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躁動的心
王曉鐸(duo二聲),我的老朋友,3年前為了改變世界,進入互聯網行業成為一名產品經理,這是他現在的日常:
這3年改變世界的事沒啥進展,周旋的功力倒是越來越強了。
還有幾年就奔三的曉鐸,最近也開始焦慮起來,常常會呆住不知道在思考些什么。這天他像往常一樣趕去公司上班,走在天橋上時他突然駐足了,望著向創意園里匆匆走進的上班族,眼中好像閃過一絲什么。然后他開始楠楠自語,“難道這些互聯網兄弟就應該穿得這么沒個性嗎”“嗯,或許我還改變不了世界,但是我應該可以改變一些‘身邊’的人”
大多數互聯網從業者都認為產品經理的想法總是天(瞎)馬(J)行(B)空(扯),曉鐸當然也不例外,不過他這次來了個大跨界,他要做服裝!互聯網人總是在做創新的事物,而他這次是想為互聯網人做一些創新。
二、身體力行
曉鐸的性格很果敢,想到就做。他遵循著做產品的邏輯,從市場調研開始確定自身的定位。在調研結果中發現服裝行業早已是紅海只能從細分市場切入。考慮到“目標用戶”是互聯網人,花里花哨價格又昂貴的傳統潮牌可能他們并不買賬,大眾化品牌就造成“格子衫”現象,所以曉鐸將自身定位為一種獨立新風格,輕潮牌,介于潮牌和大眾之間。
接下來,他去了解了一件是衣服是如何誕生的,為此還畫了個流程圖。
果然還是要從“產品設計”開始,但是連服裝設計的基礎工具都不會要怎么表達創意?然而曉鐸打開了Axure,是的,他用Axure畫起了服裝設計稿!效果如下圖:
設計稿尚且可以用Axure搞一搞,但版型設計(即打版)這種專業性更強的事要怎么搞定?在通過某度的“快速學打版”檢索結果中閃過一個貌似很高大上的詞“立體剪裁”。又搜索一番后曉鐸好像明白了,“不就是照葫蘆畫瓢嗎,這玩意和小時候把手放在白紙畫手好像沒啥區別”
領悟了這個精髓后,曉鐸翻出了一張床單,找出了一件T恤,拿起了裁紙剪刀,把床單裹在身上開始“立體剪裁”。不得不說產品經理的學習能力真的很強,唯一的換洗床單就這樣變成了拖布條。曉鐸也意識到還是找=請個服裝設計師更靠譜一些。
幾經波折終于搞定了“產品設計”,曉鐸開始跑面料市場、找加工廠。為了保證用戶體驗,面料選優質的,工廠選做工精湛的。而這些僅僅是生產鏈上的基礎環節,再好的產品也怕巷子深。運營推廣其實才是最大的難關,于是他又開始寫推廣文案、策劃運營活動、設計裂變手段。此時的曉鐸已化身為“武能上手剪樣板,文案提筆寫文案”的“互聯網裁縫”
三、涅槃重生
搞定了推廣計劃,緊接著也確定了正式售賣時間--母親節當天,畢竟產品經理視產品為“孩子”嘛。臨近母親節的前幾天曉鐸就一直緊盯數據,訪客流量還不錯,他心理暗喜“嘿嘿,坐等爆單~”
終于等到母親節,這天曉鐸也是早早地起來坐在電腦前等待響起下單的提示音。可是一個小時過去了,沒有任何訂單;三個小時過去了,也沒有任何訂單;五個小時過去了還是沒有訂單;這一天也要結束了… …
曉鐸有些心灰意冷,究竟是哪里出了問題?他不由得打開某寶看著別人家的衣服,賣得都很不錯而且有不少風格與自己的相似,他恍然大悟,“競品分析啊競品分析!唉,常常掛在嘴邊的怎么就漏掉了這么關鍵的一環,我果然是一直在自嗨嗎?”他漫無目的地刷著某寶,突然定格在了一個很新奇的名字上“果敢青年”,點進去看看,嗯確實衣服個性鮮明還都是限量發售,還打出“拒絕抄款,死磕原創”這么有態度的標語。等等,“首次定義輕潮牌”?,原來果敢青年早就開辟了輕潮風啊!而且夏季新品活動各種福利真的有點東西啊~
人呢有的時候就是這樣,在思考千遍萬遍之后就是邁不出那一步,也許你已經錯過了很多,但是這一次你不應該再錯過了
趕緊復制這段話【¥TdzSYfSNzvF¥】打開手機淘寶,盤他就完事兒了!
果敢青年—我是行動派
產品經理做的衣服,你真的不來瞧瞧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