
小素心事重重的樣子:“唉,不是寶寶的事。”
我說:“你都快生了,怎么還這么憂心?”
小素說:“父母的事,讓我都要瘋了。”
小素也是外地人,雖然嫁了一個本地男人,但婆家條件一般。丈夫也是工薪階層,兩口子加起來的收入不說捉襟見肘,但是遠遠不到可以隨心所欲花錢的地步,而且小素的二胎馬上要落地,面臨的首先就是經濟上的壓力。
小素的苦惱來自于娘家父母。她是獨生女,大學時離開家鄉后就再也不肯回去,她說她就是想離不靠譜的父母遠一點。
說起到底有多不靠譜,似乎也說不上,只不過他們比較考慮自己多一點,體諒女兒少一點。
這不,五十幾歲的父親,近半個月來天天給小素發來微信視頻,他在學車拿駕照。小素說現在每天看到父親的微信,就手腳發麻,頭昏腦漲。
我不明白小素對父親學車為何有這么大的反應。五十幾歲還學車,不正是說明她父親是一個對生活很有激情的人么?比如說我自己,如果不是前幾年被慫恿去學車,現在我完全不會想去拿駕照開車,竊以為自己是一個對生活沒有激情的無趣的人。
小素說:“唉,你不知道啊。駕照還沒有拿到,新車已經買好了放在家里,坐等駕照到手。你說我們鄉下方圓不超過10里地,他買輛車想干嘛?我媽身體不好,好多年沒有干活了,我爸每個月3000塊錢的工資,買了一輛10幾萬的車,你說我能不煩嗎?”
原來是這樣!
這話題一聊,就有點停不下來了。
2
原來,小素的媽媽心臟不好,支架手術做了3次。每次做完超過一年的時間,又要第二次手術。我很好奇,人的心臟可以裝這么多次支架么?那怎么辦呢?小素的媽媽就是要造啊。
怎么造?
第一次動手術的時候,醫生千叮呤萬囑咐,一定要注意保養。這個保養除了身體上的休養還有飲食上的避諱。身體上的休養倒是很注意,出院后,小素媽媽從此沒有做過什么活,把自己養的白白胖胖的。可憐了小素,當初為了給她媽做手術,一直婆家,娘家,單位幾地跑來跑去,等著她媽出院,原本就纖瘦的身材真的有點皮包骨了。
這倒也罷了,出院了回家,醫生一直說要清淡,少脂肪,可是她媽頓頓都要吃肉,不給還不行,就覺得女兒連肉都不舍得給她吃。這樣的吃法,一年多一點的時間,她把自己又送進了醫院,第二次支架手術。
那兩年,連續兩次支架手術,小素說她自己的收入幾乎被全部掏空,老公頗有微詞,但那能怎么辦?家里就她一個獨女,爸爸工資只夠老兩口日常開銷,媽媽沒有收入。再怎么困難,哪怕是借錢,也不能眼見自己的親娘臥病床榻不管吧?
媽媽兩年動了兩次大手術,大傷元氣,也因此讓老人家覺得活著不易,更加不想虧待自己。于是,沒錢就問閨女要,今兒看中這個,買!明兒又看中那個,買!結婚這些年,自己的小家庭確實顧不上,自己那點收入,也僅夠爹媽在家折騰而已。
3
如今,本就不寬裕的家庭,老爸竟然還想以50多歲的年紀去學車,買車。因為沒有錢,他竟然也趕了一回潮流,去銀行貸款,付了一個首付把車開回了家。
當初小素懷二胎,她父母都持不同意見,特別是聽小素說,再生一個孩子后,還要考慮換個大點的房子,她父母就更加不同意了。
她爸說:“換什么房子呢?你看我們一輩子就住鄉下這個房子,不也過來了嗎?”小素很想回復他,是啊,鄉下的房子確實真好啊,每次拖家帶口回去,還得借住隔壁叔叔家。
但是小素已經不想跟她爸多說什么了。
眼見這個月孩子就要生了,老人家竟然貸款買了一輛車,給了小素這么大的“驚喜”!
“你說,哪有這樣的父母?明知道我們馬上要養兩個孩子,壓力很大,他們幫不上忙也沒什么,可是也不能這么讓自己女兒為難吧?車子未來的貸款肯定又會落在我頭上,老兩口一個3000塊收入,要養車,燒油,還車貸,還有他們從來不虧待自己的各項開銷,3000塊怎么分的過來?到時,還不是把手伸向我?”
遇上這樣的父母,確實也挺為難的,管是肯定要管的,但是也不能無節制的有求必應,畢竟自己的能力有限。
4
我很想跟小素說,把父母每年的生活費,醫藥費,其它正常開銷列個清單,扣掉每月3000塊的收入,不足的部分小素可以按月補給一點。但是如果有不合理的開支,那就不管了。而對于養車這類的奢侈品,肯定是不能在清單之列的。
有一類父母,他們終其一生都只會為自己考慮多一點,因為他們比較想得開的是,人只能活一次,所以必須要在有限的生命里,盡量讓自己活得灑脫,滋潤,不留遺憾。然而子女的為難呢?似乎從來沒有考慮過!
5
小區一個阿姨,跟老伴都是六十出頭,開始幾年幫著兒子媳婦帶孩子,等到小孫子上了幼兒園,老兩口閑不住。阿姨去了附近的超市當清潔工,老伴去了一家飯館當洗碗工。
我一次去超市,無意中見到阿姨拿著拖把在拖地。我驚呼一聲,阿姨一看是我,開心地一笑。
我說:“阿姨,您怎么來這里做保潔了?很辛苦吧?”
阿姨聽了,樂呵呵地說:“辛苦肯定辛苦的,我每天七點到超市,晚上七點才能下班。每天12 個小時,除了吃飯,都沒有時間休息的。所以晚上到家都累得腿痛。累是累點,但是也不能就在家閑著啊!兒子媳婦也不容易,他們要還房貸,要養小的,還要管我們兩個老的,壓力多大啊。所以我跟老頭一商量,我們白天也出來打工,每個月我們老兩口也有四千多塊的收入呢,雖然做不了什么大事吧,但是生活開銷還是不成問題的。”
過幾天,在電梯里剛好遇到阿姨的媳婦,聊起了老兩口打工的事。
媳婦很無奈地說:“唉,老兩口也是,跟他們說了,這么大年紀了,就別出去,有我們吃的,難道還少了他們的?可是他們不聽啊,非得說他們還干得動,要多幫幫我們。其實每天晚上看到老兩口累得癱在沙發上,動都不想動,也很心疼。勸他們吧,也聽不進去。”
我說:“你攤上這么好的公公婆婆,惜福吧,他們也是體諒你們的不容易,想跟一起分擔一些壓力。可憐天下父母心啊,你對他們好點,他們就知足了。”
“那肯定的,所以他們下班回來,基本家里的活都不讓他們再干了,雖然我們每天下班也累,但畢竟年輕嘛,也常常想,等我老了,我會不會為兒子做到這個地步呢?”
6
有一種父母,寧愿自己吃苦,也會體諒子女的不易,共同承擔壓力。
其實,所謂的父母子女一場,也就是父母老了,能老有所依。而子女,所能希望的也就是父母可以多體諒年輕人的不容易,哪怕幫不上什么忙,但是也不要給自己帶來太多的人為壓力。
贍養父母是責任,體諒子女是天性,這是一場人倫的相托。說來簡單,但是卻也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