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Dalvik,ART,dex,odex
(為什么叫科普呢,是盡量用通俗的語言而不是代碼來闡述)
Pre:
- Dalvik: Dalvik是Google公司自己設計用于Android平臺的Java虛擬機它可以支持已轉換為 .dex(即Dalvik Executable)格式的Java應用程序的運行,.dex格式是專為Dalvik設計的一種壓縮格式,適合內存和處理器速度有限的系統。執行的是字節碼,它是依靠Just-In-Time (JIT)機制去解釋字節碼
- ART:即Android Runtime,google為了替代Dalvik專門為Android研發的。Android KK為開發者推出,L版本正式上線。比替代品更高效省電,執行的是本地機器碼,依靠Ahead-Of-Time (AOT)機制
簡化流程
先上個圖
打包安裝運行簡化流程
Java的代碼實際上需要兩次“轉換”才可以在android設備上運行,一次發生在開發者編譯打包的時候,使用開發者PC的CPU將java代碼解釋為JVM可執行的.class字節碼(bytecode),然后通過SDK的dex工具會將該文件統一處理為Dalvik可執行的.dex文件,再將.dex文件和二進制的資源文件等統一打包為.apk文件
第二次是在手機上,應用安裝時,系統會將dex文件優化(差不多就是優化類的檢索尋址去冗余啊之類的),生成odex文件(這個過程由安裝服務PackageManagerService請求守護進程installd來執行的),使用手機的CPU將優化過的.odex字節碼解釋執行為機器碼
區別在于第二步。是在安裝時就執行了操作3,執行的是使用dex2oat工具提取.dex優化為.odex的機器碼,也叫作預編譯;而dalvik是用戶安裝時提取dex優化為odex的字節碼(注:后綴名同樣是odex,但ART和Dalvik生成并執行的分別表示不同的含義,一個是機器碼,一個是字節碼,這樣做的意義請參照文末),每次啟動都需要執行將優化過的odex字節碼再轉換成機器碼
ART優缺
- 系統性能大幅提升
- App啟動、運行更快
- 減少每次啟動的編譯增加電池續航
- 存儲占用更大
- 安裝時間更長
注意
無論是步驟1對dex字節碼進行優化,還是步驟3將dex字節碼翻譯成本地機器碼,最終得到的結果都是保存在相同名稱的一個odex文件里面的。雖然名字后綴都是odex,但是前者對應的是一個odex文件(表示這是一個優化過的dex),后者對應的是一個oat文件(實際上是一個自定義的elf文件,里面包含的都是本地機器指令)。這樣保證統一后綴的作用是,原來任何通過絕對路徑引用了該odex文件的代碼就都不需要修改了
第一次用簡書,這篇也是我的個人筆記吧,詳細的流程可參照這篇Android ART運行時無縫替換Dalvik虛擬機的過程分析