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乎所有人認為現在是個碎片化時代。那么碎片化致底碎在什么地方呢?
我覺得首先可以從知識體系說起。想起初中的時候的化學老師說過知識如果不形成體系,那一旦脫離課本,面對稍微復雜的問題題就束手無策。那時知識形成體系的基本表現就是可以將課本上的目錄背下來,或者看得很熟。教科書是由全國的教育專家面對全國的學生編寫的,其目錄有很強的體系。如果可以將目錄及子項目下的知識搞懂,基本上就是建立起了自己的體系。當然這是在弄清了知識間的邏輯聯系的前提之下。就算是在學生時代,有大片的自習時間來學習知識,依然有人無法獲得體系化的知識,而現在的碎片化時代依然有某一領域內的大神不斷的輸出體系性知識。知識還是知識,只是你看如何吸收。因此問題的關鍵在于你如何獲得體系化的知識而不是滿足于是在碎片的時間獲得碎片的信息。
碎片化時代主要是由于人的注意力極易被新鮮的信息所吸引導致連續時間都被切割了,而想獲得體系化的知識所要付出的累計時間一定是要足夠多的。單位時間吸收的知識的質量必須要重視。要保證自己能夠掌握這個知識點,不會影響之后的信息獲取,以避免知識鏈出現間斷。但是參加工作之后的人不再像學生時代一樣可以有大段的時間來進行學習,更多的是碎片時間來獲得知識。碎片時間學習最易出現的就是注意力被分散,還有就是時間太短不足以消化單個知識。而等到下個碎片時間時又忘了之前所學,又要重頭開始。真要投入時間去學習枯燥的體系性知識,最好是大量的連續時間。畢竟上班時間隨時都可能出現新的信息來讓。生動有趣的即時信息比你要面對的厚厚的理論性著作要有吸引力的多。
解決方法之一是將枯燥的信息輸入過程變得有趣,比如曾經有過團隊想過用畫畫或許視頻的方法進行職場教育,但是由于資金不足的原因成了先烈。或是下定決心在一段時間內摒除外界干擾,問題解決之后再吸收其他信息,如每天劃定一定長度的時間,專門進行某一方面的學習。
所以碎片化時代其實是個偽概念,就看你選擇怎樣的應對策略。總之你要做的是先做最好的選擇,即集中精力突破難點,實在沒有大片時間,那么將自己所要學習的知識進行分解,確保自己在每一個時間段內可以學會一項內容。如此就可以破解碎片化難題。但是最大的敵人還是你手機里每時每刻都在更新的信息,關于這個,最好的解決方法,就是請關機,不管是電腦還是手機。等到你堅持了一段時間之后,你會發現自己的抗干擾能力和注意力集中程度都高了許多,學習速度與進度當然自然會快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